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看完《海上钢琴师》心得体会 】是由【cc】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看完《海上钢琴师》心得体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看完《海上钢琴师》心得体会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1
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给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犹如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别而又神奇的海上钢琴师。1101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给予传奇色调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当如何生活。
人生应当如何栖居?人应当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索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活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你会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但他却是一名社会的弃儿,从小成长与船上,养父丹尼因他没有任何诞生证明文件,胆怯 被人抢走,以至于不允许他离开船半步,他没有做为社会存在的证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忙过客,1900仅是他们记忆中的一瞬,随着他们的远行而渐忘,1900仅有一位挚友小号手麦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岁月使得他们相互依存,但这微薄的依存是无法证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与世界隔阂,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洁,却很真实,因为那无限扩散的城市让他看不到终点,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惊围围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1900的乐曲不应在凡世,应当留于天堂,他的音乐才华不仅使他的名字流传于弗吉尼亚号上,也惊动了当时物欲横流的世界,爵士乐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战,在波涛汹涌的邮轮上,一场较量无可避开,这不仅是名利之心与纯净心灵的较量,还是凡世乐音向天堂之声的冲击,事实证明,纯净的心灵才能谱写动人音符,挑战者在嘲讽声中狼狈地逃离,1900的音乐也因此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钱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然而正如1900能在乐队演出中喊出的:“Fucktheregulations!”,将规定抛之于脑后,面对社会的诱惑,他只回应了一句:“音乐是不能和演奏者分别的”,将已将录制好的乐曲夺走,选择了孤独的音乐,放弃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句简洁的回答,他鞭笞了当时的拜金主义思想和对权势的狂热,引出了埋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呼喊,纯净的心灵容不得玷污!
麦克斯曾试图用财宝以及名利劝告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实的回答:“陆上的人喜爱寻根究底,虚度许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忧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行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艳羡”。这是何等淡然的心态,以至于不由得拷问自己,当我面临如此选择之时,是否能这样取舍,存在于社会联系之中的我们有多少不愿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东西,驱使着这一切的终究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坦然承认,我们无法做到像1900那般的豁达,因为我们始终被社会这个大链子所牵引着,这是无法回避的,尽管我们无法抛弃一切的世俗观念,但我们还是能做到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净土的,我认同理解1900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一切并不是属于我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同点,追求名利而不狂热,憧憬财宝而不痴迷,恒久也不要做权势的奴仆,我想这样才会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观念吧。
我与1900不同,我自小不具备音乐才华,唯有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艺术的认同感或许是我们的共通之处。我向往过用艺术变更我的人生,我知道1900不会如此,尽管他的才华足以让他的人生转变,在他眼中的人生不过是走一条路,住一栋房子,一块地,选择一道风景观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然而对我而言,这种观念过于消极,人生是有所选择的,也是绚丽多彩的,每一片家园,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寄予感情,有所流连,人生有其志向,尽管来去匆忙,但充溢意义,以至于在我们离开人世时,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挚的泪痕。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暖和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情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当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起先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2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半吐半吞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许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多数的才华和多数的流淌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意,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诞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诞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挚友同事,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诞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假如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白自己的存在呢?
我始终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亵渎规则,亵渎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胆怯 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亵渎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战胜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多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别,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全部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找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悲观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肯定自由的人也是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将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将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终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行避开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终点,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终点,我须要望见世界的终点。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爱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逍遥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楚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翱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动,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妙,只有存在的美妙,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妙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躲避自己不喜爱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许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热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终点的路。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欢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3
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华蜜。
惟有海洋这般广阔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很简洁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宽恕我,我的挚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确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终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决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多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
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软弱了。所谓“不软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软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恒久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多数掌声。然而,他须要的不是这些。假如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始终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闻: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全部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4
似水流年,总是无法挽留那些苍白又静美的片段,被光阴掩埋的故事,想专心去珍藏,便偶感瞬间记载下的文字。希望这字里行间留下的蛛丝马迹,能让时间回复,穿过岁月的断层,回到过去——曾经感动心灵的瞬间。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AlessBaricco的独白剧。
不明身份的孩子,黑人水手的纯良,深夜琴声的奇妙,以及游客们的痴迷,好像一切的一切的剧情,随着缄默的大海在潮起潮落的间隙,都充溢的暖色调的悲伤。在海上所发生的一切,用极端浪漫主义手法讲解并描述了主角1900传奇的一生。而主角1900本身有股很特别的静态美,好像独立于喧嚣之外的透亮体,充溢才华,有颗脆弱又敏感的心,却怕被人发觉。这样的一个男子,在弹钢琴时的画面,竟是如此的赏心悦目:气质优雅,目光飞扬,双手如蝶,曼妙飘舞。
这样的男子,会令人眩晕,接着,便沉醉于他的音乐中。
影片中钢琴是极佳的音乐背景铺垫,在《海上钢琴师》的剧情中更显现张力。
音乐在节奏的调整、力度的限制、声部的均衡、音色的运用,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
剧情中,音乐动静分明,张驰有致,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慢奏时,弱音通透得温馨静雅,颤音细密得丝丝入扣,细微环节纤毫无遗,快奏时,韵律绮丽,节奏显明,跳动感极为活泼,弹跳感受手可及。
翻过乐章的华服,细细的品尝这个男子,干净,纯粹。
他一生看尽海上潮起潮落,透亮的孤独,隐隐的愁闷,孤独的浪漫。他可以掌控钢琴上黑白的琴键,却无法掌控城市里交织的街道。他疏离人世,带着对音乐深深的眷恋与纯净得近乎苍白的浪漫,活在与世隔绝的轮船里,沧桑孤独。
他说,陆地上的人喜爱寻根问底,所以虚度了很多光阴。
1900一个人在船上空弹着钢琴。
他说,希望天堂也有钢琴。
然后,那个鲜活的、用音乐筑起的生命坍塌了。
最终,古朴的街道,定格了这段故事的结束。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5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影片所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净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假如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溢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详细反映。好像全部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溢可能性的美妙将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幻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觉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溢期盼。而1900南辕北辙。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化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净世界。好像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妙希望,但最终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好像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净与美妙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起先。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袤世界的恐惊。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胆怯 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溢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调。故事的一起先,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净的写照。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影片的音乐肯定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与影片基调的完备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协助,更是故事情节的干脆参加者。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终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看完《海上钢琴师》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