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潮汕七夕节介绍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潮汕七夕节介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潮汕七夕节介绍
潮汕七夕节介绍
潮汕人习惯称女儿为走仔,已出嫁的女儿相约在同一天回娘家省亲,潮俗称之为走仔会。《诗经周南葛蕈》中有归宁父母的记载,归宁即女子出嫁后返回娘家省亲,后来这一习俗随中原移民迁徙入潮而传到潮汕地区,可见由来已久。
潮俗的归宁礼共有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走仔会就是已婚女子在归宁礼成之后,于每年的同一天回娘家省亲的一个民间节日。
走仔会的日期多定在农历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日。
这一天清早,已婚的走仔们,不谋而合地随夫携儿,带上孝敬双亲的礼物回娘家省亲。旧时的礼物多为甜花生猪脚汤和甜莲子汤,不过,随着时代观念的更新,现今所送的礼物多为干品,寓意祥瑞者最佳,如鸡蛋象征团聚,粉丝象征长寿等。已婚的走仔们同一天回到娘家,她们在一起叙旧,回忆童年时的趣闻往事,畅谈如何做好一个贤妻良母。
她们还相约结伴慰问双亲,倾吐她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这既能暖和老人的孤独的心,又使他们感到晚年生活的华蜜。走仔们送来的礼物,寓有报答父母哺育之恩之意。这就是走仔会的内含所在。
走仔会是潮汕地区民间的一个独特的节日,它继承和发扬了潮汕人的亲情乡谊和孝敬长辈的优良道德风尚。
广东七夕节的习俗
1、用苹婆来供奉
在广东民间有一习俗,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节都用苹婆来供奉。苹婆其名来自梵语,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从西域传入,并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与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称之为七姐果。苹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后上市,且它是岭南珍稀果品,又称凤眼果,上市期约半个月,故平常不易吃到。
2、泛舟游石门沉香浦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
3、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从初六晚起先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支配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相互赠送,以示友情。
4、七夕取水
过去,肇庆七月七落坑洗白白、到河里担水回家避邪,是农村常见的七夕仪式。广宁人普遍认为农历七月七这天河溪的水特殊凉爽,广宁人称之为七姐水,父母都会叫孩子去河溪里洗身,或许寓意着用七姐水冲去小孩子身上的污浊,以游泳熬炼身体,祈求孩子们强健平安。
有这样的传闻,七月七当日山坑泉水更甘甜,是一年之中水质最好的时候。此时接取的山泉水,装回家中用水缸或瓦缸存放,据说放置一年都不会腐臭。有村民当天从山里接回来的水,放入冬瓜浸泡,喝下去具有解毒清热功效。如有大人小孩发生惊风热症等症状,可饮用这七姐水治病。
猜你喜爱: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潮汕七夕节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