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图镇—
大兴安岭中历史文化名镇
巍巍的大兴安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祖国的北疆熠熠生辉。具有百年历史的博克图镇就坐落在她的南麓,群山环抱,地势险要,资源富饶,交通便利。
博克图是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
博克图镇行政上隶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位于东经121度31分--122度06分;北纬48度29分--48度51分。距牙克石市区128公里。博克图镇既是处于大兴安岭通往松嫩平原的匙锁门闩,也是滨洲西部线的哽隙咽喉。博克图镇行政区域面积398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蒙、回、朝鲜、俄罗斯、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高山、锡伯等11个民族。镇区具有典型的山城特色,地势南低北高,相差400公尺,当地人称之为“东西沟、上下坎”。房屋建筑多错落在山坡上下,白天抬头见山苍莽雄浑,入夜千家灯火,与星光汇成一片,仿佛置身于高楼林立的闹市之中;故有“昼看山景夜观楼”的美称。境内地势险要且多隘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战略要塞。
博克图镇属于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春、秋三季为西风,夏季东南风偏多,因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条件恶劣,冬季寒流肆虐,零下四十度的时日尤为漫长,有时低于零下50度。年平均气温-1、0C度,平均降水量474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662小时,初霜始于9月上旬,晚霜始于翌年6月下旬,无霜期接近90天,除小麦、油菜、土豆、甜菜等部分北方耐寒类农作物外,其它不宜生长。
博克图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铁路博林线与滨洲线在此交汇,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因岭高坡陡,上下行列车经由此站必停车增加补给加挂机头。大兴安岭铁路隧道横贯在川岭工区与兴安岭车站之间列车在螺旋形铁路上缓缓盘旋而上,山林景色尽收眼底。
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历史上曾为“驿站”,而今成为牙克石市与外界沟通的“门户”,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通道。尤其是新改建的二级油面公路。铁路博林线与滨洲线在此交汇,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是齐齐哈尔至海拉尔的联通线上重要节点。301国道由东向西穿越镇区,博扎公路2003年开工建设,为招商引资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博克图镇资源富饶,景色怡人。镇区矿藏、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表层层次状态极好,沙化面积为零。林地广袤,森林中以松、杨、桦、柞、柳树林带为主,,随处可见。鹿、狍、狐、野猪、野兔、野鸡、飞龙等十几种野生动物经常出没于林间山地。矿产资源丰富,其中褐铁矿贮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成为最有潜力的开发项目之一。
境内土质以暗棕壤为主,成土母质以中,多为酸性火成岩残积物,土层浅薄,层次发育不明显,土壤呈微酸性反应。镇内可耕地面积少而分散,土质脊薄,只可宜于物业小群经营。
博克图镇的经济以牧业为主,工农牧业综合发展。镇内通信设施完备,商业网点密布,各项服务一应俱全。原驻军
“守备五师”遗留完好的多达十几万平方米的营房现空闲近5万平方米可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和完备的服务功能,使博克图成为招商引资谋求跨越式发展的首选地区。同时在“塞外苏杭”扎兰屯与“中国森林之都”牙克石这条旅游线上,博克图地处中心地带,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冬季滑雪、夏季观光,令人流连忘返,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博克图镇区内有很多历史文化建筑遗址,被国家或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
博克图镇大兴安岭中历史文化名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