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遗产廊道评价方法 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 】是由【司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 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
朱强袁剑华
摘要:遗产廊道构建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各层次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和衔接。以工业遗产廊道为
例,构建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分别对建构筑物、企业及相关单位、工业聚集区、沿运主要城镇四个不
同层次进行评价分级。首先将建构筑物单体价值分为遗产点本征价值与其所在工业企业单位的价值两部分,
并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加分级。工业企业单位评价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工业
企业单位本征价值与现有保存状态两方面。本征价值根据企业历史文化价值分级,保存状态则通过第一层
次遗产点的数量、质量与分布情况进行分级,然后综合两方面进行工业企业单位的总体分级。历史工业聚
集区与沿运城镇则主要运用定性评价方法,根据上两个层次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遗产保护;遗产区域;遗产廊道;评价;大运河;工业遗产
1引言
文化遗产保护决策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调查、评价、决策三个步骤。其中评价是对文
化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的过程,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以《威尼斯宪章》、UNESCO《公
约》及其《实施指南》等为核心的国际文献本身也都形成了一系列以人类文化遗产为对象的
评价和分类标准。
从国内进行的有关研究看,文化遗产的评估主要以基于历史和其他方面研究的定性描
述为主。定量评价研究在建筑遗产,特别是大遗址(李海燕,2005)、建筑群(汤国华等,
1999)、古民居、历史街区、历史地段(苏童,2001;梁雪春等,2002)、线性遗产(奚雪松,
2005)、城市特色景观(李伟,2005)等评价领域中有所发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有关决策
的科学化。
对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而言,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比较典型的是刘伯英等(2006)
对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的研究,顾承兵(2003)对于上海近代工业遗产的研究。从相关研究
来看,关于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主要为定性描述,而且仅集中在对建构筑物单体进行评价,
对于城市、区域尺度的工业遗产缺乏相应研究。工业遗产廊道作为特殊的遗产廊道(王志芳,
孙鹏,2001;朱强,刘海龙,2006;朱强,李伟,2007)类型,其遗产构成的复杂性使得价
值评价更加复杂。为使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以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为例,探讨遗产廊道价
值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995:.
2评价方法概述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类型,沿运城市工业遗产作为江南运河沿线地区文化
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的价值。由于沿运工业遗产构成的整体性和
层次特征,有必要从工业区域-城镇-工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建构筑物五个不同层次对沿
运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价。
具体的评价过程主要分为建构筑物、工业企业或相关单位、工业聚集区、城镇四个层
次进行,每个层次根据相应的价值标准制定评价体系。同时,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低层的评价结果构成上一层次评价的基础信息源(图1)。
具体来讲,首先将建构筑物单体价值分为遗产点本征价值与其所在工业企业单位的价
值两部分,并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加分级。工业企业单位评价运用定量与定性
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工业企业单位本征价值与现有保存状态两方面。本征价值根据分布情况
分级,保存状态则通过第一层次遗产点的数量、质量与分布情况进行分级,然后综合两方面
进行工业企业单位的总体分级。历史工业聚集区与沿运城镇则主要运用定性评价方法,根据
上两个层次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定
量
本征价值
分
建构筑物价值
析
企业历史文化价值
定
量企业历史文化价值
+企业及单位价值
定保存现状
性
定工业聚集区价值
性
分
沿运城镇价值
析
图1沿运工业遗产价值分层评价技术路线
2996:.
3案例: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价值评价与分级
大运河工业遗产主要集中在江南段(江南运河)沿线。运用上述遗产廊道价值分层评
价的技术路线,对大运河运河工业遗产廊道进行评价如下。
工业遗产建构筑物单体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义为两方面指标,即建构筑物本征价值与
所在企业单位价值。这两个指标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多个子项(表1)。计算最终遗产点的
价值运用以下公式:
fn=∑fn−imfd1d2
i=1
其中fn为各建构筑物的得分,fn-i为评价因子分值。mf为评价因子权重。d1、d2为评价
指标权重。
表1工业建构筑物单体遗产价值评价模型表
计权重
指标及指标及
因子及权重mf标准分值(fn-i)后得分
权重d2权重d1
fn
本从条约开埠、近代工业兴起到建国前夕
征(1949年之前)5
价历史年代的久远从建国开始到基本完成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值历史价值20
程度100(1949年-1957年)3
25从完成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前期
(1958年-1980年)1
建构筑物的结构在全国或江南地区有很重要的创新意义,有
与材料或特殊构重要的建筑史研究价值5
技术价值20造作法对建筑史在当地有比较重要的创新意义,对研究当地
研究的重要程度建筑史有一定研究价值3
100基本没有创新意义,建筑史研究价值很小1
建构筑物的风格、具有某一种或几种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5
样式对于近代建具有某一种或几种风格的某些特征,但不具
筑史研究的重要备典型性3
程度50没有明显特征0
建构筑物的造型、建构筑物优雅大方,美学价值很高5
艺术价值20比例、色彩、装饰建构筑物平实朴素,美学价值一般3
等形式意义上的建构筑物古怪丑陋,美学价值很低0
美学价值25
建构筑物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地标或节点景观5
中作为地标或节非重要地标或节点,但视觉可见3
点景观的重要程处于视觉不可见0
度25
文化价值20建构筑物在企业非常重要5
文化形象或企业
一般重要3
2997:.
职工情感认同中不重要0
的重要程度100
具有一种或多种使用途径,改造比较容易,
建构筑物的结构再利用可能性很高5
或空间所具有的具有一种或多种使用途径,改造难度一般,
再利用潜力50再利用可能性一般3
经济价值20
改造难度很大,再利用可能性很低1
建构筑物现在保基本保存完好5
存状态的完好程有一定损坏,但是可以修复3
度50基本损毁,修复难度很大1
在全国或江南地区产业发展及工艺流程演变
企业单位在全国、
中占有重要地位5
江南地区或所在
城市的产业发展在所在城市产业发展及工艺流程演变中占有
史中所占地位50重要地位3
一般企业或单位1
历史价值50
所在企企业单位与全国、与全国、江南地区的名人或大事有直接关联
业的历江南地区或所在5
史与文城市的重要人物与所在城市的名人或大事有直接关联3
化价值或重大事件的关
联程度50基本与名人或大事无关1
75
是代表时代精神,对近代城市文化具有全国
企业单位对于时或区域影响的典型企业5
文化价值50代精神、城市文化是体现近代城市文化,具有地方影响的大型
的影响程度100企业3
一般企业1
对已列入遗产清单的339个建构筑物逐一进行评价。利用ArcGIS中Classification模块
对遗产点得分进行NaturalBreaks(Jenks)处理,分为三个等级(图2)。
图2对建构筑物得分进行NaturalBreaks(Jenks)分段处理结果
,共计161个。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遗产点:
(1)工业相关遗产点。其中包括在近代民族工业中有突出贡献的民族企业家故居、外
国领事馆及相关司政建筑、公馆会所等。这类遗产得分较高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它们在江南地
区近现代工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们在建筑风格和保存完整程度上大都具有
很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2998:.
(2)工业企业遗产点。主要是最能代表江南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特色,在全国或地区范
围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建构筑物在工艺流程中的独创性、建筑风格的典型性,保存状
态的完好性方面,较为突出的工业遗产点。
,共计68个。为江南运河沿线地区无论从企业重要
性还是从建筑特色及保存完好程度方面,都比较典型的工业遗产点,但与一级遗产点相比,
其所在企业的影响力,建构筑物的建造年代,以及在工业流程中的独创性等方面较弱。
,共计110个。多为沿运城市建国以后创办的工业企业的建
构筑物,相比较前两个级别而言,只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纪念价值。但也有部分民国时期的工
业企业,由于其在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影响较小,同时其纳入遗产点的建构筑物多为建国后建
造,因此得分较低。
根据各工业建构筑物的价值评价得分,分别进行各级遗产点的城市、年代、原有性质、
风貌、再利用状况五个方面进行分布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各级遗产点的城市分布都是无锡最多。
一级遗产点年代主要集中于1895年-1936年近代工业大发展时期,其余时间段分布均
匀;从原有性质分布来看,工商服务建筑、名人故居全为一级,办公建筑多属于一级;从风
貌特征分布来看,西式建筑、中西合璧与传统建筑多属于一级遗产点;再利用状况分布相对
均匀,但是改为其它用途的基本都是一级遗产点。
二级遗产点年代分布较均匀,1895年-1936年与1949年-1957年两个时段分布较多;
原有性质中配套附属建筑与市政建筑很少,其它较均匀;风貌特征中现代建筑、一般建筑与
构筑物较多,其它较均匀;再利用状况中维持原有功能与已无实际功能两项较多。
三级遗产点年代分布多集中于建国后两时段,价值较低;原有性质厂房数量较多;风
貌特征则是一般建筑较多,与其多为厂房相关;再利用状况中维持原有功能与已无实际功能
两项较多。
工业企业单位的本征价值指标层与建构筑物单体评价中“所在企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因子一致(表2),但是评价对象扩展到所有调查企业或单位中厂址尚存的部分,共计184
2999:.
个1。根据分值分布情况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
表2工业企业或单位本征价值评价模型表
计权
指标及
因子及权重mf标准分值(fn-i)重后
权重d
得分
在全国或江南地区产业发展及工艺流程演变
企业单位在全国、江南地中占有重要地位5
区或所在城市的产业发展在所在城市产业发展及工艺流程演变中占有
史中所占地位50重要地位3
一般企业或单位1
历史价值50
与全国、江南地区的名人或大事有直接关联5
企业单位与全国、江南地
区或所在城市的重要人物与所在城市的名人或大事有直接关联3
或重大事件的关联程度50基本与名人或大事无关1
是体现代表时代精神,对近代城市文化具有
全国或区域影响的典型企业5
企业单位对于时代精神、是体现近代城市文化,具有地方影响的大型
文化价值50
城市文化的影响程度100企业3
一般企业1
企业或单位的保存现状则通过第一层次遗产点的数量、质量与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并
分为三级:
第一级(A级)是某企业或单位遗产点的数量、质量与分布能够反映其原有格局(A1),
或者虽然遗产点不能反映其原有格局,但该企业是所在城市某一时期,或某一潜在工业聚集
区,或某一工业类型唯一或少数保存的企业(A2);
第二级(B级)是某企业单位范围内有遗产点,但其遗产点数量、质量及分布不能反映
其原有格局;
第三级(C级)是某企业单位范围内只有工业遗存,而没有遗产点。
最后综合两方面进行工业企业单位的总体价值分级(图3)。
Ⅰ-A、Ⅰ-B
第一级
Ⅱ-A2、Ⅲ-A2
Ⅱ-A1、Ⅲ-A1
第二级
Ⅰ-C、Ⅱ-B、Ⅲ-B
第三级Ⅱ-C、Ⅲ-C
图3工业相关企业与单位价值分级组合
1本研究调研过程中涉及的近现代工业企业与单位总数为216个,其中有32个近现代工业企业单位由于厂
址上已无任何遗存,因此在此次工业企业与单位评价中将其排除。
3000:.
首先根据工业企业或单位本征价值评价模型,对184个企业单位逐一进行评价,分为
三个等级:(1)4分以上为Ⅰ级,为最能代表江南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特色,在全国或地区范
围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并与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相关的工业企业与单位,共计81个;(2)3
分到4分为Ⅱ级,为江南运河沿线城市具有本地影响力,并与本地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相关
的近现代工业企业与单位,共计40个;(3)3分以下为Ⅲ级,多为江南运河沿线城市内部
建国以后建立的工业企业与单位,相比较前两个级别而言,只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共计63个。
然后根据遗产点的数量、质量与分布定性划分企业单位的保存现状等级。综合上面两
个结果,得出工业企业单位的总体价值分级,如表3所示。各企业分级结果在各城市分布示
例见图4。
表3工业企业单位总体遗产价值分级表
总体价值分级类型划分数量代表企业
Ⅰ-A58英国领事馆旧址、茂新面粉厂、苏纶纱厂、薛福成故居、
苏州海关
第一等级79Ⅰ-B12美孚火油公司、嘉兴造船厂、鸿生火柴厂、杭州富义仓
Ⅱ-A27广肇公所、嘉兴培利布厂、振新纱厂
Ⅲ-A22丹阳纱厂、张翠丰蜜饯厂
Ⅰ-C11嘉兴永明电灯公司、厚生机械制造厂、嘉美克纽扣厂、
无锡市第一毛纺织染厂
Ⅱ-A13常州新毅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厂、胥江水厂
Ⅱ-B13杭州电厂艮山门第一分厂、天元麻毛棉纺厂、常州市梳
第二等级77篦生产合作社、民丰造纸厂
Ⅲ-A114华昌染织厂、嘉兴冶金厂、无锡和新织造有限公司
Ⅲ-B36丹阳面粉厂、华生机械厂、张中正玻璃厂、苏州丝绸学
校、苏州染料厂、无锡焦化厂、长征化工厂、杭州石油
公司、盛泽绸缎炼染厂等
江苏省镇江船舶修造厂、无锡市第三色织厂、益丰昌染
Ⅱ-C17厂、嘉泰丝厂、协源染织厂、华章造纸公司、五丰丝厂、
第三等级28
利用造纸厂
Ⅲ-C11苏州肥皂厂、无锡市纺织机械厂、苏州阀门厂
总计184184
3001:.
图4无锡、苏州工业企业及单位等级分布图
3002:.
通过对各级工业相关企业或单位的城市分布、年代、行业类型、创办类型等的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①各级企业和单位分布最多的是无锡,其次苏州、杭州、常州分布较多,其余次之。
②一级工业企业中,年代分布主要集中在1936年之前两个时段,其中1895年-1936
年占大部分,与一级遗产点年代分布一致。1894年之前基本属于一级企业;行业类型中工
业相关单位远远超过其它行业;创办类型则多是民族资本经营与不可归类单位,其中不可归
类单位主要是工业相关的单位,清政府官办与外商独资全部属于一级企业。
③二级工业企业中,年代分布中除1894年之前的较少外,其余比较均匀,建国后两时
段大部分属于二级企业;行业类型中其它轻工业与重工业大多属于二级企业;创办类型则新
建国营基本属于二级企业,唯一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因为遗存很少而列入二级企业。
④三级工业企业中,遗存很少的1937年-1948年时段企业大多在三级企业中;行业类
型无特点;创办类型还是基数最大的民族资本经营企业居多。
江南运河沿线有37个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根据以上遗产点与企业单位的分布和价值
情况,可以把历史工业聚集区分为以下三级。具体空间分布见图5。
第一级是工业区整体格局与风貌保存比较完好,工业遗产点密集,有典型工业企业单
位分布的地段区域;第二级是工业区整体格局与风貌保存一般,工业遗产点较多但无典型工
业企业单位分布,或工业遗产点数量相对较少但有典型工业企业单位分布的地段区域;第三
级是工业区整体格局与风貌基本无存,只有少量工业遗产点或无遗产点,无典型工业企业单
位分布的地段区域。
3003:.
图5江南运河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分级图
说明:(1)各历史工业聚集区图标中,数字表示各区编码,字母表示对应的起源模式编号。详细分区
编码及模式受篇幅限制,暂略,具本参见(朱强,2007,p78-80)。
(2)各历史工业聚集区的价值等级以颜色深浅表示,深灰色表示一级,浅灰色表示三级,中间灰色
表示三级。
3004:.
对于沿运城市工业遗产的综合评价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城镇在全国及江南
地区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该城镇内潜在历史工业聚集区、历史工业
企业以及遗产点分布密集程度,并考虑其重要性和现状保存状况(表4,表5)。
表4江南运河沿运城市遗产点及企业单位总体分布状况
指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嘉兴杭州
开埠后遗
集中分布
产点数量起源早,年建国后数起源早,建国
历史年年代分布年代分布均在近代工
剧增,各代分布均量明显增后数量明显
代均匀匀业两次大
时期数量匀多增多
发展时期
都不多
除市政和其
类型单重工业第工业相关第
它轻工外,
行业类工业相关棉纺织染丝织行业一,主要二位,丝织一位,丝织行
各主要行业
型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是工业相行业第二业第三位,较
遗产数量均
关位多
为第一
新建国营第
新建国营只有民族
一位,民族资
创办类民族资本民族资本民族资本最第一位,民只有两种与新建国
本其次,只有
型最多最多多族资本其投资主体营两种投
两种投资主
次资主体
体
工商服务
使用性工商服务生产用房生产用房较生产用房生产用房生产用房较
名人故居
质较多较多多较多较多多
较多
工业构筑
一般建筑一般建筑
各类建筑一般建筑与物最多,其传统风格一般建筑与
风貌特与现代建与现代建
风貌分布现代建筑占次为一般与中西合现代建筑占
征筑占一、筑占一、二
比较平均一、二位建筑与现璧两类一、二位
二位位
代建筑
再利用多维持原多维持原多维持原有多已无实全部改作多已无实多维持原有
情况有功能有功能功能际功能其它用途际功能功能
表5各城市潜在历史工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单位以及工业遗产点密集程度及典型性
潜在历史工业聚一级历史工业聚工业企业一级工业企业遗产点一级遗产点
城市
集区数量集区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
镇江7(5)119152713
常州422463625
无锡105531712259
苏州5337126025
嘉兴621954511
湖州218787
杭州6(5)124154121
根据综合分析,可将江南运河沿线城市按其工业遗产的总体价值分为四个等级。
(1)第一等级:无锡
无锡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全国四大缫丝中心、棉纺业中心、粮食加工业中
心,是江南地区乃至全国近代民族工业发育相对成熟的首善城市。无锡工业遗产保存状况明
3005:.
显比其他城市良好,无论历史工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工业遗产点,数量质量均在江南沿运
城市中保持绝对优势。且具有年代分布均匀、丝棉粮食行业分布典型、民族资本表现突出等
特点,是近代江南运河沿运城市工业繁荣发展的最佳见证。
(2)第二等级:苏州(包括盛泽、震泽)、常州、杭州(包括塘栖)
常州是全国的面粉工业重地和棉纺工业中心。作为江南沿运最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之一,常州的棉纺织工业遗产仅次于无锡,较好地体现了其中心地位。但常州的食品加工行
业遗产中仅有两家糖果厂,无法体现其近代面粉工业重地的重要地位。
苏州在手工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较早出现近代工业的萌芽,其工业遗产年代分布上体
现了这一点。作为对江南沿运最重要的丝织工业中心,苏州的丝织工业遗产保存最为完好,
年代分布均匀,是江南地区丝织工业发展的缩影。苏州的棉纺织工业遗产也保存较好。
杭州较早出现近代工业的萌芽,其工业遗产点的时间分布上体现出了这一特征。作为
江南沿运最重要的丝织工业中心之一,杭州的丝织工业遗产仅次于苏州和嘉兴,较好地体现
了其中心地位。
(3)第三等级:镇江(包括丹阳)、嘉兴
镇江一直不是一个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但因其开埠最早,又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
发展了一定的工业,主要是面粉工业和其它一些工业相关行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镇江的
遗产点各时期一直不多,除前述的开埠时期分布突出以外,其它时间段分布一直不突出。而
其工业遗存中粮食加工仅保留了1个,也完全无法体现其近代面粉工业重地的重要地位。相
对的,镇江的工商服务建筑较多,体现了镇江的工业发展受开埠影响带动的独特性。
嘉兴遗产点分布建国后占多数,与其之前并不是工业中心,建国后工业建设才比较多
有关。嘉兴丝织行业遗产数量仅次于苏州,重工业遗产数量仅次于无锡。重工业主要与金属
加工工业、电力工业有关。
(4)第四等级:湖州(包括南浔)
湖州虽然是近代工业发展中全国的丝织工业重地,但是工业遗存是所有城市中最少的,
而且其丝织工业遗产点也最少,无法体现其历史地位。湖州的工业遗产年代分布也较为特殊,
全部都在近代工业两次大发展时期。类型极为单一,主要是为名人故居和会馆公所的工业相
关行业,其历史工业企业已基本无遗存。这些遗产点现在已全部改作其它用途。
3006:.
4结语
本章提出了从工业区域-城镇-工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建构筑物五个不同层次对运
河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价的思路。研究的结果将直接为探讨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保护与再利
用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工业遗产廊道为例,但相关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对于其他类型
遗产廊道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以苏州河沿岸为例[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45
-51.
[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3-46.
——区域特色景观安全格局[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2-68.
梁雪春,达庆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2(2):44-46.
刘伯英,[J].建筑创作,2006a(9):24-30.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1:45-62.
汤国华,[J].南方建筑,1999(4):16-18.
王志芳,——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2001(5):27-30.
——以秦汉五尺道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5:82-97.
朱强,:一种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新方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2007(1):
50-55.
朱强,[J].城市问题,2006(5):11-16.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7:78-80.
作者简介
朱强(1978—),男,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站博士后。
袁剑华(1978—),男,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现为浙江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
3007
遗产廊道评价方法 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