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1962年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故居题写
创作意图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聊斋自志》)
走近作者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勤奋而颖慧,深得父亲喜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19岁后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两年后,依窗危坐逝世。
蒲松龄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聊斋志异》
,刺贪刺虐
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虐、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比如《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下,历尽曲折,为父伸冤的故事,写出了官吏的贪赃枉法和人民的痛苦无奈,虽然写的是幽冥,其实是现实的反映;
《聊斋志异》王六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