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和盛——我的家》.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4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4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美丽和盛——我的家》 】是由【wefe201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美丽和盛——我的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144
《美丽和盛——我的家》
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委员会
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人民政府
和盛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前言】
和盛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和盛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四千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在这片“膏腴之地”上开拓耕耘,为古蜀鱼凫王朝的发祥地。和盛,,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在此游历唱合,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千古绝唱。
二○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一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书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了和盛英姿,乡土风情,不仅对我们开展镇情教育大有裨益,而且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通俗读物。希望广大读者读过本书后,进一步加深对和盛镇情、民情的了解,并借助历史经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前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和盛镇而奋斗。
【序】
和盛乃都江堰灌区的首泽之地,自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站立于这块土地,感觉到了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她繁华不失宁静,灵秀饱含创新。
和盛物产丰富,民风朴实,是一个容易让人从骨子里感觉安逸的地方
2/144
。和盛人民聪慧勇敢,锐意进取,树起了一座座历史丰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和盛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美丽和盛——我的家》一书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该书经过数月艰苦细致的工作,终竣其成,付梓出版。该书以朴实的语言、准确的数据、大量的史实,记载了和盛镇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进步、文化繁荣诸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了和盛人民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充分凸显了和盛镇的新风尚和新气象.
《美丽和盛——我的家》图文并茂,高度浓缩了和盛的人文、地理、历史,记述了先辈们创业的艰难困苦和光辉历程,展现了和盛英姿、乡土风情,堪称和盛镇的“小百科全书",使人能够从中了解和盛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忱。因此,这又是一部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乡土教材。希望全镇广大青少年朋友和全镇人民加强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和盛镇情、民情的了解,并借助历史经验,放眼未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前进,为创造属于自己幸福而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拼搏!
【和盛概况】
3/144
和盛镇是温江区北部重镇,也是温江最早的两个建制镇之一。距温江城区7公里,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相传清康熙五十一年,湖广移民舒姓在此定居摆渡而得名舒家渡,有诗人曾留下“开口楼头月,江边渡口灯,月落灯还在,廖廖几点星。”的诗句,形容当时渡口的繁荣景象。自清顺治十六年建制以来,和盛一直是温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和盛镇东接万春、西邻金马河、北接寿安、南邻成温邛高速路,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18,000余亩,是温江主要的花木生产、种植基地。2009年,根据“全域成都、全境温江”的发展思路,温江“八大经济功能片区”也应运而生,和盛涵盖了金马国际体育城片区、国际乡村度假产业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片区、职教片区四个功能区域,并以四大片区为依托,狠抓“333战略"(三个节点、三条轴线、三大板块),构建和盛镇“一龙头、一重心、全域协同”的整体发展格局。即以镇区及职教片区为龙头,以现代农业片区为重心,其它农村片区全域协同发展,并以“节点带动轴线,轴线带动片区,片区带动全域”为工作重心,形成以职业教育为龙头,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与房地产为重要驱动的统筹城乡、协同发展的示范地.
【地理历史】
建制沿革
5/144
和盛镇昔称舒家度,相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湖广移民舒姓在此居住,摆渡而得名舒家渡,后在民国五年置和盛保后得名和盛镇,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安阜桥建成后,代替渡口,清嘉庆年间有吴、龚两家在此开盐店,后又名山县张某在此修建一排四间的“开口楼”房屋,至此舒家渡场镇相继形成,1954年始置镇,1958年并入柳江公社为直属大队,1962年复置和盛镇,1992年镇子乡合并和盛镇,1998年与镇子乡分离,2004年温江区进行了新的区划调整,将原属于天府镇的8的村划归了和盛镇。
行政区划
和盛镇全境南北长,东西短,,即镇政府所在地舒家渡,。全镇辖舒家渡、柳岸、广水、东宫寺、友庆、綦江等6个社区居委会,土桥、渡口、石坝、李义、石牛、渡桥、玉河、春林、铁篱、临江等10个行政村,共有村民小组183个.
舒家渡社区:
舒家渡社区是全镇经济文化中心,管理范围有安阜上、下街,兴盛街、前进街、大桐街、烈士街、和正街、和兴街、建设路、滨河路、柳河街。总面积0。75平方公里,辖区居民小组3个,总户数826户,,辖区共有单位29个,工商个体、经营户(餐饮、百货、服装、副食、粮酒、日用、化妆等),和盛机械厂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
5/144
相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湖广移民舒姓在此定居摆渡而得名。
附:舒家渡集镇街路状况一览表
街路
名称
起止点
长度(米)
宽度(米)
路面质量
备注
和正街
滨河路至烈士街
300
15
柏油
大桐街
广水村至前进街
600
15
柏油
烈士街
市农村校至大桐街
500
12
柏油
前进街
安阜上街至和正街
150
12
柏油
新街
大桐街至前进街
200
13
柏油
安阜上街
安阜桥至和盛食品厂
200
12
柏油
安阜下街
安阜桥至柳金路
150
20
柏油
柳河街
夹水沱至安阜下街
1000
18
柏油
和兴街
滨河路至烈士街
300
12
水泥
建设街
滨河路至烈士街
240
22
水泥
滨河路
夹水沱至安阜上街
900
15
水泥
顺广路
滨河路至农广路
300
22
水泥
农广路
市农机校至广水村
500
22
水泥
和静路
柳金路至江安三支渠
900
12
水泥
和新路
达鑫桥至安置小区
900
12
水泥
和安路
柳金路至新区市场
800
12
水泥
合计
1940
柳岸社区:
位处和盛镇新镇,杨柳河两岸,耕地面积2780亩,辖23个居民小组,农户1189户,3889人,商贸、蔬菜基地、花木园林等为社区特色产业。
地处杨柳河两岸而得名。
广水社区:
位于和盛镇北部,由原三合村、广水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农户1018户,3165人,辖20个村民小组,,全村以花木种植为主,紫薇、银杏、桂花、罗汉松、广玉兰、树桩盆景为主要特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一个。
6/144
据传,清初广东坟一姓黄的在坟侧开沟,人称广水沟,又叫黄水沟,此沟流经社区境内而得名。
土桥村:
位于和盛镇西北面,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东临广水村,西接渡口村,南临石坝村,北靠寿安天星。由原土桥村与棕桥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小组15个,农户746户,2340人,耕地面积1812亩。全村群众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业,主要品种以紫薇、樱花、红叶李、桂花、黄杨为主,是全镇重要的花木主产村之一。
因当地有上潘家土桥和徐家土桥而得名.
石坝村:
位于杨柳河以西500米处,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194亩,全村农户610户,1930人,全村花木种植业为主.
因境内曾有一河漕,石头较多而得名.
渡口村:
位于金马河东岸,辖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农户521户,1504人,耕地面积1332亩,全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花卉面积达1000余亩,主要以紫薇、银杏、桂花、芙蓉为主。四川省著名企业“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地处辖区内.
8/144
因地处金马河畔陈家渡渡口而得名.
玉河村:
地处和盛镇西部,位于柳江路、李川路与陈川路交汇点,北靠渡口村,西临金马河,东接渡桥村,南与春林村接壤。,全村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700余亩,总人口2278人,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
因地处玉石、金马两条河而得名。
渡桥村:
位于杨柳河以西,府通路与李川路纵横交汇处,全村幅员面积2991亩,辖16个村民小组,农户1012户,人口2667人,产业以种植花木为主,主要种植品种有紫薇、银杏、天竺桂、桂花。其次是种植大蒜和小麦、水稻,油菜子等农作物.
因境内有一渡金桥而得名.
李义村:
地处老温玉公路杨柳河畔,南接石牛,西邻渡桥,北靠柳岸,,辖18个村民小组,农户900户,2598人,以花木种植业为主,是全区有名的“银柳基地”,和盛污水处理厂、成都蓝兴公司和成都东大食品有限公司地处辖区内。
因境内有一地名叫李子船;此处曾架设一集义桥,取其“李”“义"二字而得名。
石牛村:
地处老温玉公路杨柳河3—-5公路处,,现有耕地面积2250亩,辖13个村民小组,农户750户,2012人,有9个党小组,以兰草、花木种植业为主,是全区有名的
9/144
“兰花村"。
因清代中期有一姓张的人在此埋了一头石牛而得名。
友庆社区:
位于温江城区以北,紧邻花木交易中心和成温邛高速公路,社区幅员面积2800亩,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713户,2086人,社区经济以劳务输出,个体经济和花木、兰草种植为主.
2004年社区由友谊村和庆元村合并,取其“友”“庆”二字而得名.
铁篱村:
位于花卉大道与府通路交汇处,现有村民小组11个,,农户490户,1760人,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
因境内曾植有一片约一百米长,葱郁而茂盛的铁篱寨,该村曾是通往崇州的主要通道,过往行人常在树下休息,故名铁篱村。
东宫寺社区:
地处海峡两岸科技园以北,社区辖6个村民小组,面积1380余亩,人口1351人,以种植花卉、蔬菜为主要产业,花木面积达540亩,蔬菜面积170亩,是全镇重要的花木、蔬菜主产地之一。
因境内曾有一古寺——东宫寺而得名。
东宫寺:始建于明朝,清道光初年重建。据传与之相距约3华里曾有东郭庵一座,庙宇宽大,,并驮有15匹马饷银寄宿庙内。半夜时分,追兵逼近,只得将银子全部倒入井内,随即将庙宇放火烧毁而去。后人将发掘出的银子作为经费,重建了东宫寺。
9/144
东宫寺占地约6亩,共分3殿,即灵官楼、观音殿、大殿,是当时县内较大规模的佛教庙宇之一,红墙映衬着苍翠的竹树,环境幽静,景争宜人,寺中尼众善作素食。民国时期的达官贵人常在庙内宴请宾客。民国26—28年(1937-1939年),为躲避日本飞机空袭,县佛教会的“爱道学校”迁此,一度使寺内女尼增至六七十人之多。庙内有一水井,被人们称之为“美女穴”。据说,无论再丑的女人喝了此井之水,都会变得如花似玉,美貌动人。
东宫寺无庙会,每年有两天向外开放,即农历正月初一和农历三月初一川心店观音菩萨出驾经东宫寺开放,只有这两天可让游人进入寺庙游览,平时紧闭寺门。
解放后,女尼们有的还俗回家,有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1958年和“文革”初破“四旧"、立“四新”两次被破坏,只留大殿和观音殿的房架,横梁的彩画字迹,,作为三圣公社的中心小学校舍之用,,规划建设府通路经此庙庙址通过,该庙大部分被扩为公路,东宫寺也就不复存在。
春林村:
10/144
位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紧邻鲁家滩湿地,耕地面积1400亩,辖5个村民小组,农户498户,人口1540人,以蔬菜和花木种植为主。
因境内曾有一片茂盛的麻柳林.,当地人称之为春天林而得名.
临江村:
地处和盛南部,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农户426户,1144人,全村总面积1471亩,以种养殖业为主.
该村紧临岷江正流金马河而得名。
綦江社区:
紧邻天府街道,,辖7个村民小组,农户605户,1513人,以种养殖业为主,花卉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支柱产业。
因境内玉石河上曾架设一綦江桥而得名。
人口及分布
2008年底,全镇总人口33213人,其中农业人口24683人,%,非农业人口853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6。7%,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镇。,受传统耕作方式限制,各个院落呈现的是自由分散发展空间模式,无序蔓延,特点是居民点规模小,数量多,空间布局分散。
地理位置

《美丽和盛——我的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fe2019
  • 文件大小200 KB
  • 时间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