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最新的朱自清散文《家》.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年最新的朱自清散文《家》 】是由【可爱女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最新的朱自清散文《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3年最新的朱自清散文《家》
朱自清散文《家》
我曾经读过冰心老人在80岁时写的一篇散文《家》。冰心在文章中写到她一生到过很多地方,也住过很多地方,但让她魂牵梦绕的还是她家的老宅,冰心在文章中说,梦里坐洋车回到剪子巷,住着她的父母和弟弟的剪子巷,才是她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冰心说: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家,也许是我们所有人梦里最多去、最眷恋、最牵挂的地方。月是故乡明,家,是诗人心灵最好的最后的归宿。
读着冰心老人80高龄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耋耄老人在夕阳下,独立桥头,远眺前方,目光灼灼,老泪盈眶,那是她家的方向。
猛然想起两句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黄鹤楼中的句子。望着那烟波浩渺的滔滔江水,让人愁的是太阳落山了,家乡啊,你在何方诗中的日暮,难道不可以做人生之垂暮之解吗人在垂垂暮年,往往比年少时更思念家乡,所以自古就有叶落归根之说,特别是那些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即使是生死他乡,也要把尸骨埋在家乡的土地上。
由此看来,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由家出发再归来回到家这么一个圆周运动,是一个由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的漫漫旅程。所以我们说的在路上,实际是在回家的路上,是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路上。于是便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是诗人眼中那轮明月;便有了王维的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中的那朵寒梅;便有了马致远笔下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便有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那份期待;便有了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便有了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我想,每一个人大概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肉体的,一个是灵魂的。出生时,我们的肉体栖身于父母的家,慢慢长大后,我们不再满足于那个只供我们肉身栖息的家,我们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家。于是,我们与爱人一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此时我们的灵魂并没有安分,它逐渐长大成熟并开始不安的躁动,它开始流浪寻找栖息地,它也需要一个家,那个家不一定很大,却装得下那颗不安分的灵魂;那个家不一定富丽堂皇,却一定要干净明朗,免得把灵魂弄脏。这个家是一个人灵魂的栖息地,是一个人的全部精神之所在,是一个人魂之牵,梦之绕。有了这个家,我们就可以抵抗任何风雨,不惧怕任何风暴。
可是,我的那一个家在哪里呢,在普救天下的《圣经》里吗在爱人的心里吗在我爱的文学里吗又想起崔颢的那两句诗,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家,也许,就在你暮然回首时的灯火阑珊处。
朱自清散文《家》
我年少时,常站在我家屋后的山岗上,眺望天柱山上的落日。
记得祖母说过,四百多年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树木遮天蔽日,杂草丛生,荒芜人烟。有一天黄昏,一位姓操的青年挑着一担稻箩,里面坐着两个孩子,身后跟着一位背包的女人,从鄱阳湖瓦雪坝长途跋涉而来,看到这里地形地貌,觉得适合开荒种地,于是,伐木盖房,繁衍生息。如今后裔人丁兴旺,散布海内外。
我猜想自洪荒第一朵乌云出现在皖西南上空开始,这片丘陵地带就雨量丰沛。我的印象里,春季雨水多,细雨淅沥,村庄里的柳树、桑树、泡桐树、刺槐树、梧桐树,以及远方的青山都笼罩在烟雨中,鸟儿、野兔、田鼠、黄鼠狼隐遁得无踪无影。而到春日朗照时,草儿绿了,桃花艳了,刺槐洁白的花开了,泡桐紫铃铛花香了!村里村外,芳香四溢,蜂飞蝶舞,鸟儿啁啾

记得有一年新学期开学时,天公好像开恩,收起了雨丝,轻风吹拂着潮湿的柳枝。
前天晚上,我听姐姐说家里没钱缴学费,心里的一点热望彻底浇灭了。最近几年,家里没有收入来源,无可奈何时,祖母背大米到镇上叫卖,换些钱维持生活。今天,德兵路过我家门前,喊我上学,我不敢答应,躲在窗后,看着他和几个伙伴说笑着走远。
我郁闷地坐在床上。祖母迈着小脚进来,微笑着说:走!我送你去学校。
我不念了。我的话里带着一点哭腔。
孬子!办法总是会有的,走!我去求老师宽限些日子。
听到祖母坚定的语气,我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跟在祖母的后面走出家门。
从我家通往学校的路,穿过田野和村庄,路上布满泥泞。祖母踩着泥巴,身体摇摇晃晃。我跟在后面,真担心她会摔倒。
她边走边絮叨着:你爸爸临终时,不放心你,叮嘱我,要把你带大。孩子!要记住,可怜人家的孩子,不念书就没有出路!
我含含糊糊地听着祖母的话,心里有些悲凉和忧伤。正走着,突然,祖母停住了。我一看,到了河边的斜坡上。她望着斜坡上的泥泞,不知道怎么下脚,瞅瞅别处,没路走。祖母回头对我说:来,把我牵着。

我伸手过去,抓着祖母的干皱冰冷的手指。祖母侧身,伸出左脚探着下坡,站稳,提起右脚,左脚往下一滑,祖母失去支撑,哎呦!一声,摔到半坡的泥浆中。我看到祖母滾在泥水里,吓坏了,急忙跑过去,扶起她。祖母忍着痛,努力撑起自己身体。
我的眼泪涌出来,哭着说不念了!不念了!
祖母让我搀扶着,走到河边。叫我在河边扯了几把枯草。祖母擦掉蓝褂子和灰裤子上的泥巴,拿着草把伸进冰凉的河水里荡了荡,搓了搓,泥污涤清了,又在身上地擦了一遍。衣服都湿透了。
祖母扔掉草把说:以后记住,好好念书。说完,欲言又止,仰起头,仿佛在天空那片薄亮的云隙间,看见了父亲,他在说着嘱托;又仿佛是看见了观音菩萨,慈悲地凝视着她四周是迷蒙的雾雨,没有路人。我仰望祖母,她坚毅神情像一种光辉落入我的内心。我隐隐觉得冥冥之中有个明媚的世界,那里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许,祖母就是凭借着这股勇气和力量,经历了三儿三女的夭折和丈夫客死江南的悲痛,依旧能挺着身躯,在泥泞的路上,带着我前行。
我把祖母指进校务处,生怕被同学看见,溜到教室的背后小树林里,焦虑不安地等待。
一小时后,我估摸着祖母把事情说完了,才忐忑不安地回到校园。
我刚进校园,几个同学就涌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基文,你奶奶正找你呢!并簇拥着我走向祖母。

我远远地看见祖母微笑地走来。她高兴地说校长答应免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一个月后缴。
我们走出校园,雨停了,天明亮起来,清风吹拂,空气中浮动着清新温煦的气息。春雨后的麦苗,像水洗的翡翠闪耀着惹人喜爱的光彩,微微颤动;白杨树被洗涤后,蒙上一层圣洁的光泽。在这清新爽朗天气里,万物萌生,充满着梦幻和希望。
安心读书,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午饭过后,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阳光照着村边的水沟,潺潺流水泛着金光,几条小鲫鱼逆水游动。岸边的柳树爆出星星点点的绿芽。我过石板桥,走出村庄,在田埂路上,看见秧田里隆起一堆堆土包,白烟袅袅,散发出浓烈的稻草的烟火味,像是一种源自远古的祭祀,预示着春耕开始了。山冈上麦子郁郁葱葱,熬过冬天,焕然一新。
走过桥东,出现一片田野。站在河岸眺望南方,泉水山兀立,有股神秘的气息。外婆家就在山边的枞林里。据说山顶有座战争时期的碉堡,有人捡过弹壳。有天中午,我独自爬上山,发现了碉堡的石基。在山顶俯瞰,丘陵起伏,直达天际,天地真大啊,长大了我一定出去看一看。这条小河从泉水山迤逦而来。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草间无忧无虑地游弋。有时候,我走近河边,会突然听到哗啦的水声,河面起漩涡,荡起涟漪,我仔细看什么都没有,不由得想起祖母说的水鬼的故事。河岸柳树林立。我常胡思乱想:它们何以在大地面前昂头、在苍穹面前傲立呢
河中有座拦水坝,春水泛滥时,我脱鞋蹚过去,河水冰澈透骨。
过河,是一片平坦的田野。穿过田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村庄,村头是杂树围绕的池塘,塘边有棵芙蓉树,四月里会绽放硕大粉红花,十分妖艳。还有一棵古枫枝叶茂盛,高耸入云,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不知道看过多少操氏族人兴衰荣辱。循坡而上,中间有座幽深的竹林。我常独自徘徊其间,朗读课文。登上山岗,眼前出现一座四合院式的学校谢山学校。

在天气晴朗的课间,我会站在校园外,眺望山野。阳光下,谢山的原野像一朵巨大的花朵,散发着花草混合的香气。校园是它的花芯,绿树青竹是它的花萼,田野是它的花盘,村庄是它的花瓣,男孩是蜜蜂,女孩是蝴蝶。
每天下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同学们从四合院式的学校里散开,有的跑进松林;有的走进麦地;有的从山冈上飞奔而下,在田野上狂奔,好似嗅到了家里饭菜的香味。
有一天中午放学,天气晴朗,暖和得让人心情舒畅。我看见青蛙在翻耕过的水田里蹦来跳去;紫云英散发出优雅清香,有种异于乡村的贵族气息;金色油菜花绽放,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沁入心肺,摇曳着每一个青涩的心灵
我不经意间看见华不时回头瞭望。我顺着他的目光往身后一望,不远处,樱正轻步如云,柔美的身姿在人群中闪动着撩人的风采。
华蹲下身,慢悠悠地假装系鞋带,同学们从他身边走过,有的莞尔一笑;有的露出轻蔑的神情;有的神情怪异;有的交头接耳不知道他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同学的目光,刹那间一层绯红印上了双耳,他不敢抬头。
我不时回头看他们,樱从他身边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眼里露出微妙的波动的光,像一缕春光泄进幽深的树林。
华望着她飘逸的秀发,慢步跟在她后面。他那痴迷的神情,就像闻到了某种神秘的幽香。女孩款款前行,男孩缓缓追随,不远也不近。春风吹过他们的眼眸,吹过淙淙流淌的河水,吹过繁花盛开的田野,进入密林

读书时光是快乐的,但是每到学校收考试费时,我心里就发窘。我常被班主任叫起来,站在全班同学火辣辣的目光中。有次,班主任喊:谁的考试费没交。我耷拉着脑袋站起来,发窘得像一个等待判刑的犯人。你交了。我怀疑自己的耳朵,环视四下,在班主任重复第三次,我才如释重负,像一位被告被宣布无罪释放。我私下里打听才知道是同学桂出资相助。她一直这样的帮助我,直到我初中毕业。当一个人的善良像火焰发出光辉温暖另一颗心灵,必将催生另一颗心中善的种子。正是有她帮助,我才得以继续上学,才能沉醉在校园的风景里。清晨,薄雾弥漫时,我拿着书走进竹林,在露水嘀嗒声中,朗读课文。偶尔,眺望塘埂上踩着青草逡巡的同学,守候着红日从远处树林里冉冉升起,把世界照亮。黄昏,我拿着课本走进枞树林,或依树,或坐地,阅读。枞林里不时传来爽朗的打闹的笑声。余晖收尽,暮霭渐浓,我漫步回到教室。
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和风景。一天中午,校园内外阒无人影,寂静无声。我站在坡上两个大树中间,眺望远方,像是上苍有意安排似得,天地间出现一幅美丽的画卷:艳阳当空。远处,树林里走出一位少女(桂),向日葵色的上衣在风中飘摆。田野上油菜花盛开,她步态悠然,漫步在落满金色花瓣的小路上。她为何得走如此缓慢因为花、蝴蝶,还是花海里四溢的芬芳我思忖着,找不到答案。
朱自清散文《家》
从二连浩特回来,我就一直想写一篇散文。这倒不是因为我有这方面的特长,而是那里的景色实在让我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可是我从来没写过写景散文,不知如何下笔。多年来,我教散文,总是偏重于欣赏意境的美、语言的美,却很少涉及怎么去写,所以,我的学生除了记人记事和议论这两种文体外,几乎不写写景散文。

在我看来,写景散文主要有三难:一难是切入点不好找,二难是篇幅拉不长,三难是理的渗入不易。想一想,还是向名家求救吧,初学写作,当然应该从模仿名家开始。名家找谁当然首选朱自清。一来他是散文魁首,二来中学生都接触过他的作品,模仿他也能给学生做个示范。于是找来《绿》《荷塘月色》等朱氏散文,仔细研究这些文章的写法。
先解决切入点的问题。要写的东西很多,总不能想到什么或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吧,总要找个点把这些东西管起来。这个点可以是主题,也可以是某种景物或景象。没有切入点,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或旅游景点介绍手册。到一个地方,突出它的特征是什么给你感触最深的景物或景象是什么找到它们,用它们来管住所有的景物,散文就不散了。《绿》写的是梅雨潭的景色,切入点就是一个绿字,用绿来表现梅雨潭的突出特征;《荷塘月色》写的是清华园的荷塘,切入点是月色,一切景物都是月光映照下的景物。
二连浩特留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是蓝天。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蓝蓝的天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纯净的天和淳朴的人民不就沟通了吗主题也有了。对,就从天空切入。于是,我的标题有了,――二连浩特的天空。第一句,就模仿《绿》的第一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于是我写下了:
初到二连浩特,我一下子就被天空吸引了。
天空有什么好写的一个字,蓝。一个蓝能写多少篇幅朱自清告诉我们了:视觉写完了,还可以写听觉,还可以写嗅觉、味觉、触觉等等,比如我写了荷叶、荷花后,不是还写了荷香吗还可以调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比如我写荷花不就连用了三个比喻吗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20多个字就出来了。还有,正面描写不够用,还可以侧面描写嘛。比如我写梅雨潭的绿,不就用了大量篇幅去写绿的环境――梅雨亭和梅雨潭吗这个地方不够写,还可以写别的地方来进行比较。比如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多种手法齐下,还愁篇幅拉不长吗

茅塞顿开。可一种颜色似乎只能写视觉,别的感觉还真不太好写。那就先不着急写蓝,写写别的颜色作个比较吧。
那是一种怎样的蓝啊。我们经常形容红色为鲜红,形容绿色为嫩绿,形容蓝色为天蓝。天哪!天蓝是一种什么蓝它现在就在我的眼里,但我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都写出70多个字了,还愁没有可写的吗再想几个比喻吧。往哪个方向打比方,就要搞清楚被比喻的事物有怎样的特点。想了想,这个蓝特别均匀,又特别润泽;均匀如漆,润泽如水。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句子:
好像用油漆刷过,却均匀透亮,没有一丝刷子的痕迹;好像是凝固的,却又润润的,似乎在缓慢地流动。
再往主题方向靠靠。前面不是已经想到淳朴的人民了吗淳朴的人民有什么特点心胸开阔,不争名夺利,活得轻松。对,有了。
那是一种可以让任何小肚鸡肠的人都变得大度的蓝,是一种可以让人对人生意义产生顿悟的蓝。
蓝色只是天空的背景,天空还有什么白云。对,该写白云了。白云有什么特点一朵一朵的,像厚厚的棉絮,和我所生活的城市的云不一样。那就和我所生活的城市作一个比较吧。

如此令人惊叹的蓝其实也只是背景,真正让天空灵动起来的是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云。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几乎已经没有云朵的概念了。即使是晴天,云也多是条状的,薄纱状的,即使有成块状的,往往也棱角坚硬,缺少流畅的曲线。而且因为天的色彩并不清晰,所以云和周围天的界线也有些模糊。
那么,二连浩特的云到底什么样该正面写了吧直接写真难,那就打比方吧。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对,有这样的,有那样的,能找几个是几个。朵不是花的量词吗那就把这些云往花的方向形容吧。
而二连浩特的云让我真正体会到朵的概念:曲线柔和清晰,花瓣层次分明,开合自如,浓淡相宜。有含苞待放的,也有竞相怒放的;有金枝独立的,也有花团锦簇的;有身着素雅白裙的,也有被霞光涂抹上彩妆的。深吸一口气,好像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
一正一反,三组比拟,云朵的形象就有了。接着该写自己的感受了吧这样的景色当然应该让我陶醉,轻飘飘地,就像云一样自由自在。
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天离我很近。虽然烈日当头,但有凉风相伴,心情也清爽平静。此时,我好像也如云一般,飘然而升。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任凭天空的清风把我吹到任何地方。
现在已经500多字了,如果按高考的标准要求,再有300字左右就够了。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很少有清晰的理,他往往是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来表现他对现实的厌倦。比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能看出这一点。不过,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看花》却似隐似现地道出了一点理趣,他在说起栀子花时曾写道: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欢那白而晕黄的颜色和那肥肥的个儿,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我这样便爱起花来了。也许有人会问,你爱的不是花吧这个我自己其实也已不大弄得清楚,只好存而不论了。存而不论的那个理其实就是:爱花就是爱姑娘。只是说得有些含蓄罢了。我们现在写散文,最好能写出一点理趣,一来满足现代散文读者追求深度的需要,二来也是为了适应考试作文材料对理性的要求。于是,我开始想理了。天空如此蓝,白云如此美,正是淳朴和自由的象征啊!就往这个方向引。忽然想起一位诗人写中秋的诗句:望月,其实就是想一个人。又联想到朱自清的看花就是思姑娘的含义,于是,我后面的句子也有了。

2023年最新的朱自清散文《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可爱女生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