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普通心理学历年考试章节分数分布
时间
级别
一节
二节
三节
四节
五节
六节
七节
八节
合计

三级
4
1
2
2
9
二级
5
2
2
1
1
11

三级
2
4
3
1
2
2
14
二级
1
5
1
2
1
2
12

三级
1
3
2
2
1
4
1
14
二级
1
2
2
1
2
1
2
1
12

三级
1
1
2
1
1
2
2
10
二级
1
2
2
2
3
1
11

三级
1
1
7
1
2
2
1
15
二级
2
7
2
2
1
14

三级
1
7
1
1
1
3
14
二级
2
3
4
2
1
1
1
14

三级
3
6
1
1
1
1
1
14
二级
1
2
1
1
6
3
14

三级
1
3
4
2
2
2
1
15
二级
3
4
3
1
1
2
14

三级
二级
8
24
63
27
22
16
33
14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
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和中间学科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世硕主张有善有恶,告子主张无善无恶
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9世纪以前,心理学属于哲学的范畴
19世纪中叶,由于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中引进了实验的方法,心理学才成为实证科学,并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19世纪中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①韦伯发现了韦伯定律,②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③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④冯特开创了第一个心理现象实验室,创办了《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
为纪念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看做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心理学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把被试者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因而遭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动。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杜威和安吉尔。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推动下建立起来的。机能主义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反对把心理看成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反对把心理学只看成一门纯科学。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为罗杰斯和马斯洛,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理论观点:应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关键在于要有科学的手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辩证发展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2、调查法
3、个案法
4、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从解剖上看,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从功能上分,外周神经系统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躯体神经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自主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都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后者的功能则在于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的状态
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是脑的最古老单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中脑里有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四部分构成
丘脑:除嗅觉神经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成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
大脑皮质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①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②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③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④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功能又是不对称的,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如:概念形成、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左利手的人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占优势,如:音乐、美术、情绪的表达与识别
“脑割裂”实验证明: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无考点)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反射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的反射为操作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的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特有的
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
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
分化抑制: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动力定型是人的忆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第二单元感受性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韦伯定律、费西纳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①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②对暗适应是从亮处到暗处面试感受性提高的过程,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对暗适应的研究受到特别的关注。③要保护对暗适应,就要设法不让视紫红质分解,办法就是戴上红色的眼镜。
感觉后像:①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②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的负后像是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色。③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红花还的绿叶配、闻完臭的闻香的、吃完苦的吃甜的、摸完冷的摸热的
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
第四单元各种感觉
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也叫光波
①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包括椎体细胞核杆体细胞;②椎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窝及附近,对强光敏感,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属于明视觉,③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对弱光敏感,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属于暗视觉。枕叶后端的枕极产生视觉。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
灰为非彩色,没有色调,饱和度是0,灰只有明度一种特性。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了色调,变成了灰,这两种颜色是互补色
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来辨认颜色的
色觉异常绝大部分是遗传原因造成的。①遗传的途径: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②如果外祖父是色盲,爸爸也是色盲,女儿才会是色盲,③色盲中男性多于女性。
听觉
1、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2、在听阈范围内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3、听觉感受性和年龄有关,60岁以后岁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老人首先丧失的事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4、听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
5、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无周期性的、不规则的声音叫噪音,噪音不仅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而且取决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嗅觉
1、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的适宜刺激时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2、嗅觉感受器是鼻腔上部粘膜上的嗅细胞
四、味觉
1、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味觉的适宜刺激时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
2、最基本的味觉是甜、酸、苦、咸,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3、味觉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关系
五、皮肤感觉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2、皮肤的表面温度叫生理零度
六、平衡觉
1、平衡觉又叫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2、晕车、晕船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
七、运动觉
1、运动觉又叫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八、内脏感觉
1、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及痛的感觉
2、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壁上
3、内脏感觉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不准确,也叫“黑暗”的感觉,具有放射的性质
4、内脏器官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九、痛觉
1、痛觉遍布在全身的所有组织中
2、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具有生物学意义,痛觉难以适应
3、痛觉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①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事物的整体属性;②感觉是单一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作用的结果,③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知觉来源于感觉都反映的事事物的外部现象,都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在过去经验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2、选择性: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把其他对象当背景,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
3、恒常性:①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②大小、颜色、明度、形状、运动都有恒常性。③恒常性的发生时有条件的,超出这种条件的限度,恒常性就不存在了
4、理解性:在知觉某个事物的时候,总想知道它是什么。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判断距离远近的线索:①肌肉运动线索: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视轴辐合;②单眼线索:对象的重叠、线条的透视作用、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运动视差;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①两根铁轨在视线尽头交叉,属于单眼线索中的线条透视;②坐在奔驶的火车上看外边的景物,属于运动视差③立体摄影、立体电影都是利用双眼视差的原理制作出来的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产生借助的线索:①计时器提供的信息;②自然界昼夜的交替;③四季周期性的变化;④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
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①用视觉、触觉、听觉来估计时间,听觉最高,触觉居中,视觉最低;②活动内容丰富容易对时间低估;③对所发生事件所持的态度以及所引起的情绪
生物钟给人提供判断时间的信息
运动知觉
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动景现象或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霓虹灯、电影、动画都是似动现象
错觉
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①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②错觉产生式有条件的;③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使无法克服的;④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⑤错觉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规律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2、错觉的例子:电影、电视的特技镜头;张贴广告中的动感;霓虹灯的变换效果
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①②③④⑤⑥⑦
按内容分:①形象记忆:对事物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亲身经历,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③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④语义记忆: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⑤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①分外显记忆:在意识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有意识的影响;②内隐记忆:个体没有意识到,过去经验却多当前活动产生了影响。
三个记忆系统的划分依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盒加工方式的不同
瞬时记忆:①保持时间在1秒以内;②记忆容量大;③属于形象记忆;④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①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②记忆容量只有7±2单位;③一般所说的记忆广度指的事短时记忆;④短时记忆信息可以被意识到;⑤编码形式对语言文字是听觉记忆,对非语言文字是形象记忆
长时记忆:①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②容量无论是记忆的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③对短时记忆材料加以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④编码形式为语义或形象的方式
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
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德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无意义音节:以自己做主试者,又以自己做被试者。自己给自己做记忆的实验,他用的记忆材料叫无意义音节。
艾宾浩斯其中一项研究成果是查明了遗忘的进程,叫保持曲线也叫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五、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1、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或干扰
2、干扰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是指后学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开头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记得好叫近因效应
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思维概述
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思维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的形态,思维分①动作思维,如:儿童垒积木;②形象思维,如:作家塑造人物;③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反映现实,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面不同,思维分①辐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②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
按照思维是否有创造性,思维分①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②创造性思维:用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概念的掌握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式属于概念的个体,即概念包含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内涵越浅,外延越广。
概念的形成叫概念的掌握,指个体借助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了他的思维发展水平
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迁移作用:已有的问题和经验队解决新问题的影响;②原型启发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③定势作用:人们在从事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面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
第四单元语言和言语
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们继续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语言活动的形式
内部言语的特点:①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②言语的减缩性;③速度快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运动性言语中枢:位于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主管说话机能的,也叫布洛卡中枢。该部位受到损伤,这种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
听觉性言语中枢:顶叶、枕叶、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也叫威尔尼克中枢,该部位受损,这种言语缺陷叫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该处受损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言语缺陷叫失读症
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靠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该中枢受损,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这种言语缺陷叫失写症
第五单元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的定义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是记忆分类中的形象记忆
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了想象的素材。作家塑造人物、画家构思图画、音乐家谱曲,都是形象思维的过程,都是想象活动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
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具有创造性
想象的种类
按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分①无意想象和②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老师讲到山脉和河流时,他想到了旅游的场景。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的例子。幻觉是在异常的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进行的想象。分①创造想象,②再造想象,③幻想。幻想没有实现就变成了空想
第五节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意识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和动物的心理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的作用:对人得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梦
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睡眠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频率较低、波幅较小,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睡眠锭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持续时间40分钟。
第四阶段:脑电波呈现δ波,肌肉放松,各项指标变慢,深度睡眠,大约20分钟,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δ波消失,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移动。梦境出现
梦的特点:①梦境的不连续性;②不协调性;③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妨碍人得休息,不让做梦对身体不好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注意的定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莫比乌斯
  • 文件大小106 KB
  • 时间2022-10-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