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6巢湖至庐江公路改建工程交工验收报告
一、概况
S316巢湖至庐江公路改建工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巢湖市和庐江县,不仅是沟通巢湖、庐江、含山、和县等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同时也是连接六安市、安庆市、巢湖市的干线公路,是通往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出口公路。对加快巢湖市、庐江县城镇体系建设、加强周边地区的联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起点至省道S208段与巢湖市南环线共线(K0+000~K8+),按市政道路建设,本次实施过的公路段范围为K8+~ K35+,,终点接已通车的环巢湖旅游大道巢湖段。
本项目公路段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
该项目主体工程划分为四个施工标段,其中第三、四标段范围如下:
第三标段为:K21+850~K29+900,;
第四标段为:K29+900~K35+, km。
本次为三、四标段路基工程交工。
设计依据
①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省道S316巢庐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②现行国家、部颁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③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设计标准
①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②设计速度:80km/h
③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洞1/100
④荷载标准:公路-Ⅰ级
⑤路基、路面:
,横断面型式为四车道的一级公路标准。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为:++2×++2m中央分隔带+
路缘带+2×++。
二、设计要点
路线设计
1、路网布局要合理。路线应尽量短捷,以缩短公路主骨架的营运里程和建设里程,降低造价及运输成本,提高公路运营效益;
2、考虑与沿线乡镇的连接,结合其发展规划,做到与各城区规划相协调,做到“远而不离,近而不入”,发挥本项目作为区域公路主骨架的作用,为项目区域的发展服务;
3、为充分发挥建设公路的作用,通过合理布设线位,解决好地方交通上下和过境交通通过等问题,发挥各自的运输功能;
4、环境保护,路线走向应与地形地貌相配合,路线要尽量避开水源地、学校、医院、文物古迹、风景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路线应尽量避免大填大挖,注意保护环境,体现自然性原则。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将公路自身的平纵面线形、路基宽度、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等与沿线自然特性及人文景观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尽量少占良田及林地,减少拆迁建筑物,在不可避免时,注意做好居民再安置工作。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指标选用时充分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坚持指标适度的原则,不片面追求高指标,最大程度的减少征地、拆迁工程量,强调路线平纵指标均衡协调、线形连续,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依据地形灵活采用多种路线布设方法,以使线形均衡,顺畅协调。
①、K21+850~K25+000段
老S316
本段路线在K22+200与老省道S316重合,之后基本沿原省道S316的北侧单侧拼宽。主要控制因素:老S316、老路两侧的房屋。如下图:
②、K25+000~K29+000段
本段路线利用老路,拼宽道路在老路的北侧;在K28+900开始与老路分离,对高林镇进行避让。
老S316
主要控制因素:老S316、老路两侧的房屋。如下图:
③、K29+000~K35+
此段路线,在与老路分离后,在K31+051跨高林河,根据航道Ⅶ级航道采用60米主跨跨越高林河,之后路线在K31+700与老省道S316重合,在路线的南侧进行拼宽。在K33+000后利用老路为左侧路基在老路的北侧拼宽。在K34+700至终点为与原环巢湖旅游大道衔接,路线沿原老路中心布设,两侧进行拼宽。
老S316
高林河
项目终点
主要控制因素:老S316、高林镇、高林河、环巢湖旅游大道。
纵面设计中,在满足各种构造物净空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填土高度和土方工程量,减少高边坡数量,争取做到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技术指标应用主要考虑均衡性及平纵面的配合,以获得舒适的立体线形。尽量加大竖曲线半径,增长竖曲线长度,促使纵面线形柔和;同时在危险路段采用满足视觉所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为控制,从而提高行车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路基工程设计
项目设计特点
本段所经区域地表形态主要为丘陵及中、低山地貌,山体岩性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
S316巢湖至庐江公路改建工程交工验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