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走到人生边上 】是由【221062045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走到人生边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走到人生边上》摘抄
——人生边上的感悟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
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
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
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
书的封底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想这也正是这本书讨论的两大主题,
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关于灵魂的去向。人生的价值是人活着的意义,而
灵魂的去留却又是人死后的命题,一生一死,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
呢?我带着疑问翻开了这本书,开始进入杨绛先生所感悟的人生世界。
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在那一面?
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
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
每个人具有一个附有灵魂的肉体。灵魂附上肉体,结合为一,和肉体
一同感受,一同有欲念,一同享受,一同放纵。
我们得承认灵魂和肉体难舍难分的一体。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和
肉体是一伙,自称为“我”。灵性良心是斗争的对方,是“我”的敌对面。
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在灵与肉
的斗争中,灵魂显然是在肉体一面的。这又是肯定的。
作者一开始讨论的是人的问题,在作者看来人生的价值取决于灵对肉
的支配。可是作者提出“灵”指的是人的灵性良心,而非是通常所指的人
的灵魂。在这里,我开始同样一直认为所谓灵与肉的斗争,不就应该是肉
体与灵魂的斗争吗?可是在摘抄到杨绛先生的这段话时,我又觉得似乎很
有道理,因为肉体是没有思想的,而人的欲望很显然是一种情感,所以以
这点来看,确实应该是人类的灵性良知与灵魂和肉体组成的“我”作斗争。
而“灵”既不存在于肉体也不存在于灵魂,也足可看见人的与众不同,也
许正是大自然赋予了人“灵”,才使人成为了万物之灵吧。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负你。你稍有
才貌品德,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于世无求,同时
还要维护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得先和他们周旋,还
得准备随处吃亏。
而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知迷蒙在烟雨云雾间。头脑得智力愈强,
愈会自欺欺人。信仰和迷信划上了等号。聪明的年轻一代,只图消费享受,
而曾为灵性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
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
读到这一段我看见的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发出无奈的悲叹。联系现实社
会,确实人有时候会迷茫,老实人就是受欺辱,花言巧语的人却一步步越
爬越高,有时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的语言如此苍白无力。这时候杨絳先
生又提到一个“信仰”的问题,在我看来,作者是有信仰的,并非是迷信,
而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一份信念。孔子之语“祭神如神在”,如果有一个人
能一直秉持着一颗时时存有敬畏的心,那么说他有信仰也未必不可以。
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人在这
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还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
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
求自身完善。这应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聪明的年轻朋友们,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至多只能留下些名气。
那么,默默奉献的老实人,以及所有死后没有留下名气的人,活了一辈子,
就是没有价值的了?有名的只是绝少数;无名的倒是大多数呢。无怪活着
的人一心要争求身后之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
碌碌,只为没有求名,没有成名,只成了毫无价值的人!这种价值观,太
不合理了吧!
在这里杨绛先生指出了人的价值在于修炼自己,完善自身。而之前提
到的信仰也在这里有所体现,作者看来是由于现在那些所谓的“聪明的年
轻朋友”只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才会如此注重名气、物质,这样
反而缺失了一种所谓的信仰,缺少了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价值。其实杨绛先
生是十分敏锐的,即使对于“真、善、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她能去思索,去探研,来唤醒现在大多数人的麻木心理。
读完《走到人身边上》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却也又多了不少不明白的
东西,也许有些需要我用一辈子来思考。但是,我想这也正是哲学诞生的
价值吧——启发人去思考些什么、人这一生总共不能连自己的价值是什
么?该怎么活?都不曾想过吧。抚摸着书页,我不由觉得这是一本一直能
读下去的书。
走到人生边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