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__《口技》聊斋志异
《口技》
___
作者:李东昂
作者介绍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
蒲松龄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①。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②,俟暮夜问诸神③。晚洁斗室④,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⑤。内外动息俱冥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
①售其医:行医买药。
②自为方:自己开药方。
③俟暮夜问诸神:等到晚上问神仙。俟,sì,等待。诸,之于。问诸神,即问之于神。
④洁,用作动词,清扫干净。
⑤但窃窃语,莫敢咳:众人只小声地说话,不敢咳嗽。
⑥内外动息俱冥:屋内外任何动静都没有了。
又曰:“腊梅从九姑云⑦?”似一婢女答曰:“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⑧。俄闻帘钩复动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⑩!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人!旋闻女子殷勤声⑾,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⑿,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
⑦从:跟着
⑧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三个人絮絮叨叨地说着,不停止。刺刺,形容语声。
⑨俄闻帘钩复动:一会儿又听到门帘钩又动了。
⑩拗哥子:挑皮任性的小男孩。
⑾旋闻女子殷勤声:马上听到那行医的女子殷勤招待的声音。
⑿六姑寒暄声:六姑问寒问暖的声音。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⒀,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⒁,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⒂。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⒃,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⒄,六姑以为宜得芪⒅,四姑以为宜得术⒆。参酌移时⒇,即闻九姑唤笔砚。
⒀声渐疏:声音渐渐稀少了。
⒁路有千里且溢:路途有千里远不超过。溢:超出。
⒂走尔许时始至:走了这么多时间才到。
⒃参差并作:交错着一起发出来。
⒄宜得参:适合用人参。
⒅芪:黄芪,(qí),一种中药。
⒆术:白术(zhú),苍术,中药名。
⒇参酌移时:讨论斟酌了好一会儿。
无何,折纸戢戢然(21),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22),六姑之声缓以苍(23),四姑之声娇以婉(24),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25)。然亦奇矣!
(21) 戢戢然:形容折纸的声音。下面“丁丁然”“隆隆然”都是形容各种声音的.
(22) 清以越:清亮而激越。
(23) 缓以苍:缓慢而沉稳。
(24) 娇以婉:娇声娇气而又委婉动听。
(25) 特借之以售其术耳:只是借口技来卖她的医术罢了。
译文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只见她随身携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卖药治病。村里的人听说后,便出来请她诊治。但这位青年女子说是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
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这时候,人们自觉地停止了喧闹,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当夜来临的时候,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
青年女子在里边问:“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跟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来了。”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聊斋志异 《口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