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广饶县环境保护局
二○○五年十月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概述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广饶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南端,位于小清河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6°56'09"-37°21'23"、东经118°17'04"-118°57'11",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的临淄区,东与寿光市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与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包括广北农场)。全县辖4乡6镇,2个办事处,553个行政村。
2、地质地貌
(1)地质构造
广饶县地处华北地台上鲁西台背斜与辽冀台向斜接壤处,在古老的变质岩基底上,沉积地层较全,自下而上有太古界、中生界、新生界。东西向的齐河—广饶大断裂带从广饶县境中部穿过。断裂南盘上升,属鲁西台背斜;断层西盘上升,属鲁西隆断区;东盘下降,属昌潍坳断区;大断裂北盘下降,属辽冀台向斜的济阳坳断区。广饶县北部属东营凹陷南坡,中部石村—丁庄一带属广饶凸起。
(2)水文地质
受上述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全县分为三个沉积环境—地貌—水文地质单元。广饶县以石村经颜徐至周庄村为分界线,此线以南为泰沂山北麓山前淄河冲积扇的中尾部,第四系地层较薄,由浅至深均含淡水;此线以北至小清河为山前冲积、黄河淤积和海潮侵袭交替作用形成的海陆相沉积,第四系地层较厚,地下水由浅至深为咸—淡或淡—咸—淡水;
小清河以北则为黄河淤积平原末端,第四系地层很厚,由浅至中等深度均含咸水。
(3)地形
广饶县处于华北地台上鲁西台北斜与辽冀台向斜接壤处,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一般海拔高度为5-20米(黄海高程);西南部最高,;东北部最低,最低的为2米,‰。地貌属鲁北平原,小清河以南由山前平原冲积而成,小清河以北为黄泛淤积而成。境内主要是微地貌,差异不大,主要微地貌类型有缓岗、微斜平地、浅平洼地、河流阶地、河流圈地、滨海滩地等。
3、土地和土壤
广饶县地处鲁北平原,地势平坦,相对高差小,坡度缓,土层较厚,,其中耕地、园地、,%;城镇村庄、,%;,%。
广饶县土壤可分为褐土、潮土、盐土和砂姜黑土4个土类,8个亚类,11个土属,78个土种。褐土和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潮土和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北。其中,潮土为境内主要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北和小清河以南的大营、西刘桥、大码头三乡,%;褐土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面高程8米以上地带,%。;砂姜黑土仅在小清河以南局部地区分布,,%。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和轻壤,还有少量的重壤。
4、气候
广饶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较充足,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气候总特点是以干旱为主。;℃,℃,最冷月平均气温为-℃,全县≥10℃℃,年无霜期198天;,雨量集中在七、八月份,,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
5、水文和水资源
广饶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2条,分属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小清河、淄河、阳河、裙带河、渑水河、预备河、雷埠河、芦清沟为小清河水系;支脉河、广北新河、武家大沟、小河子为支脉河水系。境内河流大多数为过境河流,水量多为过境客水。其中支脉河、小清河属常年性河流,由西向东入海。淄河、裙带河,南北流向,入小清河,为季节性河流。小清河,全长240公里,境内流长34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秒;支脉河, ,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秒; 广北新河, 系人工河道,,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
近几年,由于上游地区和本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向水体排放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境内6条主要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据县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表明:广饶县境内的地表水均受到了严重污染,属于劣Ⅴ类水质。
6、海洋资源
县境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属淤泥质海岸
,基本由陆上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构成。水下三角洲系陆上三角洲向水下延伸部分,它从高潮线始,外缘伸展至水深10—15米,并呈半环带状,总体自然坡降平均为1/1600,其海滩和3米等深线面积占整个海域面积的40%左右。岸上地势平坦,湾少水浅,缺乏天然良
落实广饶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