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论坛 2014年第2期
论西周青铜器与铭文的文化功能
刘全志 1 聂小雪 2
(,北京 100875;,河南济源 459000)
摘要:西周青铜器是礼乐制度的产物,因此它的形制、纹饰乃至排列组合都昭示着既定的礼乐制度,所谓“器
以藏礼”指的就是青铜器能从各方面展示出礼乐规范的重要功能,“铸鼎象物”无疑就是“铸鼎显礼”“铸器以显礼”。
天子铸器以沟通天地、承接天命,而公侯大夫铸器无疑也是通过祭祀向祖先祈福,以保佑后世子孙,其背后的意义同
样也起着展示权力、规范秩序的重要功能。青铜器是西周制礼作乐的载体,青铜制度往往就是礼乐制度,青铜观念往
往就代表着礼乐观念。
关键词:青铜器;铸鼎象物;权力;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4)02-0037-05
青铜礼器是贵重之物,属于贵族之用,所以《礼加彰显。同时,铭文又具有独立性,它能脱离于载
记·曲礼》云:“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体,诉说并建构着自己的价值和功能。
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西周青铜器是礼乐制度的产物,因此它昭示
虽贫,不鬻祭器;虽寒,不衣祭服。”[1](P1258)由此可着既定的礼乐制度,所谓“器以藏礼”指的就是青
见,青铜礼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清人阮元铜器展示礼乐秩序的重要功能。正是由于青铜器
说:“三代时,鼎钟为最重之器,故有立国以鼎彝为的这种功能,我们才能通过它的种种特点去探究
分器者:武王有分器之篇,鲁公有彝器之分是也;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和礼乐观念,乃至礼乐精神,
有诸侯大夫朝享而赐以重器者:周王予虢公以爵, 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般的器物去把握。《左传》
晋侯赐子产以鼎是也;有以小事大而赂以重器者: 记载的春秋君子们一再强调“惟器与名,不可以假
齐侯赂晋地而先以纪甗,鲁公赂晋卿以寿梦之鼎, 人”[1](P1894),这样一种重器的心理无疑是在强调器
郑赂晋以襄钟,齐人赂晋以宗器,陈侯赂郑以宗器, 物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器物不是一般的用品,它
燕人赂齐以斝耳,徐人赂齐以甲父鼎,郑伯纳晋以联系着人伦,联系秩序,联系政治,更关联着权力。
钟镈是也;有以大伐小而取为重器者:鲁取恽钟所以孔子说:器物“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
以为公盘,齐攻鲁以求岑鼎是也。……且有王纲废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1](P1894)从
坠之时,以天子之社稷而与鼎器共存亡轻重者:武本质上说,青铜器是名物器服的一种,研究青铜器
王迁商九鼎于洛,楚子问鼎于周,秦兴师临周求九往往会陷入名物器服的繁琐考证,而失去了大体,
鼎是也。”[2](P633-634)阮元所举虽然多是春秋战国之所以历来学者一再提醒人们不要“以名物器服蔽
事,但从中也能看到西周青铜制度的强劲和韧性。‘三礼’”[3](P23-24),魏源的这句话说得极为精辟,他
铭文是铸刻于青铜器之上的文字,它依附于在告诉我们解释古代名物器服时要注意“通经致
青铜器、表现着青铜器,使青铜器的价值和功能更用”的同时,更向我们传递了器物背后所蕴含的礼
收稿日期: 2014-02-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
论西周青铜器与铭文的文化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