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文言文复习材料-------《孙权劝学》(七下)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重点字词】
1、初:当初。2、谓:告诉。对……说。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5、掌事:掌管事务。6、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以:用。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8、岂:副词,表示反问。译为“难道”“怎么”。
9、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0、为:成为。11、博士:古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12、邪:通“耶”,反问语气词,表示“吗”。
13、但:只,仅。14、当:应当。15、涉猎:粗略地阅读。
16、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7、耳:语气词,罢了。
18、孰若:谁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19、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益:好处。
20、乃:于是,就。21、始:开始。22、就学:指从事学习。23、及:到了……的时候。
24、过:到。25、论议:讨论议事。2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7、非复:不再是。复:再。28、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29、士别三日:士:读书的人。三日:几天。三:这里指“几”。30、即:就。31、更:重新。
3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睛。待:看待。
3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34、何:为什么。35、见事:认清事物。36、乎:啊。表感叹语气。
3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38、遂:于是,就。
39、拜:叩拜。40、别:离开。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一词多义】
1、以::用。:与“为”合用,译为“认为”。
2、当::掌管。:应当。
3、见::了解,知道。:认清。
【古今异义】
1、但:古义:只。今:转折连词。
2、治:古义:研究。今:治理。
3、博士:古义:古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最高级。
【重点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5、蒙乃始就学。
译文: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2、成语积累
答:①“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本文情节概要。
答: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孙权怎样劝说吕蒙的?可以看出孙权怎样的性格?
答: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性格:关爱部下、善劝、好学。
5、从吕蒙“乃始就学”中看出吕蒙什么性格特点?
答: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就学”后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8、孙权、吕蒙的对话与吕蒙、鲁肃的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答: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与鲁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1)写出鲁肃为吕蒙的惊人才略折服而愿与之交友,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
(2)侧面表现了吕蒙才能的惊人长进。
10、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示例:①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②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③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11、《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比较阅读。
答:相同点:都与学习有关。
不同点:①角度不同:《孙权劝学》写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伤仲永》写仲永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写法不同。《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12、体会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13、积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答:①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③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莫比乌斯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