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模式
钟东波
2016年11月
1
公立医院改革的概念框架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调控机制
治理机制
补偿机制
监管机制
运行机制
管理服务
政府
政府医院之间
医院内部
关系变化
-分工
-竞争
-合作
行为变化
服务体系
-结构
-布局
-层次
运行绩效
-功能
-安全
-质量
-成本
-效率
-回应性
来源:钟东波(2012),公立医院改革的概念框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4月第5卷第4期,5-10页。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制度模式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概念借鉴自现代企业制度,最早专题讨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国内文献见于2002年。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2010年2月11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并未提出这一概念。
2011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第一次在中央医改政策文件中提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概念。
此后,在深化医改或公立医院改革的文件中屡被提及,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地位越来越高。但是,其内容并不稳定,时宽时窄。
相关文件规定(一)
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8号,2011年2月13日)第五项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探索建立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规范化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6日):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五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
相关文件规定(二)
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2012年3月14日)第五部分“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与院长职责,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等权力由政府办医机构或理事会行使。建立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薪酬由政府办医机构或授权理事会确定。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完善公立医院财务核算制度,加强费用核算和控制。
相关文件规定(三)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2012年4月14日):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和用人自主权。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等权力由政府办医主体或理事会行使。(卫生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负责)
建立完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相关文件规定(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2012年6月7日):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县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明确县级医院举办主体,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县级医院的办医主体或理事会负责县级医院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院长选聘与薪酬制订,其他按规定负责的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并监督医院运行。院长负责医院日常运行管理。建立院长负责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鼓励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三)完善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各地要制定具体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由政府办医主体或理事会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考核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