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方法论
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利用与景观设计探析
专业:建筑学
姓名:
指导教师:刘启波
2
2
2
3
3
3
3
4
4
5
5
5
5
6
6
7
8
8
8
9
9
9
10
-
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利用与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量的遗址面临着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理念及作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遗址保护利用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简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遗址遗址公园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公园保护模式
1 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遗址是构成我国文明史迹的主体。然而,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特别是城市中的遗址面临着很多因素带来的巨大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理念及作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利用与景观设计在效益层面与文化层面的结合手法,并总结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手法,探讨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况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陕西省于 1957 年公布大明宫及东西内苑遗址为“陕西省第二批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于 1961 年公布大明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范围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遗址保护区范围南至自强东路,北至玄武路,西至未央路,东至太华路以东 500 米。保护范围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 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面积 5 平方公里。
唐大明宫遗址区位示意唐大明宫遗址现状
唐大明宫遗址是唐文化鼎盛时期的实物见证, 是唐代宫室建筑中最具典型性的遗址; 遗址的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较好, 是我国目前遗存最好的中古时期的宫殿遗址, 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遗址总体布局形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着我国唐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 对当时东亚各国宫殿及后代宫殿营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大明宫复原想象图之一
设计背景及意义
目前,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古发掘难度大;其次,历史研究难度大;第三,遗址保护难度大。三大问题使得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困难重重,而“遗址公园”作为一种具有更大包容性的保护模式,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立,将对城市土地有效利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作为西安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景观符号,将真实而充分的展示我国自唐以来的历史文化进程,同时又可提供一个空间场所,为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调节复杂浮躁的心境,这将对西安整体品质的抬升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 遗址保护利用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在大明宫遗址公园中,应用公园保护模式,将遗址本身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妥善保存并有效展示。遗址及其周围地环境为保存展示的主要内容,使游客在身临其境时达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重温历史,增长知识,荡涤心灵的目的。在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时,结合景观的设计有机的进行结合,手法多样,丰富灵活。文章将从两者结合的效益层面和文化层面进行分析研究。
我们在通过调查问卷调研后发现经常出入公园的人中各年龄层人群均有,其中来公园参观遗址的以中青年和儿童为主,来此休闲娱乐的以老幼,妇女为主,不论在遗址保护还是景观设计方向上都得到了大多数被访问者的认同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中,其效益主要体现在景观设计与遗址保护设计两者的互相渗透结合中,单个实体体现出多重功能含义,其设计的效益便被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公共空间体系的组织主要围绕中轴空间展开,而公园的空间主轴与宫城原址的主轴重合;公园由南到北分为南宫墙绿带、中部两侧绿地文化展区以及北部院落文化展区三大部分,与宫城旧址被三道宫墙分作三部分的格局吻合;公园中的空间呈现出开放式网格的形态与宫城原址中棋盘式布局相吻合;联系各级空间的景观标识的设计原型均可宫城原址中被找到。
虽然遗址公园中没有任何露天展示的遗迹,但我们却能在公园中找到宫城存在过的种种痕迹,也正是因为此处没有过分仿建宫城,反而然游客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白的手法用的恰到好处。景观设计的空间体系安排处处映射暗喻,利用人的想象力达到致敬宫城原址的目的
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利用与景观设计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