下载此文档

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第四讲
《老子》与老子思想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版本:
老子注(魏·王弼注,诸子集成本)
老子校释(朱谦之撰,中华书局)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中华书局)
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撰,中华书局)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讲授提纲】
绪言:《汉志》说道家
一、老子和《老子》
二、道的内涵和特征
三、自然、无为
四、贵柔尚下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绪言
《汉书·艺文志》说道家: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古让字),《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三个含义】
(一)道家出于史官,故能洞察古今成败存亡之道,提出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具体指实道家思想乃是一种“君人南面之术”;
(三)道家思想本有“合于”儒学之处,只是有的“放者”偏独发展,“独任清虚”而弃绝仁义礼学。
《汉志》道家论之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说道家,有继承也有很大不同。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继承】采纳司马谈道家为一种统治术之说,对“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看法也有所汲取(所谓“合于”儒术之类),并且,对道家性质特征的概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与司马谈的“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之说,也颇多相同。
【相异】立场不同:司马谈站在道家立场,《汉志》则完全站在儒家立场。故司马谈对道家不置恶辞,而《汉志》则批评“放者”“绝去礼学,兼弃仁义”。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一、老子和《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有一个问题似可确定:其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据《史记》本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同样说法早见于《礼记·曾子问》(四次),《庄子》之《天地》、《天道》、《天运》、《田子方》和《知北游》各篇,以及《吕氏春秋·当染》。
但也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人,如汪中、梁启超、冯友兰、范文澜、罗根泽、侯外庐、杨荣国等。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关于《老子》其书,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人认为成书于战国末期;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之成书年代》)、刘节(《古史考存》)甚至认为成书于秦汉之间;而更多学者则论定成书于《庄子》之前,也即不晚于战国中期。
迄今比较普遍的看法:老子是春秋末战国初人;而《老子》成书于战,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庄子·天下篇》: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第四讲《老子》与老子思想
《天下篇》之总结:
贵柔、处下、无为
现代很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总结过老子的思想体系,但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盖因老子思想玄虚而散漫,想整理出一个切合原义的体系并不容易。
比较好的方法:(一)从古今公认的概念入手去理解其基本思想;(二)老老实实地把他的思想分为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702 KB
  • 时间2017-08-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