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三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初三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 】是由【薛定谔的猫】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三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初三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
第二单元:空气
:
N278%、O221%、%、%,%。
: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
激光技术。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2)三个基本性质(一
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1)化合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Fe2+:3个亚铁离子。
、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写法:
: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
1: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
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
(3)用途:灭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CO+CuO△Cu+CO2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燃料及应用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或空气)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或空气):.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aO+H2O=Ca(OH)2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优点: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1)金属的物理性质:
(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
属特性的物质.
铁合金——生铁和钢:主要成份都是铁,但含碳量不同
钛合金:熔点高、密度、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相溶性”等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1)铁的冶炼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③制成不锈钢

初三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薛定谔的猫
  • 文件大小273 KB
  • 时间2022-10-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