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
---柴文戌
△血气分析测定方法
△酸碱失衡的判断步骤
△临床上常见的酸碱失衡类型及其判断
△肺心病血气变化与酸碱失衡
△酸碱平衡的生理学基础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临床上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
酸碱平衡的生理学基础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在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经常保持在一个很狭的范围内,~,此种稳定性即为酸碱平衡。如果体内酸或碱产生过多或不足,引起血液PH的改变,即为酸碱失衡。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机体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可通过体液、肺、肾这三种途径来进行。
体液缓冲系统的调节最快直接但为时不长;
肺的调节也快,且排除的酸性代谢产生量最多;
肾的调节作用缓慢,但各类酸碱失衡的调节,最终都要靠肾脏发挥作用
。
(一)体液缓冲系统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作用是由弱酸及其共同存在的碱所组成的缓冲对来完成的。体液中有多种缓冲对,其缓冲能力各不相同。
1、碳酸氢盐组(占53%):由H2CO3与HCO3-组成,是细胞外液中最重要的缓冲对。因为它们不但在血液中的浓度比其它缓冲对高,缓冲能力大,约占全血缓冲能力的一半以上,而且通过CO2与肺的调节相联,通过HCO3-与肾的调节相关,使生理缓冲能力大,超过一般的化学反应。
2、非碳酸氢盐组(占47%):包括①磷酸盐缓冲对;②血浆蛋白缓冲对;③血红蛋白缓冲对。
(二)肺的调节
肺脏对酸碱平衡调节作用是通过控制呼出CO2的量来调节血液中的碳酸浓度。正常活动的成人通过呼吸每天约排出20000mmo1的酸,而肾脏每天仅排出60-80mmo1酸,肺每天排酸总量为肾脏的250-300倍以上,而且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脑脊液中H+或CO2增高均非常敏感,稍有变动就能影响通气量。
血液中H+ 增高,PO2下降,也可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增加通气量。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肺泡通气量与代谢产生的CO2相平衡的结果。
(三)肾的调节
血浆HCO3-主要靠肾脏调节,虽然在数分钟内肺的调节就可改变血浆CO2水平,但肾脏调节血内HCO3-水平即需要数天时间。肾脏的职能在于排出体内过多的非挥发性酸和碱,并维持细胞外液中HCO3-的稳定,因此肾脏是保持体内缓冲剂的贮存和保持体液处于良好反应状态的主要器官。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能排泌H+,重吸收Na+并保留HCO3-,维持血浆碳酸氢盐的适当浓度。这种作用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对HCO3-的重吸收、肾小管尿内磷酸缓冲碱的酸化、以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生成和排泄氨以促进强酸的排出等过程来完成。
(四)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细胞内外离子的交换有助于防止细胞外液PH的急剧变化。根据细胞内外阴阳离子平衡法则,当细胞外液[H+]增加时,部分H+可进入细胞内,细胞内K+则移到细胞外。
三、临床上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一)反映体内酸碱状态的主要指标
1 酸碱度(PH):
2 二氧化碳分压(PCO2)
3 标准碳酸氢(SB)和实际碳酸氢(AB):
4 缓冲碱(BB):指起缓冲作用的全部碱量.
5 剩余碱(BE):正常值±3mmo1/L。
6 阴离子间隙(AG): 指血清中所测定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7 二氧化碳总量(TCO2)
血气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