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2
3
海洋湖沼通报
2 0 0 8 年 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
文章编号:1003 6482 (2008) 02 0117 06
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的初步观察
2 符韶,邓陈茂,梁飞龙 2
(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广东湛江 524025)
2 2
摘要:分别用锥形笼吊养法和塑料笼吊养法进行企鹅珍珠贝植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在核位的
3 左袋和右袋进行植核培育游离珍珠。经过 13~15d 的术前处理,锥形笼吊养法和塑料笼吊养
法养殖的母贝成活率分别为 93. 67 %和 85. 67 %。经 2 个月休养,左袋插核的育珠贝死亡率
和留核率分别为 41. 85~42. 76 %和 10. 34~12. 96 % ;右袋插核的育珠贝死亡率及留核率分
别为 39. 0 %~40. 0 %和 19. 67 %~20. 00 %。结果表明,合适的企鹅珍珠贝术前处理方法为
锥形笼吊养法,合适的植核部位为右袋。
关键词:企鹅珍珠贝;术前处理;插核;观察
中图分类号:S968. 35 + 6. 5 文献标识码:A
企鹅珍珠贝( Pteri a pengui n) ,为大型珍珠贝类,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分泌珍珠质
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培育附壳珍珠[1 - 3 ] 。由于企鹅珍珠贝壳内珍珠层具有特别的彩虹色,
目前在国际上吸引着大量研究者进行游离珍珠培育的研究,但均未获得成功;日本学者认为企
鹅珍珠贝不适合培育游离珍珠[4 ] 。经过多年研究,我国的企鹅珍珠贝游离珠人工培育已经取
得初步成功,但还存在育珠贝吐核率高、死亡率高、成珠率低等问题[5~7 ] ,严重制约着企鹅珍珠
贝产业化养殖的发展。本文初步观察了企鹅珍珠贝人工育珠过程中的术前处理、插核操作及
术后休养等环节,为企鹅珍珠贝人工育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插核母贝:购自广东省湛江市雷州流沙湾。贝龄 2. 0~2. 5a ,壳高 10. 9~12. 7cm ,体重
165. 0~220g。
珠核:海水贝壳(砗磲) 研磨抛光而成,直径 6. 0~7. 0mm 。
笼具:术前处理笼:锥形笼(单圈笼) 底径 35. 0cm ,高 15. 0cm ,网目 3. 0cm × 2. 0cm ;塑料笼
(筐) 规格为 48. 0cm × 35. 5cm × 15. 5cm ,四周布有 3cm × 1cm 的方孔。
休养笼:黑色塑料笼(筐) ,规格为 48. 0cm × 48. 0cm × 12cm ,侧面布有孔径 20mm × 4mm
的方孔,底板密布 6. 0mm × 6. 0mm 小孔,用木片分隔为六小格(每小格装一只手术贝) 。锥形
笼(底径 35. 0cm ,高 15. 0cm) ,网目 3. 0cm × 2. 0cm ;每笼装手术贝 3~4 只。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处理
插核开始前 15~30d ,挑选壳形端正、足丝粗壮、附着牢固、闭壳有力的母贝,切除足丝,清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004B20301004)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符韶(1954 ) ,男,高
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的初步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