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幽门螺旋杆菌新认识与治疗课件.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幽门螺旋杆菌新认识与治疗课件 】是由【iluyuw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新认识与治疗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幽门螺杆菌的新认识与规范 治疗
确山县人民医院
张金生
1983年沃伦和马歇尔从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到HP,当时叫幽门弯曲菌。
2005年他们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HP的生物学特性
HP菌体光滑,呈S形、U形,一端有3~4条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氏染色阴性,微需氧5~8%。
有高度的尿素酶活性。常呈鱼群样排列或集聚成团。
具有活力的HP在河水中可存活1周。
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整的自我保护机制(如胃酸、蛋白酶,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只有HP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
HP致病因子
定植因子
1)鞭毛----运动装置,在运动中起推进器作用,使之快速穿过粘液层到达胃黏膜上皮,在定居过程中起抛锚作用。
2)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与胃酸中和,产生近中性的微环境,以利生存,同时破坏粘液层及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有机结构,形成糜烂甚至溃疡。
3)粘附因子---Hp与胃粘膜上皮特异性结合是Hp造成上皮损伤的先决条件。
HP感染与胃肠疾病
研究证实: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全球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胃癌死亡率占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
胃炎 研究发现:所有胃HP感染者均会发展成以胃窦为主的胃炎或全胃炎。
胃窦黏膜红斑
黏膜下出血
广泛糜烂出血
糜烂出血
轻度糜烂
重度糜烂
15%-20%的HP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
胃窦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胃角溃疡
球部单发溃疡
球部对吻样溃疡
胃体多发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线样溃疡
消化性溃疡
经抗菌药治疗后,Hp常由螺杆状变为圆球体,这是Hp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当条件适宜时,又可回复成具有活力的Hp,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迁延不愈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Hp的传播
Hp仅寄居人类,人是唯一传染源。
螺杆菌传染的途径是从口传染,通过食品,不清洁的手,和粪便污染的食品进入人体,途径即:
“口——口”、
“粪——口”
“胃——口”。

幽门螺旋杆菌新认识与治疗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luyuw9
  • 文件大小11.22 MB
  • 时间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