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设计
课程名称: 矿井通风设计
学院: 矿业学院专业: 采矿工程
姓名: 学号: 1108010000
年级: 11 指导教师:
2015年5月27日
目录
3
3
3
3
4
5
5
5
6
6
7
7
7
7
10
11
12
12
14
14
14
16
16
17
17
17
18
采区位于贵州黔北南部黔北镇、大山镇及忠义乡境内的黔北煤田内,采区北部以煤层露头为界,东面以井田边界为界,西面以F13断层为界。
本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88~136m,一般厚110m,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泥灰岩、菱铁质灰岩及煤层组成。富含动、植物化石。含煤12~15层,至上而下以1、2……15等命名。,%,含可采煤层两层,,%。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情况将煤组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含煤程度较高,含煤6~9层,其中9号为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其层位、厚度均不太稳定,时有尖灭现象,对比较困难;下段含煤层度较低,含煤3~5层。
本采区开采3#、12#、19#、23#煤层,采区内直接由井筒代替上山,不再设置专门上山。直接用平巷和石门与井筒相连,直通地面和连接运输大巷,形成采区生产系统。
回采工作面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顶部,是井田内唯一稳定煤层,井田内无不可采点,煤层采用厚度变化不大,呈由西向东逐渐变薄趋势,规律性明显。从本矿井的煤层赋存情况来看,由于煤层的倾角为21°,符合走向长壁开采的条件。且本矿井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所试验的3、19层煤,均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为了能够使该矿井安全生产,需要保证采掘独立回风。综合以上实际情况后确定所采用的采煤方法是: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回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为:
运煤:回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转载机)→运输平巷(皮带运输机)→区段运输石门(皮带运输机)→区段溜煤眼→主斜井(皮带运输机)→井口。
运料(或排矸):材料从副斜井→运输石门→工作面回风平巷(工作面运输平巷)→采煤工作面。排矸线路与运料线路相反。
通风系统:(新鲜风流)副斜井→区段运输石门→工作面运输平巷→工作面→(污风)工作面回风平巷→回风石门→风井→地面。
行人: 副斜井→运输石门→运输平巷→工作面
排水系统: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平巷)(水沟自流)→运输石门(回风石门)(水沟自流)→主斜井(副斜井)→井底水仓(水泵房)的排水泵→地面。
井田内主采煤层的瓦斯含量(含重烃)~·r, ml/g·r。
瓦斯含量由上部向下部煤层增大,瓦斯梯度:,其瓦斯含量增加1ml/g·r;瓦斯增长率: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100m,·r。
瓦斯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不同煤层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增加,主要在浅部至中深部规律较为明显。同一煤层瓦斯含量与埋藏深度的关系较为明显,瓦斯含量的等值线与底板等高线的走势基本一致,即由浅入深瓦斯含量增大。
井田范围内煤层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设计主要可采煤层3、19四层,其中:3、19煤层为易自燃煤层。
矿井开发有关的岩层既是煤矿床充水的弱含水层段,又是茅口组、永宁镇组灰岩岩溶水的隔水层段。该矿井属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局部中等偏简单。
、底板情况
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有粉砂岩及泥岩。3号煤层顶板稳定性好,自然状态下,抗压强度大于50MPa,抗拉强度大于3MPa,抗剪强度大于6MPa;3煤底板、19煤
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贵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