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总结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重点:
,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划分。

、分布及特点。

第一节认识地球
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
:
“天圆地方”“盖天说”(认为地是平的,天空是圆的,天盖着地)
“浑天说”(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大致如上图所示:从欧洲出发经大西洋穿过南美洲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最后通过大西洋回到欧洲。其中经过的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后来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读图注意两点:船队航行的方向和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
知识点二地球有多大
极半径
6357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约6371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知识点三地球仪(重点)
纬线与纬度
纬线
①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②特征:纬线的特征主要从指示方向、长度、形状三个方面来描述,列表如下:
指示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纬线长度不相等,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极点缩为一点
形状
圆圈(南北两极为点)
南北纬度的划分
①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南北纬各有90°。北纬和南纬分别是北纬90°(90°N)和南纬90°(90°S),如下图所示:
越向南度数越大
越向北度数越大
②纬度的分布规律: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纬线越长,度数越小;纬线越短,度数越大。度数相同的纬线处赤道外各有两条,并且这两条纬线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③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如下图所示:
④南北半球的划分
90°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因此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范围是一致的,即北纬度都位于北半球,南纬度都位于南半球,如下如所示:
(N)北纬
北半球
0°(赤道)
90°
南纬(S)
南半球
经线和经度
(1)含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2)特征:经线的特征主要从指示方向、长度和形状三个方面来描述,列表如下: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所有经线都相等
形状
每条经线的形状都为半圆
(3)东西经度的划分
①经度的划分: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该线以东以西各分成180度。向东的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的为西经,用“W”表示。东经180°和西经180°是重合的,合称为180°经线。
②经度的分布:从0°经线开始,东经的度数向东逐渐增大到180°,西经的度数向西逐渐增大到180°。如下图所示:
(4)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上。
确定东西半球的方法:上北下南面对20°W时,西侧(左侧)是西半球,东侧(右侧)是东半球;面对160°E时,西侧(左侧)是东半球,东侧(右侧)是西半球。面向南方时情况相反。东西半球的划分和范围如图所示:
经纬网的作用
定位: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他:军事、航海、航空、交通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学习方法指导
在经纬网中判断南北纬和东西经的技巧,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纬线和0°经线时,面对0°纬线,上为北纬,下为南纬,即“上北下南”;面对0°经线,左为西经,右为东经,即“左西右东”。
°纬线和0°经线时,纬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大为北纬,反之是南纬;经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反之是西经。
°经线时,面对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判断南北纬:如果标有北极,纬线就是北纬;反之,就是南纬。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东西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判断东西经:先判断是北极还是南极,找到0°经线,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沿着箭头方向逐渐增大的经度是东经,反之是西经。
知识点三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现在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轴心、运动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列表如下:
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绕转轴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从赤道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自西向东运动
周期
约24小时(一天)
约365天(一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四季冷暖差异,昼长夜短的变化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知识点一海洋与陆地
海陆面积比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即:%,%。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
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确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大部分分布在南北球,但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南极大陆)。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知识点二七大洲(重点)
七大洲的形状和面积
单位:万千米2
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七大洲的大小顺序可以概括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七大洲分布特点(参照地理图册P14页和P16页)
(1)从东西半球划分来看,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其中南极洲地跨东西半球,是夸经度最广的大洲,也是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同时也是海拔最高的大洲,因为它气候寒冷,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以及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穿过的大陆是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由此推断出地跨南北两个半球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和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只有南极洲。
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和非洲;被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只有南极洲,穿过的大陆只有南极大陆。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大洲的分界线(参照地理图册P16页)
大洲名称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拓展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
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
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知识点三四大洋(重点)
四大洋名称、轮廓及面积大小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四大洋的位置(参考地理图册P16)和主要特点
大洋名称
位置(周围的大洲)
主要特点
太平洋
被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
五个大洲所包围
大西洋
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五个大洲所包围
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
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四个大洲所包围
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形,全部位于东半球
北冰洋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大洲所包围
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并且是跨经度最广、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洋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知识点一陆地地形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平面
相对高度
海拔
(1)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上图,A处的海拔约为1240米,C处约为240米。海拔也被称为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AC两处的相对高度为1240米-240米=1200米。
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五种陆地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地形类型
海拔
地面状况
举例(地理图册P2可以找到位置)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亚马孙平原
东欧平原
高原
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
比较陡峭
巴西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
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坡度和缓
东南丘陵
盆地
没有一定的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大自流盆地
(2)世界主要山脉
山脉是指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条相邻山岭的总称。构成山脉的主体山岭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为支脉。
山系是指在成因上相互联系并沿一定走向延伸的许多条相邻山脉的总称。
山脉带
组成(地理图册P2可以找到位置)
分布
走向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体山脉是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部
南北走向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
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
大致呈东西走向
知识点二海底地形
对照教材P36中图2-44学习,海底地形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名称
特点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莫比乌斯
  • 文件大小6.76 MB
  • 时间2022-10-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