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凡尔赛中轴艺术及城市影响.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凡尔赛中轴艺术及城市影响 】是由【薛蝌】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凡尔赛中轴艺术及城市影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凡尔赛中轴艺术及城市影响
刘海燕吕文明TheMiddleAxisArtofVersaillesGardenandItsInfluencetoUrban
刘海燕吕文明LIUHaiyanLUWenmin
摘要:凡尔赛宫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集中的体现,其宏伟壮观的中轴线是全园的艺术中心,反映了皇权至尊的设计理念。同时,凡尔赛宫苑的轴线式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美化运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凡尔赛;中轴线;古典主义
Abstract:TheVersaillesgardenwastheconcentrationofFranceclassicismart,itsgrandmiddleaxiswhichreflectedtheviewofthedignitiestemperor'sauthoritieswasthewholegarden',Theaxis'layoutofVersaillesgardenstronglyinfluencedtheEuropeanurbanplanandurban'sbeauties.
Keywords:Versailles;middleaxis;classicism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2-0063-04
1古典主义盛行的法国绝对君权时期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欧洲先后建立了一批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如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其中尤以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建立的绝对君权最为鼎盛。伏尔泰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一时期一切的存在,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荣耀君王;一切的科学、文学、艺术、建筑乃至造园都必须为君主政权服务。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中,歌颂皇权至尊,成了越来越突出的主题,迫切地需要一种纪念性艺术形式来表达。探索新形式的努力,主要在17世纪。探索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古典主义。
法国的古典主义其实来源于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设计中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将柱式进一步教条化的学院派,一种是企图挣脱柱式教条而趋向新奇的手法主义。后者由意大利人发展成巴洛克,前者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传播到法国,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发展成为古典主义。17世纪下半叶,古典主义在法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城市建设、建筑等方面,古典主义也同样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潮流。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唯理主义在美学上的反映。
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了以培根和霍布斯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他们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强调绝对理性方法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1]。而理性方法的实质就是算术与几何(霍布斯),它们是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笛卡尔),艺术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它们的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合乎逻辑”(笛卡尔),这些思想为古典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为了适应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君权政体的需要,为了在一切领域体现永恒的王权至上的思想主题,艺术作品中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成了古典主义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中越来越突出的主题。
为了发挥古典主义艺术的魅力,1655年法国国王在法兰西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并于1671年又成立了法兰西建筑学院,专门用来培养御用规划师、建筑师。正如建筑学院的教授勃朗台(,1617-1686)所说:“学院将使建筑重放古时的光彩,将为国王的荣誉而工作”,“学院的任务是为建筑学说建立起一个规范,然后把这规范教给人”。毫无疑问,这个“规范”就是古典主义秩序。这一时期,国王的政治权利和新兴资产阶级雄厚的经济实力空前紧密结合,使古典主义艺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结出了累累硕果,并首先在皇家园林中折射出古典主义的理性光芒。
2凡尔赛宫苑中轴线的艺术处理
凡尔赛宫(versailles)是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古典主义城市设计的巅峰之作,它的总设计师是皇家造园师勒?诺特尔(LeNotre)。
凡尔赛原是巴黎西南22km处的一个小村落,这里环境恶劣,被人称为是“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并不适宜大规模建设。然而,路易十四的选择自有他的深意,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写的:“正是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才能证明我们的能力”。路易十四就是想在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造出世界上最宏伟的宫苑,非此不足以证明国家的强盛和君权的伟大,非此不足以相称于他君王无上的光荣。
历经26年之久建成的凡尔赛宫(图1)占地面积为1500hm2,为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仅花园部分面积就有100hm2。凡尔赛宫苑可分为三部分:宫殿、花园、林园。整个宫苑东西向布局。宫殿座西朝东,它的中轴线向东、西两边延伸,贯穿并且总领全局。东面庭院东入口处有军队广场,从中放射出三条林荫大道穿越城市。园林布置在宫殿之后,也就是西面,近有花园,远有林园。园林中,道路呈几何规则式,中轴线长达3km,统领全园,在局部再形成些次要的轴线式布局。
从巨大的凡尔赛宫殿前向城市延伸出三条呈放射状的大道,其中两侧的大道通向两处离宫,中间的大道通向巴黎市区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三条放射路之间约成20°-25°交角,三条道路一起约为50°角,这样人们在观赏时道路及远景就能很好地被包含在一个单一的视野内。同时,这三条大道都汇集于宫殿,正如统治者把分散在封建家族和自治市镇的政治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中一样,何等的至尊至贵。站在国王的起居室朝东眺望,只见三条壮观的林荫道从这里放射出去,似乎是通向法国各地、通向世界各地;又似乎是从四面八方回归这里,让人觉得凡尔赛不仅是法国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这种观感上的唯我独尊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从宫殿出发,凡尔赛宫苑中轴线自东向西(图2),有3km之长。“拉托娜泉池”是花园中轴线的起点,其题材来自于神话故事中年幼的太阳王和他母亲拉托娜落难时遭人唾弃的故事,隐喻了以“太阳王”自居的路易十四同样磨难重重的幼年时光以及在母亲的庇护下渡过难关的往事。
中轴线往西,经过宽阔的国王大道,便是“阿波罗泉池”。在这个椭圆形水池里,太阳神阿波罗驾着他的巡天车,迎着初升的朝阳破水而出,一时间池中水花四溅,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这组开始巡天的阿波罗雕像,隐喻着年青的国王路易十四已经开始大权独揽,如日中天。
“阿波罗泉池”的西边,一条宽广壮阔的大运河占据了中轴线一半的长度。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白天驾驶着他的巡天车,给广阔的大地带来光明、生命和仁爱,黄昏时分,他在遥远的西海结束一天的旅程,然后,乘金船返回东方的家中。所以,为了完整地表达中轴线的设计意念,在轴线的西端设置一条长1650m、宽62m的大运河,象征着传说中的西海。每当日暮时分,太阳的余辉使运河水面金光熠熠,想必那是阿波罗回程的金色帆船。面对这幅壮丽的景象,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雨果写道:“见一双太阳,相亲又相爱;像两位君主,前后走过来”。一双太阳,指落日和它的倒影;两位君主,一位是阿波罗,另一位便是路易十四。
中轴线艺术特色:
凡尔赛宫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集中、最成熟的体现。古典主义者讲究布局的严谨和井然有序,讲究构图的几何性和统一性,讲究主次有序和轴线明确。它的关键在分清主次,分清统率部分和被统率部分。因此,中轴线突出就成了定则。这种构图就是一种绝对君权时期专制政权的图解:国王集权利于一身,他是封建等级制的最高层,他统率全局。
凡尔赛宫苑中宏伟壮观的中轴线不仅统率着全园,也是全园的艺术中心。中轴线的艺术主题就是整个宫苑的艺术主题: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从拉托娜泉池到阿波罗泉池再到大运河,表面上表现了太阳神阿波罗从幼小到长大、然后巡天的过程,实际上隐喻了路易十四的辉煌人生,歌颂了路易十四的伟大。同时,东西向布置的中轴线也迎合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太阳可以日出日落、周而复始的永远循环,那么以“太阳王”自居的路易十四及其王朝不也可以永远的辉煌吗?
宫苑中轴线上,最美的雕塑、水池、喷泉、植坛等依次展开。此外,还有几条次轴和横轴,理性地衬托着主轴线。整个园林的布局就是个秩序严谨、主次有序的大几何格局。
3从凡尔赛到巴黎:君主的光荣无所不在
凡尔赛宫以古典主义设计手法尤其是通过中轴线的艺术处理体现了绝对君权的伟大,然而,君主们绝不会只满足于区区郊外宫苑中的有限寄托,他们更需要通过城市和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建筑,来表达他们日益强大的权利和日益富足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们敏锐地发现了勒?诺特尔式园林中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和圆形交叉点的美学潜力,并迅速将它们运用到城市空间的设计中,这种设计思想当然得到了君主们的大力支持。
最早在城市中运用这种思想的仍是路易十四最宠信的造园大师勒?诺特尔,他提出的将丢勒里(TuileriesPalace)花园的中轴线以林荫大道形式向西延伸的宏伟规划,使巴黎的城市改建从此有了方向性。轴线于1724年到达后来拿破仑的雄狮凯旋门所在的山顶,长3km,这就是后来一直作为巴黎城市中轴线的香榭丽舍大街(ChampsElysee)。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完善,这条轴线景观大道(图3)连接了城市中心区若干重要的纪念性广场,从这些广场如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又放射出若干次轴线并不断向城市各处延伸。从本质上看,这仍是将法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应用于城市之中,突出地表现了古典主义讲究全面规划,明确主从关系,追求和谐统一的风格。此外,以协和广场为枢纽,中轴线上矗立的皇帝的纪念物(雄狮凯旋门、卢克索方尖碑、演兵场凯旋门等)在城市上空互相呼应,控制了巴黎市中心的帝都风貌,表征了中央集权与帝王的神圣伟大。正如诗人缪塞(AlfreddeMusset,1810-1857)在巴黎写道:“在这万里无云的晴空下,到处闪烁着光荣的标志”。
1853-1870年拿破仑第三执政期间,法国陷入了经济萧条、社会道德衰败和政治危机的全面颓势之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853年赛纳区行政长官豪思曼(Haussmann)主持推行了庞大的城市改建计划(图4)。这项宏伟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形成巴黎市区的“大十字”干道,即延长香榭丽舍大街使之成为巴黎的东西主轴,并作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形成椭圆形市区的长轴与短轴。这两条相互垂直的主、次轴线通过连接市中心若干重要结点,形成了巴黎城壮丽、有序的整体空间体系,体现了王权至上的唯理主义思想。尽管人们对豪思曼的巴黎改建思想与手法一直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他却使巴黎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先进、最开放的城市。
4城市影响
无论是凡尔赛宫还是整座巴黎城市,无疑都是反映古典主义规划思想的典范,它们对当时西方各国、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城市规划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典主义那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平面构图和宏伟壮观的中轴空间,正是那些君主国家或新兴资产阶级国家首都建设所需要的。
古典主义、唯理主义的城市规划不但构图简洁、几何性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而且力求彰显宏大壮阔的城市氛围,强调秩序、理性、统一、服从,以体现政权的稳固和强大,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和象征功能。古典主义规划重视几何构图,几何在规划中能起到澄清和指导作用。古典主义规划讲究主次有序,中轴线突出成为定则,图释着权利、秩序和等级。
在一些首都城市,中轴大道或连接皇宫或连接国会或连接上、下议院,当人们举目远望,一眼就能看到远处这些重要建筑,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于此,从而提高统治者的威望。爱丽舍田园大道本是丢勒里宫苑中轴线的延伸,勒?诺特尔的提议原本就在于提高君主的威望,使丢勒里皇宫成为城市主要道路的对景、市民关注的重心。而朗方(LeEnfant)的华盛顿规划(图5)中,国会位于城市主轴线的一端、地势的最高处,成为全城的核心和焦点,同时也表明国会――三权分立中的一权即立法机关的至关重要。为形成宏伟的城市外貌,古典主义城市规划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就是那些笔直的、长长的、宽广的轴线大道。在豪思曼的巴黎改建中,仅市中心区就开辟了95km顺直宽阔的大道,同时对道路两旁建筑物的高度、立面形式、屋顶坡度都有强制性的规定,力求美化巴黎帝都风貌。古典主义城市那宽广壮阔的轴线大道虽然迅速地沟通了远处的交通,但其宽广程度却为当时道路两对面的通行设置了一重障碍。
参考文献: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7.

凡尔赛中轴艺术及城市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薛蝌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10-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