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讲南洪北孔.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讲南洪北孔 一、关于“南洪北孔”之称 二、南洪北孔的遭际与悲剧创作 三、《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历史兴亡之感 四、《长生殿》和《桃花扇》的悲剧品格五、《长生殿》和《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关于“南洪北孔”之称
十七世纪最后十余年间,中国剧坛上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这就是洪升《长生殿》(1688)和孔尚任《桃花扇》(1699)的相继诞生。
杨恩寿《词余丛话》云:“康熙时《桃花扇》、《长生殿》先后脱稿,时有‘南洪北孔’之称。”
康熙文坛上以“南洪北孔”著名。金埴《题桃花扇传奇》云:“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
“南洪北孔”:即指清初康熙时期两大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洪升是南方的浙江人,孔尚任是北方的山东人,又因为二人各写了一部轰动剧坛的反映历史兴亡的悲剧《长生殿》和《桃花扇》,故称“南洪北孔”。
二、南洪北孔的遭际与悲剧创作
1、孔洪的出生年代
2、孔洪的家教
3、孔洪的国子监生涯
4、孔洪的遭祸
1、孔洪的出生年代:
洪升,浙江杭州人,生于1645年,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第二年;
孔尚任,山东曲阜人,生于1648年,清朝建立的第五年,南明王朝灭亡的第三年。
二人皆出生和成长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抗清斗争正风起云涌的特殊时期里。在这个充满民族屈辱感的悲哀岁月中,洪升、孔尚任自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2、孔洪的家教:
洪升生于钱塘望族洪氏家族,自六世祖洪钟以降,深受明王朝的恩宠,校勘、刊印《清平山堂话本》的洪楩即是洪升的曾祖辈。洪升曾受业于毛先舒、朱之京等明代遗民学者,受儒家文化和遗民思想的熏陶。
孔尚任为孔子的第64代孙,深厚的儒家文化修养自不必说,而父亲孔贞璠又是一位崇尚民族气节的明末遗民,对孔尚任民族意识的形成无疑产生了重要作用。
末世的沉重感和民族沦亡的耻辱感为他们创作历史兴亡的悲剧提供了动力。
3、孔洪的国子监生涯:
洪升于1668年到北京国子监肄业,1690年因演出《长生殿》被革去太学生籍,才返回杭州。
1685年,孔尚任奉召进京任国子监博士,次年被外派治理黄河,1690年回京继续做国子监博士,不久洪升被革离京。孔洪应是师生关系,但尚不见他们之间存在交往的迹象。
洪升当了22年的太学生,依然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他的朋友说他“高才不偶”,“布衣终身”,是个典型的穷困潦倒者。
孔尚任仕途略比洪升好,做了10余年国子监博士,最后终于升了户部员外郎,可不到一年就因《桃花扇》而罢官,也是不得志的文人。
孔洪与满清的“离心离德”:
孔洪仕途不偶,与其个性有关。洪风流倜傥,“疏狂”不羁;孔清高傲气,不阿谀权贵。但也同他们的“离心离德”密不可分。
洪初入国子监时见过康熙皇帝,曾受宠若惊地写了三首“颂圣”之作;孔被康熙破格提拔为》表示感激涕零。
严酷现实使他们不再如当初那样崇拜那位异族“圣君”了。而他们漫游各地,凭吊古迹,广泛接触明朝遗老,使他们内心深处原本就有的民族意识与故国之思日益增强,无法不去构思并完成那与异族统治王朝“离心离德”的历史大悲剧了
4、孔洪的遭祸:
《长生殿》1688年完稿,1689年演出,以“非时唱演”获罪( 佟皇后去世不久),洪升被捕,革去太学生籍。赵执信、查慎行等,因听戏被革职。时人写诗叹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1699年的夏秋,《桃花扇》以“洛阳纸贵”之势,被传唤送达康熙;次年演出,孔尚任被罢官,成为一桩“疑案”。孔尚任《放歌赠刘两峰寅丈》:“命薄忽遭文章憎,缄口金人(金属所制的人)受诽谤”。
《长生殿》和《桃花扇》风行剧坛,留给世人永久的记忆和沉思。
《长生殿》使观众“数行泣下”(苏伦《长生殿题记》);
《桃花扇》使故臣遗老们“掩袂独坐”,“唏嘘而散”(《桃花扇本末》)
《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反响:
三、《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历史兴亡之感
孔洪的基本观点:
1、腐败享乐是国家民族走向衰亡的根源。
2、国家的存在与安定是美满爱情婚姻的保障。
3、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卑贱者的人格高于高贵者。

第三讲南洪北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