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血肿类型及比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肿类型、CT结果及处理
头皮血肿
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由于头皮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或者碰撞后可使组织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
1、分类:
按血肿不同部位分为:
(1)皮下血肿:血肿小而局限,血肿周围软组织肿胀,触之有凹陷感,易与凹陷性骨折混淆,有时需头颅X线摄片检查才能明确。
(2)帽状腱膜下血肿:由该层内小动脉或导血管破裂引起。因该处组织疏松,血肿易扩散,含血量可多达数百毫升。
(3)骨膜下血肿:多因钝器损伤时因颅骨发生变形或骨折所致。如婴幼儿乒乓球样凹陷性骨折和成人颅骨线性骨折后常并发此类血肿。范围局限于某一颅骨,稍硬,波动不明显。
头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梭形或新月形高密度影紧贴于颅外板,常伴颅骨骨折)
骨膜下血肿
2、处理:较小头皮血肿,加压包扎,早期冷敷(减少出血和疼痛),24h后热敷(促进血肿吸收),切忌用力揉搓。骨膜下血肿忌用强力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流向颅内,引起硬脑膜外血肿。血肿较大者则需进行穿刺抽吸。
3、发生头皮血肿,还应警惕有无颅内血肿、脑震荡或脑挫伤。 要让伤员安静休息,24小时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有越来越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逐渐失去意识,瞳孔不等大,耳、鼻出血等症状出现,就不是简单的头皮血肿的问题了,应及时请医生或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形成,可危及生命。
分类:
根据血肿的来源与部位,分为: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多发性血肿
根据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
急性血肿:伤后72小时以内出现症状者
亚急性血肿:伤后3日~3周内出现症状者
慢性血肿: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
具体介绍
硬脑膜外血肿:
①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而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故硬膜外血肿多见于穹窿部线性骨折,且多见于颞部。可因脑膜中动、静脉,板障静脉或静脉窦破裂出血而引起。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30%。
②临床表现与诊断:

“中间清醒期”(lucid interval)
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
*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如脑震荡,有一过性意识障碍。而血肿形成得不是很快,因此在脑疝形成前有一段数小时的中间清醒期,形成受伤后立即昏迷-清醒-再昏迷过程。
*原发性脑损伤较重,加之血肿形成较为迅速,此时无中间清醒期,仅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原发性脑损伤甚轻或原发性脑损伤很局限,不存在原发昏迷,只当血肿增大脑疝形成后出现昏迷。
:在血肿形成后的早期,患侧瞳孔一过必缩小,即之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侧上睑下垂。晚期对侧瞳亦散大。
:早期血肿对侧肢体力弱,逐渐进行性加重。晚期出现双侧肢体的去大脑强直。
:表现为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以及体温升高。
、烦躁不安;呕吐、遗尿和癫痫等。
硬膜下血肿
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者。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血肿类型及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872 KB
  • 时间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