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 】是由【broz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11
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八
海洋科学数据库建立标准
(讨论稿)
中科院青岛海洋科学研究所
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政策和标准研究组
2004年5月
1
18
目录
1. 前言…………………………………………………………………………………2
2. 海洋科学数据库建立总体要求………………………………………………………2
2
2
2
3
3
3
海洋数据库建立标准实例:中洋温盐声密数据库建立标准…。….4
………………………………………………………………………………。…4
………………………………。…5
5
5
5
、属性表命名规那么 7
8
8
8
10
(集成)(汇交至的方法和途径等) 13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2
18
前言
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多个学科,研究工作中所涉及、积累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各不一样,如物理海洋方面水文数据是记录着某一经纬度、某一时间、某一航次、某一深度的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信息;海洋地质方面根底地质数据记录着某一区域海底深度及海底地貌等信息;而海洋生物方面又可能是某一物种或某一标本的属性等,因此各方面的数据库建立也各不一样,建立标准也就各不一样。
根据这种情况作为海洋科学数据库的建库单位,一方面我们对整体的数据库建立有建立标准(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详细的数据库要通过建库的工作确定各自的标准和标准,这个标准、标准是代表海洋所程度的,根本也就是代表科学院程度的,而且要求进展必要的鉴定工作成为国家程度的。
海洋科学数据库建立总体要求

海洋科学数据库可以粗略地分成海洋水文子库、海洋地质子库和海洋生物子库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了自成系统的多个详细的数据库。确定海洋科学数据库的整体框架,(从总结中摘录),使海洋科学数据库建和效劳设成为日常性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3
18


源数据集:详细数据库建库的数据来源,不拘于数据格式的、不断增长的数据集合。
标准数据集:产生于源数据集,经过数据格式的统一,经过数据排重和质量控制后产生的数据集合,最直接的入库数据。
排重:在数据集中排除重复数据的过程.
质量控制:在经过排重的数据集中排除非法数据的过程.
专业性检索方法:指专业科学研究所习惯的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包括检索关键字。
专业性检索结果:指专业科学研究所习惯的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包括可视结果和标准的数据文件(可以直接用于专业研究的标准数据文件)。

详细数据库
标准数据集
源数据集
专业性检索方法
统一数据格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排重和质量控制
专业性检索结果

建成三个数据实体
源数据集
标准数据集
数据库
形成五个数据处理标准(专家鉴定)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4
18
数据格式标准
数据排重方法
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专业性数据检索方法
专业性数据检索结果
数据库的元数据建立
建立B/S构造的数据库检索手段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5
18
海洋数据库建立标准实例:中洋温盐声密数据库建立标准

海洋信息是海洋科研、教学、工程设计、规划管理、环境测报及评价、海洋经济可持续开展和军事海洋环境条件保证等的主要根据,因此海洋科学数据的搜集、处理和数据库建立具有重大的社会科学意义和紧迫的国家需求。众所周知,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根底,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参数为核心的海洋水文数据那么是气候和海洋环境生态研究、环境预报和评价、工程设计、减灾防灾及军事海洋环境条件保证等的主要背景信息。我国渤、黄、东、南海是世界大洋的一部分,其变化互相联络,,必须进展大范围的长期、同步海洋观测。进展这样的海洋调查需要宏大投资,任何一个单位、部门、,海洋水文数据库建立不但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还具有昂贵的产出价值和显著的社会共有性,同时必须根据科学合理的建立标准来进展。
,时间序列长,空间分布广,信息量宏大,且积累速度快。这些数据分别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观测仪器千差万别;资料的整理方法各不一样;导出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各异;由实测层数据内插标准层的方法也各有长短;甚至采用的数据处理标准和编码,,标准化的建库方法和标准化的建立流程,和先进的排重技术和严谨的质控方法都是保证建立合理、适用的海洋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
本标准是在总结海洋数据库体系中有代表性的“中洋温盐声密数据库"的多年建库经历的根底上逐步开展完善起来的。本标准的创新及特色之处包括:通用的ODSF1数据输入/输出格式、统一的数据排重程序、标准的数据质控方法、标准的数据库建立流程和全套国内外通用代码。它不仅指导了该数据库的建立,同时对海洋科学其他数据库的建立有借鉴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7
18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物理(含温、盐、密、声、流、浪、潮)、海洋气象和化学数据库建立中的相关数据处理工作及相关数据库建立。

国家标准:
(1)—91海洋调查标准海洋调查标准总那么
(2)GB12763。7—91海洋调查标准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3)-91海洋调查标准海洋气象观测
(4)—91海洋调查标准海洋化学要素观测
(5)—91海洋调查标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6)—91海洋调查标准海洋水文观测
(7)GB12763。6-91海洋调查标准海洋生物调查
(8)GB3100~3102—82量和单位
(9)GB/T17839-1999戒备潮位核定方法
(10)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那么
(11)GB12327—1998海道测量标准
(12)GB17501—199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标准
(13)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标准(比例尺1:50000)
(14)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15)GB12409—90地理格网
(16)GB/TGB2808-81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2007 海洋调查标准第1部分:总那么
GB/—2007 海洋调查标准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3-2007 海洋调查标准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12763。5-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GB/T12763。8—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2007海洋调查标准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7
18

。1主子表构造和数据分组
(1)主子表构造:通过关联字段使主、子表对应,以解决数据记录表头和观测层数据存、取的速度问题;主子表构造是数据记录“一对多”关系的详细表达.
(2)数据分组:根据数据的某些特征将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对象中;检索时,只需要根据数据特征来定位数据,并快速得到查询结果.
2。
(1)网格数据查询:在显示网格数据信息时,直接读取和调用数据统计信息的过程。数据统计信息是在进展数据维护时生成的,并存储到单独的数据库对象中。
(2)鼠标点击查询:鼠标点击事件发生时,系统先通过中间数据定位查找结果,然后再将查询结果反响给应用程序的全过程。中间数据是在数据维护过程中生成的,将根本数据中的某些信息进展提炼,并存储到单独的数据库对象中。
2。3。3数据定位
确定数据所在位置(测站)的技术和过程,包括:
(1)“极值”定位:按照网格数据的统计结果、根据统计网格编号和经、纬度值,查询检索到该网格中的极值存在于特定测站的技术和过程。
(2)“站次ID”定位:通过给定的经、纬度和站次ID,检索和查阅该测站全部信息的过程.
(3)“航迹图”定位:使用航次信息绘制的航迹或断面图去诊断和定位“有疑问”资料的技术和过程。
(4)模糊定位:由于鼠标点击定位时,“点击点”和“真实数据点”之间存在位置上的差异,“模糊定位”是帮助用户查找到距“点击点”处最近的数据点的技术。

把数据格式以“自定义参数的形式"设计在程序中,统计调用时,通过函数名称进展调度的技术.
2。3。5相关参数“函数化"
将数据类型、观测参数、航次信息等先以函数的形式存放在数据表中,然后在程序运行中通过函数进展转换以便到达只改变列表,不改动程序,就能容易到达预期的变更目的之技术。
2。
将参数直接写在数据表中,通过数据表的名称来判断和定位数据,并缩小检索范围,以解决参数快速准确存取的技术。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8
18
(metadata)
描绘某类数据的属性、特征、时、空变化范围和质量、精度等相关信息的集合。

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互相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2。3。9空间数据构造
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宜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构造,是实体的空间排列和互相关系的抽象描绘。
2。3。10图文资料扫描数字化
通过扫描把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图文资料由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并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电子文件进展加工和制作,然后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的过程。
2。3。11源数据集
本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之集合。
(存档)数据集
指来自于源数据集的数据,经过格式转换、代码统一、重复排除和质量控制后形成的实测层数据集合(相对“标准数据集”而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标准层上发现的资料质量问题,必须到实测层存档数据集中寻找出错原因,再加以改正,然后重新计算标准层后入库.
2。3。13标准数据集
根据实测层数据计算出的准备入库之标准层数据集合。标准层定义见下表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9
18
序号
系统名称
标准层的层次
1
营养盐数据子系统
0,5,10,15,20,25,30,50,75,100,125,150,200,25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75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
2
深层流数据子系统
3
海峡通道数据子系统
4
温盐密声数据子系统
5
ARGO数据子系统
6
统计产品信息子系统
。14排重
排除数据集中重复数据的过程和技术。
2。
剔除数据集或数据库中随机错误和“人为虚构”测站资料和数据的过程及技术之总称.
、属性表命名规那么

本数据库中使用了包括网格编号、国家编码、资料源代码、资料类型、参数编码等在内的诸多编码,其编码规那么均采用由美国国家海洋数据中心编制的世界海洋数据库(WOD)编码规那么。为了方便数据循环调用和统计,字段编码采用代码制,即根据数据参数的特点,事先制订字段参数—代码表,然后根据参数-代码表进展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名称为9位编:如ODMS_4002
XXXX____XXXX
子系统编码
子系统版本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课题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

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157 KB
  • 时间2022-09-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