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比较探析.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比较探析 】是由【住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比较探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比较探析
姜辉査伟华纺织服装贸易历来是中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但是,随着印度纺织服装业的快速发展及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在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壁垒、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等重重束缚下,面临世界纺织服装市场日益饱和且不断萎缩的不利环境,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纺织服装贸易发展的路径差异、特点及趋势,探究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对策,对中国实现由纺织服装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基本概况
。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中国纺织服装业已实现了规模化建设,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而印度的纺织服装产业则正处于规模发展的初期,虽具有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和庞大的国内市场等优势,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企业设备陈旧且规模偏小,所以印度纺织服装产业当前正着力于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集聚。
。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但两国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存在差异:我国纺织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纺织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结构优化和自主品牌建设,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调整以优化结构”。而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在“扶持以促进其发展”。
。中国在纺织原料上比印度具有优势。例如,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产量居世界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但是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优于中国。此外,中国在纺织机械上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纺纱生产成本则远低于中国。
二、中印纺织服装贸易发展特点及趋势比较
。本文以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衡量贸易规模。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规模远大于印度。,。可见,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早已完成了规模化经营,而印度纺织服装产业正逐步积聚并形成规模优势。
。中印纺织服装贸易增长速度均较快,且受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很大,其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尤其显著。%,%。近年来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都远大于印度,%,%,%,%。可见,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印度。
。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贸易上均为顺差国。印度从2007年开始贸易顺差规模与中国1996年的贸易顺差规模相当,达到180亿美元左右。(详见表2)。虽然中印两国在世界纺织服装贸易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优势,但是两国的贸易竞争力却呈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印度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超过同期印度的竞争力水平(详见表3)。
。中印两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结构具有很大的趋同性。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份额以61类、62类和63类商品为主,印度纺织服装出口以62类、61类和52类为主。数据统计显示,61类产品在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份额逐步加大,%%;63类商品在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中的比重逐步提升;而62类商品的在纺织服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在印度纺织服装贸易中,61类商品的比重逐步加大;52类商品在纺织服装贸易出口中的占比大幅度下降;62类商品多年来持续维持较高的比重,该商品对印度纺织服装贸易的贡献度最大。
。中印两国对纺织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近年来都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国对纺织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大于印度。%,%。%,%。总体来看,中国对纺织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高于印度。
三、中印纺织服装贸易比较研究的基本结论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印度与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规模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印纺织服装贸易规模的差距在逐步加大。在1997年至2009年的13年间,%,%。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贸易的增长上表现出共同的波动态势,大部分年份中国与印度的增长趋势保持一致。
。1996年以来,虽然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贸易上都保持顺差国地位,且贸易顺差都在逐步增加,但两国在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印度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波幅平稳。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波幅较大,增长速度较快。
。从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构成来看,中国占比最大的依次是61类、62类和63类,三类产品约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额的70%左右;印度占比最大的依次是62类、61类和52类,三类产品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额的65%左右。从纺织服装进口贸易来看,中国占比最大的依次是52类、54类和55类,三类产品占纺织服装总进口额的60%左右;印度占比最大的依次是52类、54类和59类,三类产品占纺织服装总进口额的40%左右。
。1996年以来,中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对纺织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都大幅度下降。%,%;%,%。
。从中印纺织服装的进口商品构成来看,两国对52类和54类商品的进口依赖程度都较大,快速增长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将加剧中国和印度在国际纺织服装原料市场的竞争。较大的供需缺口及较小的进口需求弹性将推动纺织服装原料价格的上升。
四、新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竞争策略
。要针对对我国反倾销频繁的国家、对我国贸易设限较多的国家以及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国家,在纺织品出口时适当抬高价格,以高价格、高质量、高端品牌介入,以价格上的增加弥补数量限制或减少而导致的贸易损失,从而维持较高市场销售额。例如,我国纺织服装贸易过度集中于美国和欧盟地区,对这些国家应该适当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品牌和质量赢得市场。针对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不多或者从未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未对我国纺织服装设置限制和壁垒的国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国家则宜在不违背国际价格准则的基础上,利用纺织品无配额时代的良好国际经济环境,主要以较低价格和中低端品牌进行逐步渗透,争取抢先竞争对手并占领足量的市场份额。
。中印两国不仅在纺织服装贸易的产品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在贸易的区位结构上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仅在出口产品上面临激烈的竞争,还在进口原料(例如,棉花和人造丝线)市场上存在激烈的争夺。在出口产品上,中国应该适当加大63类商品的比重,在进口产品方面应该降低对52和54类商品的依赖程度,在出口方面降低对61和62类商品的依赖程度,以避开饱和市场中的恶性竞争。此外,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于印度。所以,我国在与印度竞争时,实施错位竞争战略可以有效地分散贸易风险,避免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要素密集型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和纺织原料价格的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低价竞争策略将不再适用。此外,国际纺织服装进口原料的价格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纺织服装原料问题上:一方面,大力发展棉花种植,改进棉花生产技术,提高国内棉花产量和质量,以及改造人造丝的技术和提高人造丝线的产量;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海外原料替代市场,建立海外纺织服装原料生产基地,满足国内原料的进口需求。
、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从前文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规模远大于印度,且两国的纺织服装贸易规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应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迅速完成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利用规模优势谋求成本优势,积累成熟的生产经验和开发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扩大和加深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从而形成品牌优势。▲
2658220

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比较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住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9-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