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框架梁、次梁、基础联系梁的区别
各种梁的总结
梁与其他构件关系
梁类型
编号
两端与柱相接
框架梁
KL
两端与主梁相接
次梁
L
两端和剪力墙
水平相接
跨高比<5 连梁
LL
跨高比>5 框架梁
KL
一端与竖向抗侧构件接一端与梁相接
次梁
L
一端与框架柱相连
一端与剪力墙平行相连
框架梁
KL
一端与框架柱相连
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
框架梁
KL
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
框架梁
KL
两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
框架梁
KL
两端与承台
或独立柱基相连
基础拉梁\基础联系梁
JLL(平法图集)
框架梁、连梁、次梁、基础联系梁的区别
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接,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 连梁分为两种情况(按《高规》JGJ3-):
a) 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
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其刚度相当大。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
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
第一种情况a)连梁应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在SATWE里是用和剪力墙相同的壳元来模拟),否则会导致(1)结构刚度失真;(2)连梁受力模式不正确。虽然PKPM说程序已采用了变形协调方程来解决梁和墙接触面的变形问题,但计算结果仍然相差很大。
第二种情况b)连梁应按主梁输入并定义其为框架梁。
4. 连梁和框架梁的相同点:
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
5. 连梁和框架梁的不同点:
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构造上的区别
1. 连梁和框架梁的相同点:
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
连梁框架梁次梁基础联系梁的区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