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第一卷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长沙城市概况
地理环境
长沙是湖南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教,商贸和旅游中心,是中南地区重要的资金,技术,原材料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东接浙赣,西引川黔,北控荆楚,南领桂粤,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全市现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和长沙,望城,,人口613万,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人口199万。
长沙处于湘江下游,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地,地势南高北低,丘涧交错、红岩白沙。地貌基本上是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各占四分之一。土质多为弱酸性地带红壤和河流冲积土,肥沃适耕。土地利用以林地和水田为
主,%,%。
旅游资源
长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3000多年,素有“屈贾之乡”、“湖湘首邑”之称,漫步长沙,古城遗址,古代墓葬,古刹名寺,古阁亭院等名胜古迹历历在目,随处可见,是湖湘文化的策源地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长沙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该市将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实施旅游“1886”工程,即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圈,加快灰汤温泉、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湘江风光带长沙段、高科技旅游园等8项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培育和组合配套长沙现代工业、观光农业、自然生态、湘楚文化等8条特色旅游线,形成以清水塘、体育新城、浏阳风光带等为中心的6大旅游区。
积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长沙市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概况
长沙市2000-2003年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2%以上,,人均14520元,城市化率水平还比较低,%。
长沙发展状况
长沙发展环境在继续加速优化,功能因素整合水平将更加提升。通过精心构筑体制环境,理顺政策环境,改善服务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长沙将成为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宁静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新城。专家通过大量数据研究分析后预测,2004-2005年长沙市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12%左右,“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逐步下降,%,但经济增长率平均仍达11%以上。在GDP总量方面,专家预测2005年长沙市GDP总量达1179亿元,人均17450元;2010年GDP总量达2030亿元,人均26651元,总人口761万人,比今年增长100万人口,城市化率将增长12个百分点。在21世纪前10年里,长沙市整体上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时期。专家们分析,长沙市相对竞争力起初较低,2000~2003年有了一定的改善。2004年以后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竞争力的提高将呈加速趋势。21世纪前10年里,,在各城市中的排位居第34位。
工业经济
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长沙的工业发展速度(增加值)居第9位。经济效益稳居全省榜首一直是长沙工业经济最突出的特点。
,%。
长沙工业经济基础良好,工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是中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长沙工业以食品、轻纺、电子、机械为支柱产业,化工、建材、医药、汽车、冶金等工业也有较好的基础。卷烟、彩色显像管、膨化食品、直燃式空调机、电冰箱、汽车电器、机床、水泵、风机、汽车及内燃机配件、电位器等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批传统出口产品,如湘绣、羽绒制品、鞭炮、烟花、陶瓷、花岗石等,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四白(白沙烟、白沙液酒、白沙啤酒、白沙矿泉水)系列闻名全国
据统计,1—,%,,%,,%,,%。初步测算,今年后两个月如果经济发展环境不出现大的异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全年GDP总量可望达到927亿元,增速将接近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83亿元、%,第二产业可望实现增加值3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约为45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约为9::(见
下图)。
有关商贸布局
长沙商贸布局较为合理,功能齐全。市区基本形成了以黄兴路、五一大道、芙蓉路、东二环线为轴线延伸,以五一广场、火车站广场、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伍家岭广场为中心辐射的遍布整个市区的四条主线八大商圈的零售商业网点格局。拥有近20座功能齐全
长沙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一doc2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