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植物保护技术知识梳理 】是由【丽丽】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植物保护技术知识梳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1下口式2前口式3后口式
:
①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触角的结构:触角有三部分组成,基部一节称柄节,第二节称梗节,第三节称鞭节,鞭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触角的类型: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或棒状、锤状、羽毛状或双栉齿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及膝状;
②口器咀嚼式口器:此类口器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鞘翅目鳞翅目叶蜂类幼虫,它们的口器是咀嚼式的;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缺刻孔洞等;刺吸式口器:结构特点是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和唾液的通道;在为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瘤、传播病毒病;还有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
③昆虫的眼;单眼复眼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此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下方各生一对胸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
①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由六节组成,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前跗节;主要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
②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部的边称前缘,近尾部的边称后缘或内缘,两者之间的边称边缘;人们将翅分为四个区域,即液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翅脉可以分为纵脉和横脉;
③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有利于交配产卵和呼吸;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雌性为产卵器,由2~3对瓣状结构组成;
⑤昆虫的体壁:昆虫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等;
体壁的结构和特性:体壁由表皮真皮及底膜三部分组成;表皮层由内向外分三层: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
②体壁的衍生物:外长物:刚毛、毒毛、刺、距、鳞片,内陷物:唾腺、丝腺、蜡腺、毒腺、胶腺、蜕皮腺等;
①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具有口器、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2~3个单眼;
②腹部具有两对翅、三对足,腹部多由九个以上的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时还有一对尾须;
③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有成对而分节的跗肢,皮肤硬化成外骨骼,附着肌肉,并包藏着全部内脏;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一两性生殖
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
三多胚生殖
四卵胎生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卵期:卵从母体产下的孵化止的一段时期,称为卵期;
卵内发育: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至孵化为幼虫又称若虫的发育时期,又称卵内发育;
一卵的结构和类型
卵是一个细胞,最外层是卵壳,内为一层很薄的卵黄膜,包围这原生质和丰富的卵黄,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的空隙内;卵核就是卵的的细胞核,位于卵的中央;卵的前端有一至数个小孔,称为卵孔;
二昆虫的变态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变态类型最常见有两类:
1、不全变态具有三个虫态,即卵、幼虫和成虫,无蛹;
2、全变态具有四个虫态,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三幼虫及其类型
蜕皮: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这种现象称为蜕皮;蜕去的旧皮称为蜕;每蜕去一层皮,增加一龄;
龄期: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龄期;
全变态的幼虫可分为四类:1、原足型2、多足型3、寡足型4、无足型
四蛹及其类型
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三个类型:1、离蛹2、被蛹3、围蛹
五成虫期
羽化: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层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三、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中,称为一个世代;
: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内的发育史称为生活年史;
世代的长短和一年内发生的世代数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动不食、生长发育暂时停滞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休眠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当不良环境条件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特点:引起休眠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特别是高温或低温;
滞育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但环境条件是诱因;引起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光周期;
四、昆虫的习性
一食性
食性是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食物条件的一定要求;食性分为五大类:1、植食性2、肉食性3、粪食性4、腐食性5、杂食性
二趋性
趋性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昆虫非趋即避;趋性刺激称为正趋性,避开刺激称为负趋性;趋性分为:1、趋光性2、趋化性3、趋温性
三假死性
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震动时,全身表现一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爬起或飞起,这种现象称为假死性;
四群集性
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五迁飞性
迁飞性是不少害虫,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变硬的羽化前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
第三节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光、雨等;
2、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温度范围,称为有效积温范围;最适温度为22~30℃
3、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K=NT-T;或者N=K/T-T;
K=有效积温,N=发育天数,T=平均温度℃,T;=发育起点温度;
4、计算公式:T=N/K+T;=28/235+5=℃
5、温湿系数=平均相对温度/平均温度
6、昆虫通过食料的关系吃的和被吃的与其他生物间建立了相对固定的联系,这种关系并不仅仅限于吃者和被吃者的关系,大多数是吃者又是被吃者,通过取食的联系,将它们互相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称为食物链;
6、天敌的影响:天敌指昆虫的所有生物性敌害;
7、天敌的种类:⑴捕食性天敌⑵寄生性天敌⑶致病微生物⑷蜘蛛及其他食虫动物
8、植物的抗虫性: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称为植物的抗虫性;
9、抗虫性的机制分为三类:
⑴不选择性:⑴排趋性植物的形态、组织上的特点和生理生化上的特性,或体内的某些特殊物质的存在,阻碍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或由植物物候期与害虫的危害期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避免遇害;
⑵抗生性:植物体内某些有毒物质,害虫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产生一些特殊反应如极强的愈合能力阻止害虫危害;
⑶耐害性:作物受害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使产量基本不减;如禾本科植物苗期受害,因分蘖极强,田间实有株数并没有减少,损失很轻;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昆虫分类所采用的是与其他生物一样的分类阶梯:界、门、纲、目、科、属、种;
昆虫纲分为34个目,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有9个目,分别是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
①直翅目的特点: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前胸大而明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产卵器发达,呈剑状、刀状或凿状,具听器,渐变态,多为植食性;主要有蝗科、螽斯科、蝼蛄科、蟋蟀科、
②半翅目的特点: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多扁平坚硬,刺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前胸大型,中胸小盾片发达,呈三角形,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称半鞘翅,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植食性或捕食性;主要有蝽科、缘蝽科、盲蝽科、网蝽科、猎蝽科;
③同翅目的特点:体小型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膜质或革质,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植食性,并能传播植物的多种病害;主要有蝉科、叶蝉科、飞虱科、蛾蜡蝉科、蚜科、木虱科、粉虱科、蚧科;
④缨翅目的特点:体小型,细长略扁,褐色,锉吸式口器,足短小而末端有泡,翅狭长,翅脉退化,翅缘具缨状缘毛;过渐变态,多为植食性;如稻蓟马、棉蓟马、稻管蓟马
⑤鞘翅目的特点:体小至大型,体壁坚硬,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触角10~11节,形状多样,无单眼,复眼发达
,跗节5节,全变态,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等类型;分为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
⑥鳞翅目的特点:身体、翅及附器均被有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触角丝状、羽毛状、棒状,虹吸式口器,全变态;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
⑦膜翅目的特点:体微小至大型,咀嚼式或虹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膝状,两对翅均为膜质,前后翅以翅钩相连;幼虫多足型或无足型;依据其胸腹节明显与否,分广腰与细腰两亚目;
⑧双翅目的特点:体小到中型成虫多为刺吸式或舔吸式口器,触角丝状、具芒状或其他形状;前翅膜质,翅脉简单,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全变态,幼虫蛆式,无足型;按触角长短和形状分长角亚目蚊类、短角亚目虻类和芒角亚目蝇类;
⑨脉翅目的特点:体小至大型,柔软;翅膜质,脉多如网;咀嚼式口器;触角细长,丝状或念珠状;成虫、幼虫都是捕食性的,以蚜虫、介壳虫、木虱、叶蝉及蚁类等昆虫为食;
植物保护技术知识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