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第卷第期辽宁中医药大掌掌报.
年月.,
中医药抗皮肤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李丽
湖北省黄石市第七人民医院,湖北黄石
摘要: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热点。由于西药抗癌的毒副作用太大,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
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展示了中药防治肿瘤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对中医药抗皮肤
恶性肿瘤方面进行了简要归纳、总结。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中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生活居住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生《灵枢· 九针论》说:“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
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臭氧层的破坏,户外运动的增为瘤病者也。”《诸病源候论》说:“积聚者,乃阴阳
加。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增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指
高的趋势。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途径,手术治疗、出了风、寒为致病的外因。同时,祖国医学强调“邪
放疗、化疗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中医药抗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日:“壮人
皮肤恶性肿瘤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就近年无积,虚则有之。‘《景岳全书·杂病漠》说:“少年
来中医药抗皮肤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少见此证,而胜中哀耗伤者多有之。”说明了正气哀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败、脏腑阴阳气血亏虚是形成癌症的基础。综上所
. 病名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源远流长。“瘤”述,癌症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亏虚,痰、
字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黄帝内经》中已经有“肠湿、气、疲相互搏结,郁积化毒内留,正不胜邪,邪盛
覃”、“石瘕”“瘕结”、“瘢瘕”、“积聚”等类似现代医正虚。
学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在《灵枢· 白病始中医认为,皮肤癌反花疮的病因多由风毒相
生篇》云:“虚邪之中人也⋯⋯留而小去,则传舍于搏,或肝火血燥生风,或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
络脉。”留者,瘤也,日久则传舍或留著于各处。此由肝郁不舒,木火鸥张而患此病。
为中医对转移肿瘤疾病的最早记载。书中所记载的. 治疗原则在治疗原则方面,《素问· 至真要大
肠蕈、伏梁、马刀、石瘕、积聚、噎嗝等病证与现代某论篇》提出:“坚者削之”,“客除之”,“结者散之”,
些肿瘤的临床表现极为类似。“癌”字最早见于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虚则补之”等,可谓详尽。
代《卫济宝书宋人杨士藻所著《直指方》中载有《诸病源候论》日:“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气凝涩,
治癌疮方论。古代医籍中,有关肿瘤的命名、分类不得宣通经络,故积聚于内也。”同时指出:“反花疮
一般以肿瘤的症状、体征及病因等来区别,除“瘤”、者,由风毒相搏所为”,因“邪毒”亦可致癌。特别是
“癌”以外,以恶性为主的肿瘤还有乳岩、茧唇、舌菌、《素问·六元正经大论篇》明确指出:“大积大聚,其
失荣、肾岩翻花、积聚、瘢瘕、噎隔、反胃、伏梁、息喷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此攻积不伤正的学术思想,
等。虽不能说这些病就完全等同于癌,但这类疾病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隋·巢元方主“虚劳致积”,
的症状基本上为现代医学的癌肿所概括。《诸病源候论》日:“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气凝涩,
皮肤癌属中医“反花疮”、“黑疗”、“石疔”、“石
中医药抗皮肤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