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哲学史》
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课程地位
西方哲学是哲学门类中的二级学科,是哲学系的一门主干基础课。主要揭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命题、思想观点和体系的本质以及一般发展规律,探索各流派哲学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评价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价值。通过对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员能初步的了解与掌握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并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视域,对增进理解和诠释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哲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西方哲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希腊,西方哲学史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科学与逻辑传统。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西方文明的特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军队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战争时代所需要的军事人才。
(三)基本理念
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鼓励学员积极思考问题,联系历史和现实从事科研活动,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理念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理论批判和文化辩识能力。
教学内容强调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学评价采用闭卷考试、撰写科研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思路
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历史感、世界眼光和洞察力。
前沿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不断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并融合到教学中。力求准确、客观、多方位地反映西方哲学史学科的思想内容,揭示其丰富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
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采用研讨式、案例式、中外哲学思想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多样的教学评价。把闭卷考试与课堂提问、论文写作、演讲比赛成绩等综合起来评定,体现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供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况及其背景,使学员把握西方哲学在这一时期形成、发展中的内容、特点和各流派哲学之间内在的历史与逻辑联系,把握西方哲学史上出现的主要哲学基本概念、范畴、方法和各流派理论特点,学会历史而又科学地评价,提高哲学思维能力和理论批判水平,并学会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哲学方法论分析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分类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基本概况和主要流派的思想、理论和意义。
把握西方哲学史发展的一般脉搏,领会西方文明发展的思想历程。
学会分析、批判各种哲学思潮,科学地进行理论评价。
能够独立地撰写一篇哲学论文。
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能够联系实际提出一些重大哲学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回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论文写作,使学员把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运用规律并理解其重要性。
通过大量阅读原著,使学员领会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
使学员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价值认同。
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学员坚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学会正确地批判各种社会思潮。
内容标准
(一)导论哲学与哲学史
教学内容:
。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把握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
。主要思考:西方哲学思想在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地位;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哲学的时代价值和方法论功能;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价值意义;学习西方哲学史与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之间的价值关系。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法。总体介绍欧洲哲学史及其学科特点、学习方法、意义。
以教员讲授为主,讲清“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把握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突出历史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演进与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科学思想、宗教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教学难点:西方哲学传统的特点和价值意义。
(二) 古希腊哲学
教学内容:
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史》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