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PPH)
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学黄爱萍
定义
PPH: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LPH(晚期产后出血):产后24小时至产后6周的大量阴道出血。
危害
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我国)
产后出血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美国)
已有贫血或合并其它合并症的产妇病情恶化
诱发产褥感染
由于输血导致输血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Sheehen综合症
创伤:不易控制的产后出敌国需行子宫切除止血
病因
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
软产道裂伤
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的机制
子宫收缩:内源性或外源性宫缩物质如催产素、前列腺素等作用,使胎盘娩出后子宫体能明显缩小,宫腔几乎缩小到四壁贴紧,-1cm,厚至4-5cm,子宫肌层不同排列方向(纵、横、环),使宫缩时肌纤维相互交叉,每一肌细胞有两个弯曲度,使每一对肌细胞收缩时呈“8”字形,压迫肌纤维之间的子宫血管,使其迅速闭合,达到止血目的。
子宫胎盘剥离面的变化;胎盘剥离时从子宫蜕膜层的海绵层与子宫蜕膜分开,基底层留在子宫壁,可从此处长出新的子宫内膜,胎盘剥离时创面同胎盘大小,子宫收缩后使创面缩小到7-8cm直径,创面和血管、静脉窦因肌纤维收缩压迫止血。
产后出血的机制
凝血物质的作用:妊娠各种凝血物质增加,使创面很快形成许多凝血块覆盖。
子宫血液量变化:妊娠期子宫血流量可达1000ml,胎盘排出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血流量大大减少,原来开放的大血管闭合。
产后出血的预防
加强产前检查,积极纠正可能引致产后出血的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对其加强围产监护:如多产史、产后出血史、重症肝炎、心血管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疤痕子宫、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妊高征、严重贫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死胎滞留过久等。
加强产时监护,积极减少产后出血的诱因:
加强产后观察,正确评估出血量:
1、产后2小时观察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正确评估产时、产后出血量:目测法易低估失血量,方法如下:
出血量的评估法
称重法:在分娩前将产妇所用的敷料和消毒单、巾一律称重,产后将被轿浸润的敷料、单、巾称生,减出初称重量为失血量,。
容积法:用专用的产后接血盆测量出血量,也可用量杯测量产后置于产妇臀部弯盘内的血量。
面积法:按事先测算过的血液浸湿的纱布面积10cm×10cm为10ml,15cm × 15cm为15ml计算。
休克指数:利用休克指数可以提供失血量的参考,,
休克指数公式:休克指数=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休克指数与失血量的关系
休克指数估计出血量(ml) 占循环血量比例
1000 23%
1500 33%
2000 43%
产后出血的预防
3、第三产程的主动处理: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胎儿娩出前肩时即给予催产素,及时钳夹、切断脐带、并适当牵引脐带,对胎儿娩出后20分钟胎盘仍未剥离者,可以生理盐水20ml+缩宫素10~20ml,经脐静脉推注,促进胎盘娩出;剖宫产时胎儿娩出后即可静滴或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10~20U,同时按摩子宫并牵拉脐带娩出胎盘。
4、胎儿娩出后,阴道出血较活跃,一次达200ml者,就应开放静脉通道输液,以备不测,同时积极处理。
产后出血的诊断
病因诊断
半数以上产后出血为宫缩乏力所致
第三产程时大出血:加强宫缩、进行腹部-阴道双手按摩子宫、药物加强宫缩以引起有效宫缩。
经以上处理无效时,即应采取以下步骤:
1、首先开放静脉通路、给氧、呼吸管理,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和循环。
2、寻求他人帮助,呼叫抢救小组。
3、立即抽血进行相关检验,另抽一支试管血置于产房行简单的全血凝块观察及溶血试验,初步快速确定凝血机制是否健全。
4、询问病史。
5、专人连续严密监护产妇神志、血压、心率、外周循环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行呼吸心电监护,甚至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护
产后出血(PPH)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