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少阳不是半表半里证课件 】是由【yzhluyin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少阳不是半表半里证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少阳不是半表半里
肖相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半表半里”的由来
“半表半里”首见于成无已《注解伤寒论》第148条注:“与小柴胡汤以除半表半里之邪”。“半表半里”由此而来。
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另外,从《伤寒论》三阳病分析,太阳病有发热恶寒,为典型的表证;阳明病则发热恶热,为典型的里证;而少阳病则为“往来寒热”,既不同于太阳的表证,又有别于阳明的里证。
从治法上看,亦与太阳之表的汗法和阳明之里的清、下法不同,而独取和解一法。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汤加减是已。”
可见,将其称为“半表半里”也有道理,因此,从成无已以后,和者甚众,沿用至今。
二“阳微结”是表里同病,不是“半表半里”
148条讨论的是“阳微结”。
“阳微结”是内有热结而大便硬,但热结不重,同时外有表证。所以原文说“必有表,复有里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原文的意思是“阳微结”的性质是表里同病。
成无已将“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理解成“半表半里”,显然是混淆了概念。“半在里半在外”和“必有表复有里”是同义的,就是表里同病,而“半表半里”是在表里之间的位置。
同时,也带来了理论上的混乱:
比如说“半表半里”究竟是在太阳和阳明之间呢?还是在阳明和三阴之间呢?
再比如说,根据八纲辨证,从病位来看,只有表证和里证,即非表即里,非里即表,不可能有半里之间的证候,那作何解释呢?
形成“往来寒热”的原因是“正邪分争”。
“正邪分争”就是正邪双方相持不下,互有胜负。
形成“正邪分争”的原因是,病至少阳,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正气虽能抗邪,但却无力一鼓驱邪外出;邪气虽能侵袭人体,却也不能长驱直入。
1第96条中小柴胡汤第一个主证是“往来寒热”。
2第97条明确指出病人的体质状态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少阳不是半表半里证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