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齐,泰山移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当中,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崭新的变革,要求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思想,进而把他们打造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育领域加大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求,同时为了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板块增加了对于小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培养,以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伙伴;品德与社会
无论什么学科,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学习必然达不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而且学生的成长道路也需要有较多的伙伴相互扶持、鼓励,进而才能获得发展。因此,教育界明确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在小学生阶段培养合作伙伴,为他们搭建深层次的友谊,进而轻松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思想的主要学科,《品德与社会》担负着较大的压力,不仅需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相互合作,实现优质化的学习。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使小学生切实认识到伙伴的重要性,逐步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健全自身的行为思想,通过合作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
一、小学思想与社会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虽然合作学习的模式已然进入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当中,但是,它与这门学科的融合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自身的教学体制不仅未曾得到全面执行,还继承了许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本身是不乐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的,只能盲目听从教学的安排,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十分强大的自我心理,有过于重视和表现自我的想法,对于别人的见解很多时候会选择忽视,这导致品德与社会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而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其中所包涵的很多思想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心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伙伴的认知度,让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以多样化的合作型任务引导学生寻找合作伙伴
要想促使学生积极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必须确定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设计多样化的合作型任务,督促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伙伴及团队,共同促进和发展。在制定实际合理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以任务的实际可执行为前提,不能过于盲目,同时,要以学生寻找学习伙伴为出发点,不能设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会使这些任务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还会增长学生的自我心理,不利于学生伙伴意识的培养。由于学生一开始的伙伴选择都是优先考虑关系好的朋友,并不是从学习出发,这样组成的学习伙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如“同在一片蓝天下”“热爱班集体”等提高学生对于身边同学的认可度,鼓励他们寻找需要自己帮助或可以帮助自己成长的良好伙伴,并与他们友好相处,提高大家的合作意识,培育班级的”大家庭”理念。教师对于学生伙伴意识提升的学习任务设计,不妨也从这些教学内容入手,如,让学生共同讨论关于团结的故事,并进行小组展示,从而督促学生认识到伙伴的重要性。
三、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多样的伙伴合作学习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共同成长为主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伙伴的认可度,教师可以选择部分教材内容,设计多样的合作学习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共同发现学习当中彼此存在的不足,互相勉励和支持,实现小组内伙伴的共赢。比如,在学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时,教师可以向
人心齐,泰山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