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梦令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李清照词.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如梦令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李清照词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如梦令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李清照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如梦令李清照诗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用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说明】: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少,晚风急猛。
②浓睡不用残酒:固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熟睡。
③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④绿肥红瘦:指绿叶旺盛,红花凋落。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稀少,晚风急猛,固然熟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尝试地
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来同样。唉,你知道吗,知道吗?
海棠树应当是绿叶旺盛、红花凋落了。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确立“才女”地位之作,惊动朝野。听说就是这首词,
使得赵明诚昼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了然这首小令在当时惹起的惊动。又说此词
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力透纸背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用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毛毛雨;夜晚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清晨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好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画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适合的写出了暮春的特色,风吹的紧而雨倒是冷落,四个字即便人可以感觉到暮春的气味。“浓睡不用残酒”则写出了人物此刻的状态,刚才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类状态下最简单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约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
这样就理所应当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奇妙适合,灵巧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能否花瓣零散,令
1/6
人不忍面对,所以急急地向“卷帘人”咨询。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肯意春季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不由得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酣畅淋漓。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这让她预料之外,固然她心里盼望海棠仍旧,但自己也理解风雨以后必是花事凋落,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不测的欣喜。“海棠仍旧”从后边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类手法使得其词更为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
不测之情,还隐约道出了“卷帘人”不认识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不认为意,这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对照,主人公的细腻委宛与“卷帘人”粗疏冷淡之间的对照。词至此,又叠进一层,境界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节气,何况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毅然是不会仍旧了,所以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回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爽。“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目前的情况。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奇新奇、生动传神,看似手到擒来,倒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代了“多”,“瘦”替代了“少”,写出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美,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其委屈工整,委宛无量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但指花朵,还隐指了
春季花团锦簇的情景与色彩,隐指了春季众多非常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季里的愉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传神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觉。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新奇。它波折委宛,境界层层叠
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不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无像其余
诗篇同样直接写怎样百花凋落、怎样伤心难过,而是经过听觉、视觉等侧面创建
暮春节气的气氛,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觉,进而可以更为激烈的惹起读者
的共识。
其次,作者经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睁开全文。这类写法,不但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好的画面,增加了真切感,并且
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经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切可信。别的作者在对话中略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感情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照着描绘了两个人物的感情心思。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古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定反应。只管喝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怀的第一件事还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
侍女问个终究。一个“试”字,将词人关怀花事却又惧怕听到花落的信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终究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波折有致。对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庸俗不堪,
2/6
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怎样呢?——“却道海棠仍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觉特别不测。原来认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必定凋落得不行样子了,但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以后,却不认为意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示侍女对女主人委屈的心事毫无察觉,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漠不关怀,也表示词人听到答话后感觉百思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以后,“海棠”
怎会“仍旧”呢?这就特别自然地带出了却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问,也象是喃喃自语:这个马虎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当是绿叶旺盛、红花稀罕才是!“应是”,表示词人对窗外情景的推断与判断,口吻极当。由于她毕竟还没有亲眼目击,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
中也暗含着“必定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行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能为力的惜花情在,堪称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义,自然是“卷帘人”所不可以体察也不必更多理睬的,她毕竟不可以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或许是她所以作出上边的回答的原由。最后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向来为世人所称道。“绿”取代叶,“红”取代花,是两种颜色的对照;“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分而旺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落稀罕,是两种状态的对照。原来平平经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这样色彩鲜亮、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建。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示春季的逐渐消失,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马上到临吗?这类极富归纳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惊叹不已。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其委屈精工,委宛无量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波折委宛,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畅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这样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摆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波折,自是圣于词者。”堪称的评。
3/6
4/6
5/6
6/6

如梦令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李清照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