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虚假认证忽悠了谁?.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虚假认证忽悠了谁? 】是由【玉柱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虚假认证忽悠了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虚假认证忽悠了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继“全国牙防组”收钱就可出具资格认证被查处之后,2006年12月28日,国家认监委又“揪”出了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绿色环保产业认证委员会等5家挂有“中国”字头的非法认证机构。
无独有偶,2007年1月18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声明,从未成立“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协会”和“中国工商管理协会”两个协会,该协会评选“中国驰名品牌”是骗局,与工商总局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曝光5家非法认证机构以来,又一起打着国家机关名义借评选骗钱的案例。
可以想像,这些戴着虚假光环的认证机构在未被查处之前,在广大消费者面前具有何等的权威性!而企业又为何如此热衷认证,甚至不惜寻找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来“认证”呢?放眼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组织正在活动?这类组织,又到底应该由谁来监管?虚假认证黑幕重重
全国牙防组――中国消费者最耳熟能详的名词之一。曾几何时,它是口腔保健类产品品质的权威象征,以至于老百姓在选购牙膏、漱口水和口香糖时,都不忘习惯性地拿起产品包装盒,瞄瞄是否有“牙防组”的字样。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牙防组”代表着什么,也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但其中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有了它,就意味着品质有了最大的保证。
然而,随着佳洁士牙膏、两面针牙膏、乐天口香糖等涉嫌利用“牙防组”虚假宣传的事件曝光之后,又传出“牙防组”并非认证机构的说法。全国牙防组,老百姓心中这堵威名赫赫的高墙瞬间倒塌……
2006年同时遭遇信任危机的认证机构还有大名鼎鼎的中国消费者协会。2006年3月,号称地板行业第一品牌的欧典一夜之间声名扫地,欧典号称创建于1903年,在欧洲拥有1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产品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然而,抽丝剥茧之后浮现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事实却是;德国欧典总部根本不存在,欧典的产品只不过是吉林森工的产品贴牌而已。就是这样一个品牌,2001年起连续6年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许可使用“3?15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将其列为2005年度国家免检产品。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连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己任的“3?15”标志都出了问题,老百姓们还能再相信谁?
类似的虚假认证曝光事件还包括“数字电视高清认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绿色建材市场认证”、“国际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认证”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种名目繁多的虚假认证机构在中国有上万家之多。以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为例,仅2002年各项认证高峰时段被该机构认证收费的国内企业就达200多家。即使按5000元的最低收费标准计算,该不法机构当年的获利也在百万元之上。另外,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专业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政策与法律事务部负责人介绍,从该部门最近接到的有关企业的投诉情况来看,近年来非法认证机构的认证费用已经“水涨船高”,普通单项认证的收费已经达到2万元之巨……难怪有业内专家指出:虚假认证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为非法暴利机构!
虚假认证为何能够大行其道?
就当前来看,认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混乱现象。首先,一些非认证机构进行的表面上看似“认证”的活动,扰乱了认证的市场秩序。例如一些中介机构,特别是设在政府部门下,带有“国字头”的行业组织及协会,将其对外开展的评价、评定、评比、论证等活动均冠以“认证”字样,从而达到蒙蔽企业和消费者的目的。其次,一些媒体宣传报道用词不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者,有的广告商或产品推介部门,为达到宣传的目的,也随意在产品上夸大其辞,滥用“认证”,误导消费者。还有一些人将认证机构对某种产品局部的构件所做的相关认证当成是对整个产品的认证。例如某认证机构对数字电视所做的高清认证事实上只是对电视显示器部分的清晰度进行了认证,并未对整个数字电视进行高清认证。但厂家为了推销产品,混淆概念,却在数字电视上加施“高清晰”认证的标志,误导消费者。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及协会,虽然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但在没有得到认监委的许可下,私自从事相关认证事宜也是导致认证市场发展混乱、虚假认证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再从企业的角度上看。企业为何如此热衷认证?甚至不惜找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来“认证”?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这说明市场本身对虚假认证有需求。事实上,企业识别真假认证机构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登录认监委官方网站输入相关的信息就可查询,但每年仍有大量的企业前赴后继地赶去受骗,再将这些虚假荣誉用来欺骗消费者。可见,企业本身是乐于被“蒙在鼓里”的。究其原因,与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时下各种品牌广告琳琅满目,从广告本身的效果来考虑,各类型的广告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所以企业便从广告和产品设计上引入了简单明了的“认证”或“产品概念”,以此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选择。而且现在很多企业的运作已经非常成熟,在包装设计中除了解决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外,还会着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例如牙防组之所以受到厂商的青睐,就是因为“牙防组的认证”提供了让消费者更好记忆的“信息点”,从而让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竞争优势。另外,有了相关的“权威认证”之后,企业在质检和进出口时能免去很多程序,对企业而言,不啻一大“利好”。
虚假认证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从根本上看还是由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市场的诚信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总有一些力量可以扭曲市场本身的秩序,总有一些力量可以游离于规则之外,而且不受惩罚;二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对规则生起敬畏之心,对消费者缺乏应有的尊重。这同时也表明国内消费者本身还没有展示出作为“上帝”的力量,在缺乏“集体诉讼”等有力手段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消费者只能是逆来顺受。
虚假认证损害政府公信力
从中消协对“欧典”地板质量认证的“失误”,到“全国牙防组”忽悠中国众多消费者,种种不实的认证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误导与坑害。在这场由不法机构和众多企业共同炮制的骗局中,太多宝贵的社会价值也正在被伤害。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泛滥的虚假认证,首先直接伤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和感情。参与认证的企业们明白,一张“绿色”,“环保”的小小标签,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利润。但在同时,消费者获得同样的商品却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毕竟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其次,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虚假认证也将直接伤害到我们本来就非常脆弱的信用环境。当种种“认证”令人目眩的光环一次次被无情击碎之后,作为市场经济中维系消费者与产品质量的第三方产品评测检验体系,还有多少中立、公正、权威的价值7市场经济中,商品检验、评估、认证等机构是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是市场经济重要的支持性制度体系。一旦这道体系在信任危机中彻底瓦解,无疑将提高全社会消费活动的总成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虚假认证必将严重伤害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根据我国有关法规,认证机构的设立应当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从事认证活动。消费者在相信认证标志的背后,其实相信的是认证机构代表的政府公信力。然而,就在目前种种没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在市场上大展拳脚时,谁能说相关部门监管的乏力不是其中的一大重要原因?
认证必须是公正的,必须是权威的。要打破目前认证行业混乱无序,彻底杜绝认证机构随意“忽悠”消费者的现象,就必须对认证行业进行彻底的肃清与整顿。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快认证机构制度改革的步伐,通过打破认证行业的“壁垒”,让认证机构真正做到“政会脱钩”,使其真正成为中立、公正的机构,能够独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发挥认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认监委的监督职能,严格审查认证机构的资质,引导认证机构开展有序竞争:同时,严格执法,加大对认证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认证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促进认证市场的良性发展。
2489251

虚假认证忽悠了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玉柱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