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志愿策略:应当牢记的“八戒” 】是由【袭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志愿策略:应当牢记的“八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志愿策略:应当牢记的“八戒”
陈佳羽对于不少考生、家长甚至老师而言,对待高校志愿的选择填报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对待复习迎考工作可谓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全力以赴,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解题能力的训练和考场上考生能力的正常与超常发挥,期待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对于成绩公布后志愿的填报辄慎重不够。对于多数考生而言,成绩固然重要,因为这是填报志愿的前提与基础,但在整个报考录取过程中如何运用智慧,填报好志愿,争取进入理想的学校,意义同样重要。有些考生,虽然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通过机智科学的选择,依然能录取自己心仪的学校,而有些考生,虽然成绩骄人,但在报考时由于思虑疏阔,掉以轻心,最终与名校失之交臂,留下永久遗憾,不能把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如何认识自我,综合分析,巧妙填报理想志愿,值得每一考生思考与探究。
在长期的志愿填报指导中,我们觉得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简称为“八戒”。
一戒随心所欲,掉以轻心。
毋庸讳言,当代教育虽然一直处于改革进程之中,但仍然带有很强的无法根绝的功利性。好好学,上大学,上名牌大学,这是几乎是每一个家长在孩子幼小时期就灌输渗透的思想。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的引导,很多学生都是在严重超负荷的状态下学习,思想情感几近麻木。他们自己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了解,没有正常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对自己的未来职业、长远人生缺少起码的规划。高中的学习更是夜以继日,寝食不安,根本无暇考虑高考后的志愿选择。而一旦高考成绩公示后,填报志愿的时间又很短促。人生几十年命运的安排放在短短几天、几十天中抉择,这本身就是不够严肃、谨慎的事。因此,我们有不少考生在一片茫然又不得不给出答案的情形下,就胡乱选择,轻率决策,并没有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做综合全面的考虑。不少学生是不会选择很痛苦,做了选择更痛苦。要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我们的考生自己,或者家长在平时就要做有心人,对志愿选择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思考分析。考生可以对自己在高三学年中大型考试的成绩做一个统计,一般而言,历次练习的综合均分往往最具有参考意义。为了保证思虑周密,我们可以考虑几套方案:在高考失利,发挥不正常的情况下,总分不高,学科有什么优势,适宜选择什么样的志愿;在考试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情况下,可以比自己平时的最高总分再加10―15分,看看能报什么志愿。弥补考试的不足,有些考生和家长对此往往不理解,为何还要再加分呢,这是因为一者高考出题比较科学,不像平时老师出题往往仓促拟题,题目偏难;二者阅卷打分相对宽松,不像科任老师以挑剔眼光看问题;三者考生重视,毕竟高考关乎一生,都想考出最理想的成绩。这样考虑,成绩一旦出来了,填报志愿时就能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了。
二戒不由自主,唯他人是听
自己的未来由自己做主,但是,现在的学生面临关键选择时,往往缺乏主见,不敢承担责任,而去求助依赖父母、老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子莫如父”,这话听起来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子女毕竟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替代品,更不可能带着父母的意愿去择业、工作、生活一辈子,因此,父母、老师越俎代庖,帮助考生选择填报志愿,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每年填报志愿时,父母、老师以及所谓的能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屡见的现象不鲜。
[案例1]
陈峰(化名),50岁,中学教师。陈老师虽然年届半百,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教育,在当地也很有名气。但谈及自己八十年代初填报志愿的事,还是心存遗憾。当年他的高考总分超出了本一线几十分,120分的语文考了100多,100分的政治考了90多分,100分的历史考88分。作为八十年代的文科考生,他的主科成绩确实骄人卓越。录取线公布时,他他发现他的总分远远超出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他自己想报考华东政法学院。老师出于关心和师生深厚的情谊,特地到当地招办查分,查询后老师坚持要他报考厦门大学历史系。结果事与愿违,他几经迂回,阴差阳错地录取了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虽说教育行业还行强,但显然没有自己想报考的专业发展空间大。
分析综合:
志愿是考生自己的志向愿望,我们的成熟者可以多方面提高信息,帮助比较权衡分析,但切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考入,这样,极有可能会强奸民意,给考生带来终身的遗憾。作为考生自己更应当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主见,学会选择,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在选择中坚持自我,不唯人是听,摇摆不定。
三戒见异思迁、心猿意马
在选择志愿时,我们发现,当各所高校把自己所有的信息呈现于考生面前时,考生突然有一种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的感觉。这个学校也好,那个学校也不错,一时难以委决。见异思迁、心猿意马的心理几乎每位考生都有过。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理性思考,理智选择。填报志愿有时如同选择一位准备交往的恋爱对象。尽管你可能在相处甚至结合后发现不合,选择分离,但在选择交往相处时之处不能三心二意,让人看到你脚踩几只船。这样的结果极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犹豫彷徨,造成愿望落空。考生应当在填报志愿之前,明确自己的迫切需求,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实力、卖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要明确各个院校的的沿革变化、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学科特点和在未来职业工作中的适用情况。虽然各个院校各有其特色,各个专业也各有其优缺点,但依然存在着形似实异的状况,这就需要考生广泛收集信息,加以细致的甄别比较。今天的高等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走市场化路线。对于不少二三级院校而言,为了生存,为了争夺生源,为了自身发展,他们也不得不违心地做一些夸大的不切实际的宣传。考生不能只看表象,这山望着那山高,失却自己最适合的学校,明智的做法是客观估量自己,分析历年来所报院校的基本情况,从而准确定位,使自己顺利进入自己选择的院校。
四戒恃才傲物,心气高傲
有一些考生,由于受父母影响,周围环境影响,自幼养成心气高傲的性格。非名校不报,非名专业不上。
[案例2]
王涛(化名),某四星级高中尖子生。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于同学。由于家长的厚望,老师的夸奖和同学们的羡慕恭维,他养成了娇宠的心理。他暗暗下定决心,非名牌学校名牌专业不上。成绩出来后,根据分析,他可以进入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但是如果报热门专业,就业一定的风险。小王觉得自己该闯一闯,赌一赌,说不定名牌学校不一定人人敢报。他在平行志愿中的其他根本就没有填报。结果由于志愿填报的失误,不得不以骄人的成绩走进复读班,令人扼腕叹息。
分析综合:
一些尖子生在潜意识里总觉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此在考虑志愿填报时往往脱离实际情况。事实上作为名牌学校的招生,高分考
生的数量并不缺少,考生要想如愿进入理想的名牌大学,就必须做好前期工作,譬如录取动态的变化的政策,近几年的招生人数、分数、专业构成、分数级差、录取中的大小年变化、自己优势兴趣目标等,只有全面衡量,综合考虑,才有可能避免马失前蹄的局面。
五戒雾里看花,轻易下嫁
[案例3]
林婷(化名)同学是2007级苏州科技学院学生。当年作为文科考生在数学和政治科目测试都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取得好成绩很不容易。分数公布后,她觉得自己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加之听说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不错,可以文理兼收,于是她很欣然地报考了苏州科技学院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谁知通知书发来的时候,她被录取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待到开学时拿到高校专业课本一看,顿时傻了眼,就如看天书一般,根本看不下去。找到该校相关负责人,负责人说,他们按高校招生录取政策办,电子自动投档,没有任何差错。因为该考生在录取文理兼收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时因微弱的差距被刷下,而按国家有关招生政策,该生又只能录取在本一。该校本一类专业没有文科,考生填报了服从志愿,所以顺理成章而又超乎出人意料地录入到纯理科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据招生处负责人讲,这类情况在其他院校、其他专业也有存在,这是招生改革政策缺陷造成的。
分析综合:
从理论上讲,文科考生希望能进入文科专业学习深造理所当然;考生在报考文理兼收的专业后填写服从没有错;考生报考的选择和操作程序没有错;高校招生录取环节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也没有错!错就错在考生不知道该校本一有文理兼收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却再也没有本一类专业,只能听从学校的调遣安排。一个文科考生接触到纯理科的而且对高等数理化要求很高的专业,大学四年的遭遇可想而知。即使有再高的生造愿望,也可能因此搁浅。所以,看专业、看志愿选择要求,不能一目十行,雾里看花,一定要字斟句酌,看得真真切切,仔仔细细,明明白白,甚至反复咨询清楚才不至于走弯路。
考生在动笔填报确定志愿前还要对专业有个基本的大致的了解。如相同名称的专业课程设置也会因学院的发展方向不同而不同:例如南航的英语专业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的背景,所以南航的英语专业会偏向民航方向,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就业则可能是外交翻译、著作译注等工作,商务英语则更注重商务教导中熟练运用来交际、沟通、达成商务等。对各个院校的专业排名、录取规则等都需要有所了解,这样,才不至于雾里看花,糊里糊涂的下嫁他人。
六戒趋热从众,非“热门”不选
有些考生不顾自己的个性性格、学业基础、专业特征、适应能力等,看到与自己分数差不多的学生填什么也跟着填什么,或是在这个分数段内盲目选择热门学校、热门专业,最终导致自己名落孙山或是所录非所愿。
[案例4]
丁萌萌(化名)是一所重点中学学生,2010年考生。在学校最后的模拟考试中,考分达到460分,排名比平时提高了10多名。为此,他填报了上海市一所部属重点高校,而且还是学校的热门专业,但没想到,最后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未达到所填志愿学校的最低分数线,而进入一所二本院校。
分析综合:
有些考生一两次考分高了,就感觉自己有实力,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都努力地与自己分数接近的热门专业上去靠,一种趋众追热的心理使得某些专业异常火爆。所谓“热门”是指一度时期就业状况好,薪资待遇高,令人企羡的专业。专业之所以会热,乃是因为专业与市场联系密切,与国际化进程相一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依存度较高,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得到政府提倡支持。但是,就某个考生而言,他能选的专业是暂时的,也很有限,我们不可能哪个专业热就往哪个专业奔。更何况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热门专业也在不断更替轮换。如八十年代初的教育、卫生专业,九十年代的军事专业,电力专业、邮电专业、银行专业、IT专业、动漫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纳米专业、物联网专业等等,新的的专业总是在不断产生,社会上没有长盛不衰的专业,也没有孤立存在,独自发展的专业,进了热门专业,未必都是前程似锦;入了冷门,未必都是命运不济。人们选择专业总是为一生考虑,我们可以在后来的发展中去改变、适应,而不可能一劳永逸。再者,报考热门专业,必须分析自己的实力,有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没有优势,不如偏离热门,或选择冷门,找一个热度不高但社会需求持久,职业相对稳定的专业。
七戒只凭兴趣,意气用事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促发激励人进步的动力,也是能鼓舞人从事职业的恒久力量。作为考生在选择志愿时,考虑个人志趣是应该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做所有的事不可能都凭兴趣,尤其是关乎一生的专业和职业。
[案例5]
黄奕是某校女生,她像其他许多男孩一样,从小到大都喜欢电脑游戏,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后,她不假思索,毅然决然的填报了某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她希望将来能从事IT行业,但惟独没有想过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她的数学能力只能算是中等偏上,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高等数学是相当难的,她学得很吃力,最后不得不中止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选择了新的专业。
志愿策略:应当牢记的“八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