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3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02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斯蒂文斯曾让被试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振动等的强度,用以验证幂定律,这种方法称为〔D〕
A、差异阈限法 B、感觉等距法 C、数量估计法 D、不同感觉道的交*匹配法
2、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A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
3、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 C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D、不确定
4、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当没有信号出现,被试答复有信号,说明出现〔 C 〕
A、击中 B、漏报 C、虚报 D、正确否认
5、与单一刺激相比,复合刺激会使反响时间〔 B 〕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不确定
6、考察因变量的可*性的指标是〔 B 〕
A、效度 B、信度 C、敏感度 D、可控度
7、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 B 〕
A、Ⅰ类错误 B、Ⅱ类错误 C、Ⅲ类错误 D、Ⅳ类错误
8、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 B 〕
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
9、ROC曲线的曲度越大,即离45°对角线越远,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A 〕
A、越高 B、不变 C、越低 D、不确定
10、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异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拟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 D 〕
A、空间误差 B、期望误差 C、动作误差 D、时间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1、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 BD 〕
A、直接观察 B、自然观察 C、间接观察 D、实验室观察
12、随机取样的方式有〔 ABD 〕
A、随机数字表 B、计算机选择 C、分层取样 D、人工选择
13、在组间设计中,消除被试差异的方法有〔 AC 〕
A、随机组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匹配组设计 D、完全平衡设计
14、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 BC 〕
A、减半法 B、有无法 C评价法 D、次数法
15、影响反响时间的因素有〔 ABCD 〕
A、刺激类型 B、准备状态 C、酒精和药物 D、年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6、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它们是〔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17、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区分开来。
18、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习惯〕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期望〕误差。
19、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ω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20、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定量研究 22、内部效度 23、需要特征 24、ROC曲线 25、阶梯法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27、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
28、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29、举例说明如何用感觉等距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
30、举例说明反响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的权衡现象。
六、分析题〔共10分〕
31、请结合以下图说明,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计概率?
fN〔x〕 fSN〔x〕
概
率
密
度
x3 x4 x1 x2
1 2 3 4 5 6
C1 C2 C3 C4 C5
评价法反响图示
七、实验设计题〔共10分〕
32、请设计实验考察中断正在完成的任务对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影响。
2003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考试时间:10月26日上午8:30-11:00〕
第一局部 选择题 (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
A. 韦伯
D. 费希纳
、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
A. 时间迟滞研究
D. 比拟研究
?
A. 任务难度
D. 指导语
A. 分段法
D. 差异阈限法
,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称为
A. “开窗〞实验
D. ABC反响时
,P(y/SN)指
A. 正确否认率
D. 击中率
,这种比拟称为
A. 简单效应检验
D. 交互作用检验
8. 差异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异阈限,也就是指
A. 主观相等点
D. 不肯定间距
9. 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
A. 增加
D. 不确定
A. 线性定律
D. 韦伯定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A. 对数定律
D. 费希纳定律
A. 分层取样
D. 雪球式取样
A. 自变量
D. 额外变量
?
A. 不等控制组设计
D. 混合设计
,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
A. 其他人群
D. 其他时间
第二局部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在德国的 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
或 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除了直线内插法之外,还有
和 。
法和 法来制作。
,当(ω2≤ 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ω2≥ 时,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四、外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
。
。
。
?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
04年心理实验设计试题
一. 单项选择(1*10=10)
1. 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赫尔姆霍兹B冯特C韦伯D费希纳
2. <论记忆>一书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的著作?
A冯特B费希纳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
3.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哪个指标来表示
A内部效度B结构效度C外部效度D统计效度
4. 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与虚报率都会
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5. 以下哪种自变量发球被试变量?
A任务难度B指导语C时间D个性特征
6. 在信号检测论中,P(Y/N)指
A正确否认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
7. –
(不详)
(1*10=10)
16、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案包括变量、样本、_____和_______四个重要成分。
17、心理量表包括顺序量表、______和_______三种类型.
18、标准刺激和比拟刺激同时呈现时,要注意平衡_______误差,而当二者相继呈现时,要注意平衡______误差.
19、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间差异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
20、W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W2≤_______时,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W2≥______时,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4*5=20)
21 实验者效应
22 抚慰剂控制
23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
24 数量估计法
25 事后检验
(6*5=30)
26 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27 简述多基线设计模式
28 简述评价相对于有无法的优点
29 什么是〞开窗〞实验?请举例说明
30 请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10*1=10)
31 以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实验结果,请结合图示解释这一结果及其意义
(1*10=10)
32 请设计实验考察对于内外倾不同个性特点的人来说,工作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业绩有什么不同?
2006年10月 心理实验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如果实验包括3个或3个以上的实验处理,要求比拟3个总体平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就要采用:
、t检验都可以 、t检验都不行
2、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会使反响时间:
3、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说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
4、?论触觉?的作者是:
5、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判断标准降低时,击中率将:
6、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半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那么说明心物关系符合:
7、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SN和N和强度不变,SN分布N分布重叠越多,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8、科学假设和非科学假设的主要区别是:
9、信度和效度的差异在于,它们所涉及的误差是不同的,信度考虑的是以下哪种误差的影响?
10、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拟,这种比拟称为〔 〕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有:
。
12、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分为:
13、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方法有:
14、以下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15、ROC曲线的曲度是以下哪些因素同决定的:
三、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即要考虑反响的 ,也要考虑反响的 。
2、在简单反响时间的测试中,如果被试在刺激呈现之前就作出反响,这类反响被称为 ,防止的有效措施是在实验中插入 。
3、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 和 。
4、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 ?01 时,表示自变量和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ω2≥ ?15 时,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5、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较低;但大样本也存在着弊端,不仅费钱又费时,同时会掩盖 不适当的设计 和 被试变量 。
四、名词解释。〔第个4分,共5题,共20分〕
1、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
2、.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组被试差异的方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可以随机选择或随机分派被试到不同的实验组中,是因为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通常有两种形成随机组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随机选择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出两个或多个样本。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中。
3、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
4、韦伯定律: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异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异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差异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异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T代表差异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或相对差异阈限。费希纳把这个关于差异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
5、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五、问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
斯腾伯格提出了反响时间的相加因素法,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相加因素法实验的根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便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典型实验是斯腾伯格所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实验方法:实验中先给被试呈现1~6个数字作为识记工程,然后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让被试判定是否是刚刚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否反响并记录反响时。
。
。匹配组设计: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类似的方法是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由于同卵双生子是从同一个卵细胞开展而来的。在有些研究中也经常采用前测任务来匹配被试。研究者经常选择的理想匹配方式包括:①相同任务;②类似任务;③相关任务。
。
①可以采用抚慰剂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特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抚慰剂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理所当然地是由于实验组被试服用的药物造成的。②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为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接受的实验条件。
%差异阈限?它有什么优点?
六、分析题。〔10分〕
图是速度-准确性实验的图,大家在书上找一下这个图吧。〔大概是P146页〕
问题是:以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图示对这一研究及结果进行分析。
七、实验设计题。〔10分〕
听觉适应过去称为听觉疲劳,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听一个声音后,对这个声音的感受性减低的现象,它表现为响亮绝对阈限的增高。有研究者发现听觉适应的程度受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考察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如何影响听觉适应。
07第一局部 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B反响时减去C反响时,得到的是
A基线时间 B刺激区分时间 C反映选择时间 DA反响时
2、如果样本非常大,这时应该关心的不再是F值是否显著,而应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反映这一强度的统计指标是
Aβ Bω2 Cδ Dσ
3、在多因素设计中,考察某一因素各水平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需要检验
A简单效应 B交互效应 C主效应 D相关效应
4、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霍尔 D詹姆斯
5、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
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准实验设计
6、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
A比拟研究 B横断研究 C纵向研究 D时间迟滞研究
7、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一个被试的击中率提高时,虚报率会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8、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D不确定
9、在一条ROC曲线上,随着击中率的增加,被试的感受性会
A提高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
10、在用平均差误法测量视觉长度差异阈限时,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应各占一半,这是为了消除
A习惯误差 B时间误差 C空间误差 D动作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如果我们要研究拥挤程度和任务难度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所涉及的自变量类型有
A被试自变量 B环境自变量 C任务自变量 D指导语自变量
12、但凡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其中包括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反响变量 D额外变量
13、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包括
A对偶比拟法 B感觉等距法 C分段法 D等级排列法
14、要开展一项心理学的研究,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哪些成分?
A变量 B样本 C设计 D分析
15、在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三、填空题
16、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列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_______和_____的影响。
17、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________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______________误差。
18、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异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____________,或者叫做______________。
19、根据对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能否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以及能否主动操纵实验变量,可以将实验设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实验设计。
20、调查研究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被试的__________;另一类是被试的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21、访谈法
22、平均差误法
23、75%差异阈限
24、反响时间
25、匹配组设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非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类型。
27、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心理比例量表。
28、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29、请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敏感性。
30、简述影响反响时间的因素。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1、下表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表中数据对这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加以说明。
实验
奖惩方法
结果
D
y
n
SN
+1
-1
N
-2
+2
y
n
SN
N
d’= , β=
E
y
n
SN
+1
-1
N
-1
+1
y
n
SN
N
d’= , β=
y
n
y
n
F
SN
+3
-3
N
-1
+1
SN
N
d’= , β=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2、螺旋后效是一种运动后效,是指观看一段时间旋转的螺旋后,当螺旋停下来不转时,会看到螺旋倒转。例如,如果先看到的是螺旋向中心收缩,后效中会看到螺旋从中心向外扩散。因此螺旋后效是一种错觉现象。有研究者发现螺旋后效持续的时间受刺激时间和被试内外类型的影响。请设计实验考察这一问题。
2023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