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潮汕中草药.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潮汕中草药 】是由【Alone-丁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潮汕中草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潮汕中草药
潮汕中草药
 
猫毛草
别名:搭壁竹(潮安、潮州、南澳、澄海)、墙头竹(普宁、澄海)、后坎草(揭阳、南澳、澄海)、狐狸尾(潮安、潮州)、笔须草(饶平)、马尾丝(揭阳)。
形态:本品为禾本科金发草属金丝草。生于山麓斜坡岩缝坑沟岸边旧墙。多年生草本。直立簇生,高约七、八寸,形如小竹。秆瘦细有节,上部有分枝,平滑无毛。叶互生,细小扁平,呈狭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成瘦长的鞘,鞘口有毛。夏秋梢头抽生直立穗状花穗,穗轴纤细,穗上密生黄褐色柔软长芒,状似猫毛。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止渴,解暑利尿,分清浊。
主治:暑热口渴,预防中暑,夏天感冒,小便短赤,热淋,淋浊,尿血,肝炎黄疸,糖尿病,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咸酸藤
别名:酸味草(通用)咸酸仔、咸酸草(潮汕)、咸酸甜(潮安、潮州)、咸酸鸡(潮阳)、小号盐酸鸡(惠来)、水盐酸(澄海)、味酸草、味酸仔(海丰)、鹁鸪酸(陆
凹入。春日腋生钟形小花,花单生,花冠淡黄色五裂,萼钟形,密生绒毛,较花冠长。
性味:味辛淡,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消风散寒,行气破积,散结止痛。入肠胃经。
主治:感寒腹痛,色寒腹痛,中暑腹痛,跌打损伤胸腹积痛,小便不通,小儿风痰结胸。
 
 鹅仔不食草
别名:鹅仔晤食草、鹅不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鹅仔草(汕头)。
形态:本品为菊科石胡荽属石胡荽。生于田野畦畔池沟边斜坡路旁。茎淡绿色,纤弱,多分枝,披散倾卧,长二、三寸,基部着地生根。叶互生,无叶柄,叶片小,呈楔形,长约二分,先端钝尖,边缘有粗锯齿一至二个。四时开花,顶生和腋生,球状头状花序,径约一分许,花冠黄色,全部为管状花,总苞片二列。
性味:味辛,气香,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散气去积止痛;外用取嚏通窍去翳。入脾肺经。
主治:跌打损伤,感冒鼻塞,小儿疳积,百日咳;外治目生翳点,鼻痧,慢性鼻炎。
禁忌:孕妇忌服。
 
 
灯笼草
别名:灯笼泡草、打卜草(潮汕)、天泡草(普宁)、天灯笼(汕头)、苦灯笼(南澳)、卜仔草(揭阳)。
形态:本品为茄科酸浆属苦蔗。全草有短毛,多分枝,直立或斜卧,高一、二尺。茎绿紫色,节稍膨大。叶互生,具长叶柄,叶片广卵形,长达二寸,先端稍尖,基部心形而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浅锯齿或浅波状。夏秋腋生下垂短花梗,花冠漏斗状,浅黄色。结绿色圆形浆果,由膜状萼片包裹,形如灯笼。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根味甘。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外用消炎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肺热喉痛,肺病,腮腺炎,热疝,血淋;外治皮肤疮肿,天泡疮,牙龈肿痛。
 
 
黄花仔
别名:黄花草(潮安、澄海)、千打槌(普宁、海丰)、四稔槌(普宁)、七寸金(南澳)、千下槌、四稔槌(普宁)。
形态:本品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地耳草。生于田野畦畔坑沟路旁近水湿地。茎草质绿色,直立瘦弱有四棱,高四、五寸。叶对生,卵形,长二、三分,无叶柄,基部抱茎而生,有明显纵脉三条。夏秋开小花,为黄色整齐五数的离瓣花,着生于聚撒花序上,萼片五数绿色,与花瓣等长,雄蕊多数,雌蕊一枚,桂头三分枝。
性味:味甘淡微苦辛,气微香,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去湿行气散瘀;外用解毒消肿。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胁积痛,胁肋疼痛,肝炎,黄疸,痢疾,小儿疳积,产后腹痛;外治身上生瓜,蛇咬伤。
 
 
 
五瓣梅
别名:五瓣梅(潮州),五合梅(潮阳、揭阳),钟仔草(普宁、汕头、南澳),土羚羊(揭阳),田白菜、涂格篮、肺炎草(潮安)、五瓣梅、田五瓣梅(普宁),通泉草、虎仔草、石淋草(泉州)。
形态:本品为参科通泉草。本草生于草坡、路旁及田野湿地。春、夏、秋三季均可采。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区。
性味:苦、平。
功效:有止痛健胃、解毒的作用。
主治:偏头痛、消化不良、疔疮、脓疱疮、烫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喉痛、肺热咳嗽出血:五瓣梅40克,水煎冲蜜服。
②治妇女乳痛初起:五瓣梅、水煎冲酒饼1粒内服。或捣烂加酒敷患处。
③治狗咬伤、疔疮:五瓣梅、菊花叶等量加红糖捣烂,外敷或水煎内服。
④治痈疽疮肿:五瓣梅干燥研末、调冷开水敷患处,1日2次。
 
 
接骨消
别名:软枝接骨消(潮安、汕头、澄海)、串骨消(汕头、揭阳、澄海、海丰)积骨消、有骨消(潮安、澄海)、痛骨消(普宁)、金钱薄荷(普宁、饶平)、白花蚶壳草(潮阳)、透骨消(广州)。
形状:本品为唇形科连续单属连续球。生于田野阴湿处、通常多人工栽培。多年生匍匐状草本。茎方形细长,基部带红色,节上着地生根,蔓延繁殖。叶交互对生,具长叶柄,叶圆形或肾形,径约寸许,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叶脉明显,形似蚶壳草。春夏开花,花轮腋生,少花,花冠唇形,淡紫色而有紫斑,长约四、五分。
性味:味微苦辛,气香,性微温,无毒。
功效:内服祛风通络去积止痛;外用去积止痛,入肝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背积痛,腰痛,风湿腰痛,四肢痉痛,沙石淋;外治手足扭伤痉病。
 
 
臭黄藤
别名:臭黄藤(潮汕),黄藤根(揭阳、潮阳、汕头),假茉莉、许树、水胡满、苦喇叭香(南澳),沿藤(澄海、饶平),臭屎茉莉(陆丰)。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苦朗树。本草生于海边滩头、路边、坡地杂草丛中。根、茎全年可采。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用。
主治:跌打损伤、流感、疥癣、疮痈、疟疾、肝炎、湿疹、阴道霉菌发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跌打损伤:鲜臭黄藤15克,捣烂取汁,加酒适量,炖60分钟服。
②治跌打撞伤、不省人事:臭黄藤根60克,浸酒500毫升,内服少许,外擦患处。另外取生叶适量捣烂加酒适量外敷患处。
③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臭黄藤根30克,文火水煎,分3次服。
④治腰腿风湿痛:臭黄藤根15克,钉地根、马鞍藤各10克,水煎服。
⑤治皮肤湿痒、疥癣:臭黄藤、白花磨其草各60克,苦刺心90克,水煎洗。
⑥治湿疥:臭黄藤叶、漆大菇、橄榄叶、紫苏叶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鸡掇鼻
别名:鸡掇鼻、土牛膝、土牛七、白花土牛膝(潮汕)、方骨相思(潮安、潮州、南澳)。
形态:本品为苋科牛膝属土牛膝。生于山野村边路旁旷地,或人工栽培。一或二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多分枝,稍呈方形,多少被毛,高二、三尺,基部带木质,节膨木似牛膝,叶对生,椭圆形,长二、三寸,有短刚毛,全绿,先端尖,基部楔形,有叶柄。
性味:味涩微甘,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怯风去积通络壮筋骨;外用解喉毒。入肝肾经。
主治:疟疾,痢疾,腰部痰痛,风湿痰痛,妇人白带,外治喉痛。
 
 
臭花
别名:臭尿花、五色花、猪尿花(潮汕),刺苏、红花刺苏、臭番仔(潮阳),如意花(海南、惠阳、广州、新会)土红花(漳州、晋江、厦门)。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五色梅。生于村边、路旁、园边。全年全草可采。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
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有臭味,有小毒。
功效: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功用。
主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湿疹皮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感冒高热:臭花叶、山梅根各30克,水煎服。
②治湿疹:臭花晒干研为细末,每服10克,用温开水送服。再以鲜榕树叶煎水外洗。
③治口角炎:臭花、桑白皮各10克,生地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④治松毛虫皮炎:臭花1份,松柏树叶1份,共煎水外洗。

潮汕中草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one-丁丁
  • 文件大小2.45 MB
  • 时间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