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候指出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如果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所谓语感指的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和实践形成的对语言文字领悟和感知的能力。语感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将语感训练落实在实处。
一、诵读积累,形成语感
语感专家王尚文指出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而培养语言最关键、最基础的就是读和听。训练初中生的语感,诵读和倾听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文本进行过度解析,而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机制,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
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具有独特的风格,而《林中小溪》则是他创作的经典之作,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让学生充分诵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展现出的大自然之美和小溪的生命力,更能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诗的深警和反复回荡的旋律”之美,形成一定的语感。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按照文章的层次分段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自读,在诵读的同时勾画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还可以让学生一边思考问题,一边齐声读,感受小溪如何在林中冲破阻碍奋勇向前,并思索这其中体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想读得其法,不但要读懂作者写了什么,更要和作者形成共鸣。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带着情感诵读文本,他们便可以更好地融入文本之中,感受文本的意境,并逐渐形成语感。
二、读写结合,转换语感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阅读文本和写作分开教学,但是殊不知如果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这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更能让他们在强化书面语言训练的同时将自己思考到的内容转化成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鉴别能力。
《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展现了科举时代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恶面貌,而《范进中举》是其中的经典片段,其中的主人公范进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培养语感,可以采用一“抄”、二“仿”、三“改”的方式,让他们在读写结合之中更好地感受范进这个人物的特点。例如可以让学生寻找并摘抄描写范进中举后发疯之态的句子,并尝试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展现了范进的状态;随后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描写自己观察过的某人的行为动作等,尝试和模仿的文章内容与片段一样,起到讽刺的作用;另外,在改写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根据原材料改写成议论文,发表一下自己对范进发疯这件事件的感想,说说什么才是造成范进发疯的罪魁祸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范进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样也在尝试仿写、改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思考,让他们将自己获得的感受转化成?Z感。
读写结合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读得更加彻底,更能让他们尝试将学到的客观语言进行内化,形成自己的主观语言,在这种逐步转化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语感也自然有所提升。
三、想象联想,升华语感
精彩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本的表面含义,更要深入进去,体
培养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