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确定这究竟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对于安娜的遭受,我感到很熟识,她和《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夫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好像都有相像之处。
虽然这三位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幸,但是应当说她们原本都是过着华蜜、安逸的生活的。她们有丈夫,有孩子,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什么苦恼的事。但是后来她们都觉醒了。她们发觉原来她们的华蜜只是表面的,不同的是安娜和德雷纳夫人是通过爱情,而娜拉则是通过一次危机。她们都发觉自己的丈夫爱社会地位、名誉更甚于爱自己。因此,她们觉醒了,前面两位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后面那位则选择了离家出走。
安娜的命运中充溢了冲突,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妻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她为丈夫争论起来:他终归是个好人,正直、和善,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在安娜和情人第一次相互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殊华蜜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胆怯 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无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惭愧又兴奋又恐惊的心情。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冲突。但最终她英勇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与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虽然德雷纳夫人也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始终处于迟疑不决的状态,她只要和于连偷情,总要受到良心的责怪。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深处充溢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懊悔,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怜悯心男人,也的确宽恕了她。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比起德雷纳夫人更加英勇,她敢于向大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这也使得最终当安娜被渥伦斯基抛弃时变得一无全部。
令我觉得惊奇的是,为什么处于封建社会的西方,一个丈夫能够容忍妻子背叛自己,拥有她的情人。这无论在我国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社会都是无法接受的吧。经过一番思索,我认为主要缘由在于上流社会的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名声,因此即便是有这样的事,丈夫也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而当作什么也不知道。对于我国自古以来只允许丈夫背叛妻子,不允许妻子背叛丈夫的观点而言,我认为西方的封建社会已经算比较敬重女性了,更别说绅士风度之类的。
其实在上流社会里,到处都充斥着妻子背叛丈夫,或是丈夫背叛妻子的事情。但是,安娜并没有像其他上流人士那样把自己的爱情变得龌龊,见不得人,她的爱情是纯净的、健康的,因此她敢于把自己的爱情公诸于世。可是也正因为她这样的做法,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潜规则,进而遭到了她所处环境的人们的唾弃。这正因如此,当安娜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失去了情人,并且受到社会的唾弃时,安娜只能走上一条不归路了。
我在思索,安娜这样的结局,这样的命运可以变更吗?假如安娜选择了安安分分,乖乖地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贵妇人,或许这样的生活很安静、安静,但是她并不是真正的欢乐。丈夫一起先就是安娜的姑妈介绍的,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难以避开确定没有感情基础,而且年龄的关系也必会导致存在隔膜,而且卡列宁更重视的是他的工作,他的应酬。虽然这样安娜能够成为一个无论在外人眼中,抑或在家人眼中的好妻子、好母亲。但是安娜的生活中只有无奈,没有华蜜。然而假如安娜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渥伦斯基私奔,安娜很欢乐,但她对不起她的丈夫,她更对不起她的儿子,还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安娜父母早逝,她并不爱她的丈夫,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她唯一的儿子,但她为了爱情却要失去她的儿子,当她的爱情也化为泡沫时,她的人生毫无寄予,只剩无望。这两种对立的结果是很难化解的。
我转而又想,假如安娜不是女性,而是一名男性,那结局还会这样吗?假如安娜是男的,一起先他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可以追求自己喜爱做的事情,就像列文那样。列文可以追求自己喜爱的基季,还可以探讨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人生的目的。即便他要同自己的妻子离婚也应当会比较简单些,孩子依旧可以跟在自己身边。即便最终他受到了情人的抛弃,他还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地位,他还不至于无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女性没有独立的意识,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始终还是要依靠男性。
虽然安娜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之一,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但是托尔斯泰对安娜有的只是怜悯,他并不认同安娜抛弃家庭,他更认同传统的贤妻良母。我作为一名女性,我能够理解安娜的感情冲动与无奈,但是当自己已经有了家庭,还是要对家庭有肯定的责任感,特殊是对自己的孩子,这是更成熟的做法。安娜承受太大的压力,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只能说面对环境,个人的力气是相对薄弱的。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2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子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楚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惋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非常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绽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支配得很是奇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悲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今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终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哀痛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困难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整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冲突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挚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整,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爱基季,而基季始终喜爱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情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动身,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的确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处,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处的象征,对这种违反道德做法的惩处。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愿,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基季最终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华蜜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难过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与了塞尔维亚斗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终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子公,他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子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终,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找寻一下答案吧。
或许我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
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终各自走向毁灭
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3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漂亮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缺憾之中香消玉殒。安娜是一个资质美丽,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高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名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漂亮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缺憾之中香消玉殒。
安娜是一个资质美丽,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高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名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始终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间由悠然安静而又显得那么美丽端庄突然变为新奇,生气和高傲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赞美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可爱,精彩,惹人爱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恋恋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异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和善,单纯自然,感情热情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怜悯,她对受了欺瞒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顺,真挚,和善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美丽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起先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我们企盼着华蜜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志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妙的礼物,最大的欢乐和最大的华蜜最终将安娜带入了苦痛的深渊。
犹如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溢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艳羡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弗伦斯基。对爱情,对华蜜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苦恼和恐惊,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覆盖了弗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漂亮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别关系带给他有一种折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确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非常肤浅。
而安娜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寄予,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净无暇的爱使弗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相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得的华蜜,而欢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备的一刻,就是最简单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弗伦斯基的爱情犹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限制了理智。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弗龙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净之中涂抹上其它色调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备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