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在座的很多都是优秀家长,曾经,你一定为孩子的成长洒下了不少艰辛的血泪。但不管有多苦,也不管有多累,看见孩子有出息,您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对吗?的确,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去年春节话以及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时到茂名考察,他给孩子们讲述了读书的三个希望,那就是:“读书是个人的希望;读书是家庭的希望;读书是国家的希望!”实现这三个希望,做家长的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主题。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成人、成才中各自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用一幅画来比喻,家庭教育是底色,学校教育是素描,社会教育是韵色;如果用土壤、水份和阳光来比喻,家庭教育是土壤,学校教育是水份,社会教育是阳光;如果让语言文字表述,家庭教育是主体,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主流。在经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越来越多地完成着协同作战的任务。不管青少年在校受到的是思想行为上的教育,还是在家庭受到的品质教育,或是社会上的政治教育,虽然采取的形式方法不同,但本质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三教”在未成年人教育往往很难发挥出“1+1+1≥3”的效果,有时反而出现了教育成效相互抵消、乃至为零为负的现象,乃至为零为负的现象,譬如所谓“5+2≤0”现象。纠其因,就是各个教育主体缺乏主动寻求教育衔接点,各自“单兵作战”使得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在教育行动上经常南辕北辙、相互冲突,从而大大抵消了正面教育的作用。故此,务必要加强教育合作,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形成“三结合”的教育合力的大教育观,才能提高育人效果。在“三教”中,家庭教育是主体,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主流。
何谓家庭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
终身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或许有客观原因,或许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很多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父母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费用花销,不去管孩子的在校情况和社会情况:有的为了生存,只顾打工赚钱做生意,对孩子放任不管,还美其名曰“爸妈赚钱还不是为了你”;有的受当今社会负面影响,经常在子女面前谈论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等错误观念,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肆意在家酗酒、赌博、玩游戏,破坏孩子的学习环境;有的交友不慎,使孩子也身受其害;还有的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拿高分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时间少了,方法错了。就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由于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模仿的天性,在道德和品质上,就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再由于他们的行为很自然的会得到来自父母的评判,而这种评判大多数是父母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做出的,如果这种评判是一把刻度错误的尺子,那么他对美丑、是非、好坏的判别能力就受到了扭曲,他下次就会很自然的做错误的事。由此可见,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问题孩子一定出自于问题家长。所以,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也才能使这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一、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家里的一只小羊。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牵着羊到山坡上玩耍。每当他看到心爱的小羊有滋有味地吃着山上的嫩草,就感到无比快乐。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只小羊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把自己听来的和从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羊听,觉得和小羊在山坡上晒太阳是最幸福的事情。可是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疲劳过度,孩子躺在山坡的阳光下睡着了。当他一觉醒来,发现羊不见了。孩子焦虑地走遍了整个山坡,仍然没有见到羊的影子。他哭了,因为他害怕永远也见不到这个最心爱的伙伴。天快黑了,他赶紧跑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
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