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项羽本纪》的语言描写中看项羽的悲剧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项羽本纪》的语言描写中看项羽的悲剧性
内容摘要:《项羽本纪》中有许多的语言描写,这些语言描写不仅可以反映项羽的形象及性格特点,同时也是司马迁暗示其最后的悲剧命运的一个方式。通过对《项羽本纪》中主要人物项羽、刘备及范增的典型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看司马迁如何暗示项羽的悲剧性。
关键词:《项羽本纪》语言描写项羽悲剧性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讲述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起历史事件,同时深刻而又生动地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及他悲剧的结局。语言描写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不仅可以从中表现项羽的形象及性格特点,同时也可以成为司马迁为揭示项羽悲剧结局的方式之一。

据统计,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共有30处语言描写。司马迁通过项羽所说的一些话语,展示了有血有肉的项羽形象,也暗示了其最后的悲剧结局。以往人们常常从宏观的历史大势去阅读这部作品,较少注目司马迁的人物描写中的细致入微之处透露出人物命运的艺术。
《项羽本纪》中,项羽说的第一句话是:“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为项羽不愿学写字及剑术,认为这些无用,他要学可以抵挡万人的本领。司马迁仅通过这一句话表现了项羽重武轻文,做事不能善始善终,过于狂妄自大的性格特点。“武”毕竟是刀剑上讨生活的行当,其凶险性可想而知。特别是“一人敌”,自身左右的作用还大一些,而
“万人敌”则处于大军之中,个人的力量和技术所能左右的就明显减弱,悲剧性陡然提升。“彼可取而代也。”这是项羽长大后看到秦始皇巡游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句话一则可见其率真的性格,同时可见其并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教,狂妄自大的性格并没有得到收敛。性格有时也会成为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之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这样说过:“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是巨大的。项羽这一句话中便体现了他本身的个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一位要成就大事的人所需要的特质,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另一方面,从项羽说自己不愿学写字不仅可以看出项羽重武轻文,更不会重视兵术,也不会懂得运用策略,虽有勇却无谋。但是欲成就大事者往往需要有勇也要谋,二者缺一不可。虽然项羽身边有范增这样的谋士辅佐,但是自身也需要一定的学识,有一定的判断力,若一昧的轻信他人的话语,缺少自己的判断,只会招致祸患。司马迁通过这一句话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项羽的个性特点也暗示了其最后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
再看“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把秦朝宫室用一把大火烧得残破不堪,紧接着思乡之情在心中如同火焰般炽热的燃烧。在各路军马还未平定,江山还不稳固之际,作为总头领的“西楚霸王”不思如何稳定天下及自己的统治,却儿女情长地思念起家乡,他的理智轻易的被情感所取代,自然不会理会他人建都关中的建议。项羽对家乡的眷恋一直放在心中,当这种情感慢慢发酵,喷泄而出时,结局已向悲惨的方向发展。他被逼到乌江边时,说道: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这一段独白,在表现了项羽受江东父老的爱戴的同时也体现了项羽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深厚,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宁愿死也不渡乌江。唐代的杜牧说“卷土重来未可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胜负乃兵家常事,但是项羽却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以情感代替理性,基本不具

从《项羽本纪》的语言描写中看项羽的悲剧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2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08-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