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què] ,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 谒[yè]  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的宫殿,建于1625年,基本建成于1636年,后由乾隆加以扩建,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房屋500多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群。 东路是努尔哈赤营建并使用的宫殿,由大政殿和十王亭构成;中路是皇太极行使权力的地方,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台上五宫和后花园构成;西路是乾隆增修的,由嘉荫堂、文漱阁、养憩斋和九间殿构成,是乾隆为存放《四库全书》而修建的。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 。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更添有满、蒙的特色。在布局上,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在建筑风格上,以汉族建筑风格为主,兼备了蒙、藏艺术。
东路 沈阳故宫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原名笃(dǔ)恭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隔扇门。,绕以雕刻细致的荷花净瓶石栏杆。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气势雄伟。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如衙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大政殿外观共有内外两圈三十二根红柱,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殿门外两柱上的金龙,昂首探爪仿佛正欲争攫中间的火焰宝珠,形态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在殿柱顶端的外侧,各有相貌威猛、非狮非牛的兽面。据说这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把它装饰在建筑上,既能带来吉祥又可体现统治者的威严。大政殿内檐柱间的八面,各装有六扇隔扇门而并无砖墙,门的上半部是“斧头眼”式的棂格,下部裙板中间则各镶有木雕的金漆团龙图案,更增添了殿体周围的美感。
大政殿内是不设天棚的“彻上露明造”装修。八根十余米高的彩绘金龙大柱直插殿顶。穹顶正中是圆形的木雕金漆降龙藻井,周围的天花彩画,靠里侧的是万福万寿万禄万喜八个篆书汉字图案。外侧的一圈则分为八组,每组由一个梵文字图案和四个龙凤图案构成。这些精美别致的天花装饰,既具有富贵祥和的气氛,又带有神圣的宗教色彩。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殿内各个方向姿态各异的云龙和兽面、莲花、如意等木雕装饰,成为融合多民族艺术风格的壮美景观。
角兽

龙生九子之三·嘲风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  、押鱼、獬豸(xiè zhì )、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7.91 MB
  • 时间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