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包蕾萍
提要:生命历程研究最近在国内成为新的热点。本文简单回顾了 1960
年以来生命历程理论的发展脉络, 首先澄清了生命历程与生命周期以及生活
史研究的关系, 其次着重介绍了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 提出轨迹、年龄、转
变等时间概念不仅直接体现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创新之处, 还是其研究范式的
重要基础, 而国内有关研究还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拓展。
关键词:生命历程时间观本土化
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出现以后, 以美国埃尔德(Elder)教授为
代表的生命历程(life course)研究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 吸引了大量
研究者的关注。 1999 年, 李强等人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对有
关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以后, 国内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领域都相继涌
现出了不少关于生命历程的研究和著作, 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一种
崭新的视角。但我们也注意到, 其中部分研究存在这样一种倾向, 似乎
所有与社会事件有关的分析都可冠之以“生命历程研究”。笔者认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是对生命历程理论的一种误读, 因为, 事实上, 生命
历程理论的创新及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应该在于其时间观, 以社会事
件来简单地概括难以真正体现其精髓所在。为进一步促进对有关理论
的理解和研究, 本文将着重从时间观的角度来分析生命历程理论的实
质与内容。
一、历史继承与扬弃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 生命历程并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等于生
命周期(life cycle)或生活史(life history), 这两种研究是生命历程理论出
现之前就存在的研究思潮, 对生命历程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但后者与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120
论文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一)对生命周期概念的反思
总体来说, 生命周期是将生命视为一种随个体或组织的发展, 社会
关系或角色的不断转换循环的过程和阶段。不同的研究领域对生命周
期有不同的界定, 如人类学领域, 田野研究提出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出生
到死亡的不同阶段;家庭研究领域, 生命周期是指一系列根据家庭结构
与规模变化划分的为人父母的不同阶段;心理学领域, 则强调按自我同
一性的发展来划分不同阶段。
对社会角色的重视是生命周期理论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某一阶段
稳定的角色关系会给人们提供方向和规则, 将个体锁定在一系列社会
期望和非正式的支持之中。这种锁定带来的责任感保证了人格的稳
定, 同时也保证了个体生活的稳定, 使各种危险与意外的可能性最小
化。如国外学者(Robins , 1966 , 转引自 Elder , 1998)研究证明, 一个有行
为问题的儿童, 如果在成人后找到一个品行端正的伴侣, 其成功的机会
就会大大增加。与这位伴侣的结合实际上就起到了锁定的作用, 能为
个体的发展提供一种稳定的社会角色和情感支持。
生命周期理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世代的概念。出于对繁衍和
养育等成熟过程的关注, 生命周期理论偏好从不同世代的转换来分析
个体的社会阶段, 如祖辈、子辈等角色的变化等等。它认为从新生儿到
逐渐成熟, 到社会化为成人, 再到繁衍下一代, 实际上就是一个代际更替
的过程, 生命周期中社会阶段的变化也因此具有一种不断重复的特征。
总体来说, 生命历程理论非常赞赏生命周期理论所采纳的关系或
角色的视角, 并将其视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出发点, 但同时也认为围绕世
代展开的生命周期概念存在下列诸多不足:
第一, 生命周期概念致力于寻找人类共同的阶段模式, 这种模式化
思维将人类生命及其发展简单化、统一化, 限制了对生命的多元性和丰
富性的发现。如结婚、生育和养育等家庭生命周期只适用于传统社会
的普通人, 却不能用于解释当代社会中大量出现的未婚、未育以及多次
离婚的个体的生命轨迹。
其次, 生命周期概念无法解决多重角色问题。每个人通常都在同
一时间扮演多个角色, 如一个人可能同时是妻子、母亲和雇员, 但这种同
时性的角色扮演不在生命周期理论的思考范畴之内, 相应, 它也无法探
讨多重角色的管理与协调, 如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的互相支持或冲突。
121
社会学研究
最后, 生命历程理论对生命周期理论最重要的批评在于, 生命周期
概念对时空位置与重要性不敏感。世代这一术语不包含时间性的维
度, 上一世代的成员并不一定是拥有共同历史位置的人, 如父辈世代的
出生年代可能上下相差近 30 年。时间跨度越长, 同一世代的历史体验
差异越大。如就现阶段的中国人群体而言, 中年世代可能出生在 50 年
代, 也可能出生在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428 KB
  • 时间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