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化学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2).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化学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2) 】是由【113636566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必修一主题1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安全常识:
(1)酒精、煤油等有机物燃烧、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土盖灭;钠着火应用沙土盖灭,切不可用水
或CO2。
(2)使用、制备有毒气体时,宜在通风橱中或密闭系统中进行,外加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2、实验安全操作: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或用H2、CO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
度。
(2)防暴沸:蒸馏(加沸石或碎瓷片)。
(3)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加装安全瓶等装置。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举例
从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不溶的除去NaCl溶液中的泥
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
固体物质的方法沙
蒸发从溶液中提纯出溶质的方法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海水晒盐
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酒精灯、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
蒸馏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液态混合物管、接液管、锥形瓶
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
分液分液漏斗、烧杯CCl4与水的混合物
合物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萃取分液漏斗、烧杯
度有较大的差异溴水中提取溴
,
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的
支管口附近,冷却水的流向下进上出,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防止暴沸。
,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
液体要从上口倒出。
,不能将水分完全蒸干。
三、常见离子检验:.
离子检验方法现象原理
取少许溶液先加稀盐酸无沉
SO42—有白色沉淀生成Ba2++SO42—=BaSO4↓
淀,再加BaCl2溶液
Ba2++CO32—=BaCO3↓
取少许溶液先加BaCl2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32—+2H+=CO2↑+H2O
CO32—后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Ca2++2OH—=CaCO3↓+
H2O
取少许溶液先加稀硝酸酸化,
Cl—有白色沉淀生成Ag++Cl—=AgCl↓
再加AgNO3溶液
取少许溶液滴加NaOH溶液,
NH4+加热,产生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OH—NH3↑+H2O
①取少许溶液加入NaOH溶液①有红褐色沉淀生成①Fe3++3OH—=Fe(OH)3↓
Fe3+
②取少许溶液加入KSCN溶液②呈血红色②Fe3++3SCN—=Fe(SCN)3
用铂丝蘸取钠盐或其溶液做焰色反应
Na+火焰颜色呈黄色
用铂丝蘸取钾盐或其溶液做焰色反应
K+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
焰色反应: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的现象(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步骤:洗(用稀盐酸洗)、烧、蘸、烧、观。
钠的焰色反应:黄色;钾的焰色反应: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必修一主题2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摩尔符号:mol
(2)使用该单位时,应指明对象,它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是一个物理量,×1023mol-1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单位:mol-1
(2)×1023个
(3)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关系:n=N/NA
3、摩尔质量
(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
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n=m/M
4、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粒子数目②粒子的大小③粒子之间的距离
(2)当微粒的数目一定时:固体、液体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
而粒子间的距离又决定于温度和压强。
(3)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m单位:L/mol
标准状况下,。
(4)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n=V/Vm
5、阿伏加德罗定律
(1)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有“三同”必推出另一“同”)。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I/L;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CB=
2、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一定规格)、胶头滴管
(2)步骤:①计算m=c·v·M②称量③溶解(冷却)④转移(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和洗涤 ⑤定容⑥摇匀⑦装瓶贴签
注意:1)在配制之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2)定容操作要点:加水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
入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要学会误差分析:,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残留有少量蒸馏水,
则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3、溶液稀释的计算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2Na+2H2O=2NaOH+H2↑,表示2molNa与2molH2O完全反应,生成2molNaOH和1molH2.
四、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说的常见错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常温、常压下,+,明确化学式中各粒子间关系
2、标准状况下,;,而水不是气体
3、,根据反应产物确定转移电子数
4、,含有CI—个数为1NA当溶液体积为1L时
5、常温、常压下,1mol氖气含有原子数为2NA氖气为单原子分子,记住常见气体的化学式,如:.
Cl2、O3(臭氧)等
6、18gNH4+中所含电子数为11NA应为10NA,明确各粒子数计算方法
7、常温、常压下,
注意:,要先看条件:是否标准状况(0℃,101kPa);再看状态:是否是气体。
五、物质的分类
1、分类法
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混合物如:空气、氯水、氨水等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物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酸、碱、盐
纯净物有机化合物如乙醇、CCl4等
单质金属
非金属
2、分散系及其分类
⑴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⑵常见分散系(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100nm>100nm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介稳)不稳定
①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豆浆、烟、云、雾等;
②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③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3、下列化学式与指定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应关系为
CH4——天然气CO和H2——水煤气CaSO4·2H2O——石膏粉
NaHCO3——小苏打粉Na2CO3——纯碱、苏打粉CaCO3——石灰石、大理石
NH4HCO3——碳铵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FeSO4·7H2O——绿矾CO2——干冰
KAl(SO4)2·12H2O——明矾Ca(ClO)2和CaCl2——漂白粉CuSO4·5H2O——胆矾、蓝矾
H2O2——双氧水SiO2——石英、水晶Na2SiO3溶液——水玻璃Fe2O3——铁红、赤铁矿
Fe3O4——磁铁矿Al和Fe2O3——铝热剂
六、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变化的分类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⑴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2Na+2H2O=2NaOH+H2↑Cl2+2KBr=2KCl+Br2
⑵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⑶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4Fe(OH)2+O2+2H2O=4Fe(OH)33Fe+2O2Fe3O4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SO2+H2OH2SO3Na2O+H2O=2NaOH是化合反应而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2Fe(OH)3Fe2O3+3H2O是分解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离子反应
1、酸、碱、盐的概念
⑴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2SO4、HCl、HNO3、H2CO3、CH3COOH等。
⑵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Ba(OH)2、KOH、NH3·H2O等。
⑶盐: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Cl、Na2SO4、CaCl2、NH4Cl等。
2、离子反应
⑴定义:在水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a、有沉淀生成;b、有气体生成;c、有水、弱酸、弱碱生成。
3、离子方程式
⑴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方程式
⑵书写步骤:“写(写化学方程式)、拆(把强酸、强碱及易溶盐拆写成离子)、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
的离子及化学计量数约简为最简)、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意义:不仅可以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具体反应,还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1)在离子反应里,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拆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物质一般都保留其化学式,不能拆写。
强酸:盐酸(HCl)、硝酸(HNO3)、硫酸(H2SO4)
强碱:NaOHKOHBa(OH)2Ca(OH)2
可溶盐:氯化物:除AgCl外;硝酸盐:所有;硫酸盐:除BaSO4外
碳酸盐:Na2CO3K2CO3(NH4)2CO3
碳酸氢盐:所有(如NaHCO3KHCO3)
(2)检查离子方程式,方程式两边电荷总数和原子总数是否相等。
5、离子共存:在溶液中,如有两种离子若能发生反应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
⑴有沉淀生成,如Ba2+和SO42-、Ag+和Cl-、Fe3+和OH-等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⑵有气体生成,如CO32-、HCO3-与H+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⑶因生成水或弱酸或弱碱,如H+与OH-因生成水、NH4+与OH-因生成一水合氨而不能大量共存。
⑷隐含条件时常见情况:
①“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Fe3+、Fe2+、Cu2+、MnO4-等。
②“酸性溶液”中隐含该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即:能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OH-、HCO3-、CO32-等
③“碱性溶液”中隐含该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即能与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NH4+、Fe3+、Al3+等。
6、常见离子反应:.
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⑵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⑶氧化铁溶于盐酸中Fe2O3+6H+=2Fe3++3H2O
⑷氯化亚铁加入氯水中2Fe2++Cl2=2Fe3++2Cl-
⑸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3++Fe=3Fe2+
⑹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2Fe3++Cu=2Fe2++Cu2+
⑦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OH—+Cl2=Cl—+ClO—+H2O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常见元素的价态:H、Na、K、Ag+1价Ca、Mg、Ba、Zn+2价Al+3价Fe+2、+3价。
Cl-1、+1价,C+2、+4价,NO3-、HCO3--1价,CO32-、SO42--2价。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升降。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4、基本概念及关系:
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得(电子)--还(还原反应)--氧(氧化剂)
5、表示方法:双线桥和单线桥法
6、常见氧化还原反应:Cl2+H2OHCl+HClO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2Fe+3Cl22FeCl3
必修一主题3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金属钠的单质:
(1)与非金属反应;2Na+Cl22NaCl;
4Na+O2=2Na2O(白色粉末),2Na+O2Na2O2(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熔化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为放热反应;
游、嘶——有气体生成;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有碱生成
(3)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溶液反应,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
淀,不能置换出金属铜。
(4)注意:少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取用,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割,剩余的钠放回原

剂瓶。
(5)主要用途:制过氧化钠,制稀有金属,钠钾合金作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制高压钠灯用于道路的照明。
(6)工业制法:电解熔融的NaCl;
2、钠的氧化物::.
Na2O+H2O=2NaOHNa2O+2HCl=2NaCl+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用作供氧剂、漂白剂。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
(1)物理性质:碳酸钠,白色易溶于水的粉末;碳酸氢钠,白色溶于水的细小晶体。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NaHCO3可作为食用碱。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解度>碳酸氢钠溶解度
(2)化学性质:2NaHCO3Na2CO3+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HCO3-+H+=CO2↑+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CO32-+2H+=CO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CO32-+Ca2+=CaCO3↓(白色)
Na2CO3+BaCl2=2NaCl+BaCO3↓CO32-+Ba2+=BaCO3↓(白色)
Na2CO3+CaCl2=2NaCl+CaCO3↓CO32-+Ca2+=CaCO3↓(白色)
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
(3)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
: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CO2+H2O=2NaHCO3
(4)鉴别Na2CO3、NaHCO3的方法:
a、分别取少量试样于两支试管中,加水配成等体积溶液,分别滴加酚酞,颜色较红的为Na2CO3;
b、分别取少量试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热,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NaHCO3;
c、分别取少量试样于两支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分别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的为Na2CO3。(不能用石灰水来区分)
二、金属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金属铝的单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小。
(2)化学性质:
:4Al+3O22Al2O3
(铝片耐腐蚀,原因是铝片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
、浓硝酸发生金属钝化,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

(3)制法与用途:作电导线,制铝合金。
2、Al2O3和Al(OH)3
氧化铝(Al2O3):两性氧化物,熔点高(耐火材料),难溶于水,:.
两性氧化物: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Al(OH)3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Al(OH)3的两性: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三、金属铁、铜及其重要氧化物:
1、铁和铜的单质
(1)物理性质:铁—银白色金属,硬度大,密度大;铜—紫红色金属,良好的导电性。
(2)金属铁、铜的化学性质:
1)铁在纯氧中点燃3Fe+2O2Fe3O4
2)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3)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Fe+2H+=Fe2++H2↑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会发生金属钝化
4)铁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Fe+2FeCl3=3FeCl2Fe+2Fe3+=3Fe2+
5)铜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铁和铜的氧化物
氧化亚铁(FeO):碱性氧化物,黑色粉末;氧化铜(CuO):黑色粉末,不溶于水。
氧化铁(Fe2O3):碱性氧化物,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红色油漆、涂料,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四氧化三铁(Fe3O4):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都能溶于酸且与酸反应。
FeO+H2SO4=FeSO4+H2O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3H2OFe2O3+6H+=2Fe3++3H2O
CuO+H2SO4=CuSO4+H2OCuO+2H+=Cu2++H2O
3、金属铁和铜的氢氧化物:
(1)制备:
Fe(OH)2(白色不溶于水)、Fe(OH)3(红褐色固体不溶于水)、Cu(OH)2(蓝色固体不溶于水)
Fe2++2OH-=Fe(OH)2↓,Fe3++3OH-=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灰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CuSO4+2NaOH=Cu(OH)2↓+Na2SO4
(2)化学性质:
(1)不溶性碱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Cu(OH)2CuO+H2O:.
(2)与酸反应:Fe(OH)2+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Fe(OH)3+3H+=Fe3++3H2O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Cu(OH)2+2HCl=CuCl2+2H2O
4、铁盐和铜盐:
(1)Fe2+、Fe3+的鉴别:
方法Fe2+Fe3+
溶液颜色浅绿色黄色
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颜色变红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KSCN)(Fe3+的特征反应)
(2)Fe2+、Fe3+的转化:
(1)Fe2+转化为Fe3+,需通入氯气或滴加氯水
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
(2)Fe3+转化为Fe2+,需加入铁粉或铜粉
2FeCl3+Fe=3FeCl2,2Fe3++Fe=3Fe2+;
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
四、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混合物)。
合金的优良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必修一主题4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及含氯化合物
1、氯气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如Na、Fe、Cu等):2Na+Cl22NaCl2Fe+3Cl22FeCl3Cu+Cl2CuCl2
(如H2)反应:H2+Cl22HCl将HCl溶于水,就得到盐酸。
:Cl2+H2OHCl+HClO(氯气溶于水得氯水,部分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2NaOH+Cl2=NaCl+NaClO+H2O(2OH—+Cl2=Cl—+ClO—+H2O)(用于多余氯气的吸收)
“84”消毒液(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漂白粉制取原理的反应方程式是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此处用石灰乳,而不能用石灰水)
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
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写两个)
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写一个)
:Cl2+2NaBr==2NaCl+Br2Cl2+2KI==2KCl+I2
(3)氯气的制法: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4)氯气的用途:制盐酸、制农药、制漂白粉等;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不利因素:Cl2和水中的有机物质反应
生成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2、含氯重要化合物:
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漂白性)
氯水见光易分解,方程式2HClO2HCl+O2↑,氯水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新制氯水成分:HCl、HClO、H2O、Cl2,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HCl。
例: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过量的氯水,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氯水中有盐酸使之变红,有
次氯酸使之褪色。
二、硅及硅的化合物
1、硅单质
硅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也很大,硅晶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半导

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芯片、光太阳能电池板)。
Si+O2==SiO2Si+4HF==SiF4+2H2↑
2、SiO2(俗名:石英、水晶)化学性质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1)不与酸(除HF)反应(SiO2+4HF==SiF4↑+2H2O)不能用玻璃瓶装氢氟酸,可以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3)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实验室装NaOH、Na2SiO3、Na2CO3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用玻璃塞;
加热熔融NaOH时不能用石英坩埚、陶瓷坩埚,因为其中含SiO2。
(4)用途:水晶用于做镜片,玛瑙用于装饰,制石英坩埚,纯净的SiO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3、硅酸盐
(1)特点:结构复杂,大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2)Na2SiO3①可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硅酸②用于制硅胶,木材防火剂③具有黏性,不能用玻璃塞
(3)传统硅酸盐工业:陶瓷工业、水泥工业、玻璃工业。
(4)生产陶瓷原料:黏土;生产水泥原料:石灰石、黏土、石膏;
生产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
三、硫及硫的重要化合物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2、化学性质
⑴与水反应SO2+H2OH2SO3可逆反应,H2SO3不稳定,容易分解
⑵还原性2SO2+O22SO3,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硫酸盐
⑶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暂时性漂白)加热又恢复红色。
3、酸雨:pH〈,水中溶解有CO2;酸雨中溶解了SO2和NO2
⑴污染物来源:SO2(主要)含硫燃料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工厂产生的废气。氮
氧化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
⑵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⑶常见的环境和生活问题:酸雨:SO2,NOx;温室效应:CO2,CH4;光化学烟雾:NOx,烃;
臭氧层空洞:NO,氯氟烃;白色污染:塑料垃圾;假酒中有毒成分:CH3OH;室内污染:甲醛
和苯蒸气;赤潮和水华: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CO与NO与血红蛋白结合会
损害人的健康;废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性质
1、稀硫酸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如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2、浓硫酸的特性
⑴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附着在物质表面或内部的湿存水和结晶水,是一种液体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
气体NH3
⑵脱水性:有机物的碳化变黑;
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①与铜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②与碳反应:C+2H2SO4(浓)2SO2↑+CO2↑+2H2O
③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四、氮及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氮的氧化物:NO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极易与O2反应2NO+O2=2NO2
NO2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3NO2+H2O=2HNO3+NO
NOx主要来源:汽车尾气的排放、金属的冶炼、氮肥的生产。主要危害:会形成光化学烟
雾。
(二)氨及铵盐
1、氨的制取
⑴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N2+3H22NH3
⑵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铵盐与碱共热制取常用反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也可用加热浓氨水或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上来制取
②干燥方法:用碱石灰干燥氨气③收集:用向下排空

化学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136365664
  • 文件大小476 KB
  • 时间2022-10-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