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 声现象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 声现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二章声现象
§
一、声音的产生
。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
。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由机械唱片发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
:波的形式——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
答: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
,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340m/s。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
答:因为光速c=远大于声速v=340m/s,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依次从钢管、水、空气中传播。
(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符号:Hz.
☆计算公式:.其中f——频率,n——振动次数,T——振动时间。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次声波、声音、超声波。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20~20000Hz)叫做声音。
☆为什么蚊子从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
。
,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
(结构、材料)决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据音色辨别;
。
☆典型例题
,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一位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_幅度_。
4.(1)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2)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
一、声与信息
。
(1)超声导盲仪;(2)倒车雷达;(3)(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
☆海底深度
: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1)B超;(2)超声探伤仪——可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缝,并可测出有多大多深。
☆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侧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前进,经3s后听到回声。求汽车发声处距大山有多远?(请求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大山有多远)
解: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声音传播速度,:
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
汽车行驶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路程;
汽车发声处距大山的距离
二、声与能量
,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Ⅰ.超声波雾化(超声波具有高能量);Ⅱ.晚上拍手,走廊的灯自动亮了;
思考:超声波为什么应用那么广泛?
1)超声波的穿透力强;2)超声波方向性好;3)超声波易获得集中的声能。
★巧计:辨别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就看声有无引起其他物体变化,若有则传播的是能量;若无则传播的是信息。
乐音的波形
§
一、噪声及来源
:发声体振动有规律,令人愉悦的声音。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
以及对我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注:噪声和乐音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交通运输噪声:汽车排气声、喇叭声等;
建筑噪声:修路、盖楼时;
工业噪声:车间机械工作的声音等;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来自娱乐场所、家庭噪声等。
二、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注意:0dB是指刚刚引起听觉,并不是指没有声音。
:
1)长期处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造成听力受损……
2)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学习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三、噪声的控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外声音的响度.
(防止声音产生):汽车的消声器、枪上的消音器等以及“保持安静”的标语;
(阻断噪声的传播):道路两旁种树、隔音板等;
(防止声音进入人耳):防噪声耳罩、耳塞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 声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