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筑业发展报告.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建筑业发展报告 】是由【JB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建筑业发展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8北京建筑业发展年度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北京建筑业发展年度报告
BEIJINGCONSTRUCTIONINDUSTRYANNUALREPORT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状况
2006年是本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践“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工作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
随着奥运工程及配套设施、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本市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见图1,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07年卷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同比增长%;上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外埠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境外产值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达万元/人,同比增长%;建筑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占比%;完成外埠产值亿元,占比%;完成境外产值亿元,占比%;实现利润80亿元,占比%;
二、首都城市建设任务快速增加
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进行,北京城市建设在确保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外,重点加大了轨道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动了首都城市建设任务的快速增长;本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增长%见图2;全市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同比下降%;其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07年卷
中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同比下降%;房屋竣工面积41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见图3;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02-2007年卷
重点工程建设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共确定5大类、146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其中续建90项,计划新开56项;截至年底,实现新开工程52项、在施工程107项、竣工工程35项,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比上年高出约26个百分点;奥运场馆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照计划顺利推进;一是34项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总体进展较好;12个新建比赛场馆全部开工建设,国家体育场已顺利完成钢结构卸载,国家游泳中心外部膜结构已完成安装;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奥体中心英东体育馆、首都体育馆进行旧馆加固及改扩建部分施工;国家会议中心钢结构安装完成60%,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正进行园内道路和桥梁建设及树木移植工作;丰台垒球场及5项奥运设施周边道路相继竣工;二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机场北线、京承高速公路二期等交通工程全面竣工,地铁五号线完成土建工程总量的99%,地铁四号线、十号线一期工程进入紧张施工阶段,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拆迁进展顺利,已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
三、建筑行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隶属关系上看,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7412家,同比增长%;其中,本市建筑业企业4715家,占总数的%;中央在京的建筑业企业115家,占总数的%;外省市进京企业2582家,占总数的%见表1;大量外省市进京建筑企业,尤其是劳务分包企业,弥补了本市存在较大缺口的劳务层人员,有力的促进本市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表12006年在京建筑业企业数量统计表单位:家
等级
企业
分类
总计
施工总承包企业
专业承包企业
劳务分包企业
小计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计
一级
二级
三级及
以下
小计
一级
二级
不分级
本市
4715
850
12
136
277
425
3592
255
795
2542
273
16
113
144
中央在京
115
73
18
54
1
0
42
36
2
4
0
0
0
0
外省进京
2582
970
85
531
324
30
795
451
225
119
817
684
25
108
合计
7412
1893
115
721
602
455
4429
742
1022
2665
1090
700
138
252
数据来源: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
从资质序列上看,2006年本市市属企业中施工总承包企业850家,占比18%;专业承包企业数量3592家,占主导地位,达%;劳务分包企业273家,占比%;2005年本市市属企业中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的数量分别是813家、3855家、226家;全市共有特级企业115家,同比增长%;一级企业2163家,同比增长%;二级企业1762家,同比增长%;三级及以下企业3372家,同比减少%;较之2005年,本市建筑企业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符合金字塔型发展趋势;
从所有制性质上看,本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数为457家,而劳务分包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仅为4家;在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中,以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居多,其中私营企业1329家,有限责任公司864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共100家;在劳务分包企业中,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99家见表2;
表2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本市建筑企业数量单位:个
所有制
类别
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
208
193
59
14
864
33
1329
51
49
劳务分包企业
1
9
4
0
32
0
67
0
0
数据来源:2006年北京统计年报
从完成产值上看,本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完成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建筑安装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建筑装饰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其他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占比%;专业承包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占比%;在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中,特级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一级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二级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三级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见图4;在专业承包企业完成的建筑业产值中,一级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二级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三级及以下企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7%见图5,数据来源:2006年北京统计年报;
从签订合同额上看,本市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签订合同额亿元,占比%;施工总承包企业签订合同额亿元,占比%;专业承包企业签订合同额亿元,占比%;在施工总承包企业签订的合同额中,特级企业签订亿元,占比%;一级企业签订2151亿元,占比%;二级企业签订亿元,占比%;三级企业签订亿元,占比
%见图6;在专业承包企业签订的合同额中,一级企业签订亿元,占比%;二级企业签订亿元,占比%;三级及以下企业签订亿元,占比%见图7,数据来源:2006年北京统计年报;
四、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2006年,本市建筑业施工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在开拓外埠市场、境外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外埠市场方面,共完成产值为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外埠产值亿元,占比%;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外埠产值亿元,占比%;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外埠产值亿元,占比%;在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的外埠产值中,特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一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二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三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见图8;在专业承包企业完成的外埠产值中,一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二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三级及以下企业完成亿元,占比%见图9,数据来源:2006年北京统计年报;
本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在外埠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外埠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外埠房屋施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分别为和663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和%;在外埠房屋施工面积和外埠房屋竣工面积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和972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和%;建筑安装业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为和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和%见表3;
表3按行业分建筑企业外省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
类别
行业
外埠房屋施工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外埠房屋竣工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972
房屋工程建筑
956
土木工程建筑
16
建筑安装业
数据来源:2006年北京统计年报
在境外市场方面,本市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境外总产值亿元,占比%;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境外总产值亿元,占比%,其中特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一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二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见图10;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境外总产值亿元,占比%,其中一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三级企业完成亿元,占比%;
数据来源:2006年北京统计年报
五、建筑企业经营状况平稳发展
企业资产情况:2006年本市建筑施工企业总资产达到亿元,同比增长%;负债亿元,同比增长%;资产负债率为%,同比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达到亿元,负债为亿元,资产负债率为%;按行业类别划分来看,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的总资产为亿元,负债为亿元,资产负债率为%;从事建筑安装业企业的总资产为亿元,负债为亿元,资产负债率为%;从事建筑装饰业企业的总资产为亿元,负债为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企业实现利润:本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工程结算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见图1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程结算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01和80亿元,占比分别为%和%;工程结算利润率%,同比增长%,产值利润率%,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07年卷
六、建筑市场份额占比较为明显
本市建筑市场中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占领市场,下面仅以5-12月的统计数字为例,分别说明其市场份额占有情况;
施工总承包工程共发包683项,合同额亿元;按照工程项数和合同额计算,本市所属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和%,占居主导地位,而外地进京企业和中央在京企业的占比相对较小见表4,数据来源:北京市建委综合经济处;
表4本市所属、外地进京和中央在京施工总承包企业市场占有率
隶属关系
按工程项数计算
按合同额计算
承揽工程数量项
市场占有率
合同额亿元
市场占有率
本市所属
524
%
%
外地进京
71
%
%
中央在京
88
%
%
合计
683
100%
100%
专业承包工程共发包5237项,合同额亿元;按照工程项数和合同额计算,本市所属企业的比例较低,而外地进京专业承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占居主导地位,分别为%和%见表5,数据来源:北京市建委综合经济处;
表5本市所属、外地进京和中央在京专业承包企业市场占有率
隶属关系
按工程项数计算
按合同额计算
承揽工程数量项
市场占有率
合同额亿元
市场占有率
本市所属
724
%
%
外地进京
4156
%
%
中央在京
357
%
%
合计
5237
100%
100%
劳务分包工程共发包10581项,合同额亿元;按照工程项数和合同额计算,本市所属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极低,而外地进京劳务分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9%和%,占居绝对主导地位见表6,数据来源:北京市建委综合经济处;
表6本市所属、外地进京和中央在京劳务分包企业市场占有率
隶属关系
按工程项数计算
按合同额计算
承揽工程数量项
市场占有率
合同额亿元
市场占有率
本市所属
106
%
1
%
外地进京
10475
%
%
中央在京
0
%
0
%
合计
10581
100%
100%
七、中介机构综合实力有所增强
在本市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行业中介机构的综合实力有所增强;从各类中介机构的企业数量上看,本市共有监理企业259家,新增5家,其中甲级156家,乙级64家;招标代理机构273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甲级95家,乙级79家;造价咨询机构229家,减少22家,其中甲级101家,乙级128家见表7;在市场规模扩大的情况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反而减少,反映造价咨询业务正逐步向部分实力强的企业集中,有利于造价咨询企业做强做大,提升综合竞争力;
表72006年北京市中介机构资质等级情况单位:家
等级 分类
甲级
乙级
暂定/丙级
总计
招标代理
95
79
99
273
造价咨询
101
128
/
229
监理企业
156
64
39
259
资料来源: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
本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完成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承揽合同额120亿元,其中境外承揽合同额亿元,占比%;资产总计亿元,负债4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仅以本市建筑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从主营业务划分的营业收入上看,房屋建筑工程营业收入为亿元,占比%;电力工程营业收入亿元,铁路工程营业收入亿元,市政公用工程营业收入亿元,水利水电工程营业收入亿元,化工、石油工程营业收入亿元;从监理企业主营业务承揽的合同额上看,其中房屋建筑工程合同额亿元,占比%;电力工程合同额亿元,占比%;铁路工程合同额6亿元,占比5%;水利水电工程合同额亿元见表8;从监理企业的从业人员上看,共有从业人员42105人,同比增长10%,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217人,同比增长%;
表8本市监理企业按主营业务划分情况单位:万元
营业收入
监理合同额
房屋建筑工程
电力工程
铁路工程
6
水利水电工程
冶炼工程
资料来源: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
八、建筑从业人员素质有所提升
随着企业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及本市建筑行业执业人员资格体系和从业人员资格体系的逐步完善,本市建筑队伍规模和素质均有所提升;截至2006年底,本市建筑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
万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比%;在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的从业人员中,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从业人员为万人,占比%,其中特级企业万人,占比%;一级企业万人,占比%;二级和三级企业分别为万人和万人,占比分别为16%和%;专业承包企业的从业人员为万人,占比%,其中一级、二级和三级及以下企业的从业人员分别为万人、万人和万人,占比分别为%、%和%;
从业人员中关键岗位持证上岗人员达万人,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人员为万人,专业承包为万人,占比分别为%和%见表9;在关键岗位持证上岗人员中,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员为万人,占比%;从事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的人员分别为万人和万人,占比分别为%和%;
表9本市建筑企业按类别、资质等级划分人员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等级分类
总计
施工总承包企业
专业承包企业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及以下
管理人员
107140
17397
45476
12238
5738
9957
6873
9461
工程技术人员
108873
15246
43905
13269
6706
11541
8143
10063
关键岗位持证上岗人员
222484
43464
108730
21004
6431
18476
12275
12104
现场施工人员
370628
58428
157923
47227
14845
40676
22529
29000
数据来源:2006年北京统计年报
本市建筑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的管理人员达到万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万人,占比%;在管理人员中,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管理人员为万人,占比%;从事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的管理人员分别为万人和万人,占比分别为%和%;建筑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万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万人,占比%;在技术人员中,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为万人,占比%;从事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的技术人员分别为万人和万人,占比分别为%和%;
具备专业技能并纳入执业资格体系的执业人员数量稳步增长,其中注册监理师人数为8263人,同比增长%;注册造价师人数为5663人,同比增长10%;一级和二级建造师人数为万人,同比增长20%;
九、建筑市场秩序逐步得到好转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建筑业的引导力度,以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监管职能重新整合为保证,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息监管系统为依托,着力推进基于市场准入、工程交易、合同订立和履约诸环节的全过程监管,打造一条涉及市场各方主体、贯穿市场各个环节、涵盖市场多个层面的监管链,努力遏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本市建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推动行政立法,出台了招标投标管理、工程安全质量等9个方面和36项规范性文件,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提供了法规制度保障;二是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细化不同专业工程施工许可条件;通过对建筑施工许可法定条件的严格审核和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强制性技术标准的依法严格监管,避免了不符合建设条件的建设项目进入建筑市场;三是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一年来陆续开展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奥运建材、大型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施工扬尘治理、建筑节能、市政工程、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专项执法检查30余次,共检查工程2533项、9072万平方米,约为上年的两倍,共执行处罚决定248起,同比增长37%;同时,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试行累积记分制度,配套制定了违规行为及处罚措施记分标准、资质标准现场核查规范等相关规定,对市场主体资格实施动态化的准入、清出管理,取得较好效果;四是做好清理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工作,按时清理解决了2003年年底前拖欠的工程款,清偿比例达到了
%;落实劳务费支付监管制度,全市应结算劳务费结算率为%,已支付劳务费支付率为%,结算、支付率大大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长效管理制度和措施,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工程劳务费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全面推行农民工实名制卡的通知、关于在建设工程发包承包活动中设定保证担保的若干规定等长效性的管理规定;六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制定了专业担保机构资信评价方案、保函保管工作程序等配套措施,并向社会推介了一批专业担保机构,进一步完善工程担保制度,运用经济手段规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的履约行为,防范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培育和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促进“代建制”工作不断规范,继续加强对43家项目管理试点单位开展业务情况的跟踪调研,并召开了部分试点单位座谈会,总结经验,为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和“代建制”工作提出措施建议;开展质量保险试点工作,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全市宣贯大会,对试点项目进行了初选,参照上海、青岛等地推行工程质量保险的做法,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险条款;
十、行政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大力调整思维方式,转变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市区两级建委行政职责分工、工程招标投标、合同和劳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启动了前期研究,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构建服务型政府打下基础;同时,市建委为确保重点工程实现开工计划,开辟了重点工程前期手续绿色通道,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力促开工;积极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掌握新开工程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主动提供业务指导,及时协调手续办理问题,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尤其加强了对奥运工程的服务工作;为建立健全“阳光工程”监督机制,全面深入地贯彻“公开、公正、公平、廉洁、高效”的“阳光工程”原则,加强了廉政责任制,市建委与重点工程建设单位签订了北京市重点工程实施共建“阳光工程”责任书;推进政务公开,制定了北京市建委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标准、程序,拓展了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基础工作建设,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综合数据分析制度,不断完善基础管理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建筑市场经济形势,以及施工许可、行政执法等情况和问题,为政府各部门和建筑业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值班和应急指挥体系及流程,初步构建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服务到位的突发事件应急和值班机制,提高了对突发性事件和处置值班信息的效率、质量;应急值班中心开通三个月以来,共接市民来电7万多个,反映出的问题为行政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2006年共接待人民群众来访7632批15971人次,受理人民群众来信8465件,多是反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拖欠工程款及民工工资等热点问题;市建委自7月12日开通便民服务热线以来,共接待服务热线117199次,市民多是反映咨询、投诉建设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便民服务热线在市民和政府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十一、工程安全质量状况有所改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施工生产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一年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规定等管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安全监管职责,完善了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出台了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两个地方标准,对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指导安全生产的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年相对死亡人数也较去年有了明显降低,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71起,死亡人数83人,比2005年减少事故起数1起,死亡人数减少2人,百亿元产值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20%;在以预防高坠和物体打击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专项检查工程11528项次,涉及工地8695个,累计检查率%,受检工地100%达标;强化对奥运、地铁等重点工程的专项监督,成立奥运、地铁工程安全质量现场监督组,对于奥运工程坚持标准先行,加强过程控制,对于地铁工程采取不定期巡回检查;建筑企业严格落实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推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工作,使安全管理程序化、场容场貌秩序化、安全防护标准化;同时建筑企业通过认真贯彻和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及各种技术、管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广大干部职工首都工程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树立和落实全面质量观,本市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制定了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规定、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网格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投诉管理规定等管理性文件,明确了各级监管部门、参建单位的日常管理和突发事故处理工作程序、标准和职责;目前全市在监建筑工程11763项,建筑面积亿平方米;地铁线路7条,合计127公里;市政、公用工程在监1204项,总造价165亿元,总体质量状况良好;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继续推行网格式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针对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和建筑节能保温施工质量专项检查,共抽查工程86项,其中竣工工程16项,在施工程70项,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对290项全市重点工程奥运、地铁工程除外进行质量检查和143项幕墙工程进行质量专项检查,并委托检测机构对重要部位进行随机抽测;抽测结果显示,全市的重点工程总体处于受控之中;建筑企业严格落实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真履行质量技术审批程序;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继续保持100%,结构工程质量仍然位于全国领先;全市有6项工程荣获鲁班奖;10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379项工程通过市结构长城杯评审,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金质奖155项,银质奖224项;80项工程荣获竣工长城杯,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金质奖28项,银质奖52项;6家企业获得“2006年度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十二、科学技术进步创新成果显着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积极协调,密切合作,努力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形成了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建设工程标准管理,颁布了15项地方标准;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完成14项重点科技成果鉴定;重点项目如“超浅埋单拱大跨双侧洞法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研究”、“巨型框架结构体系超高层钢结构设计优化与施工技术研究”、“DDSK-大断面隧道多导坑施工断面扫描组合成型控制系统研究”

建筑业发展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B01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